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6篇
  免费   355篇
  国内免费   512篇
电工技术   145篇
综合类   466篇
化学工业   882篇
金属工艺   179篇
机械仪表   108篇
建筑科学   122篇
矿业工程   34篇
能源动力   197篇
轻工业   567篇
水利工程   35篇
石油天然气   43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645篇
一般工业技术   863篇
冶金工业   81篇
原子能技术   33篇
自动化技术   8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研究依据不同时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造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差异.方法 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建立依据不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造混凝土框架结构三维分析模型,采用SAP2000软件对结构进行分析,根据能力谱法,将Pushover曲线转换为能力谱曲线,将规范中的设计反应谱转换得到弹塑性需求谱,通过能力谱和需求谱的叠加,求出结构的性能点,进而得到结构的顶点位移及塑性铰分布、层间位移角和楼层位移,从而得到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结果 通过一个5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能力分析,分别得到依据我国1974年、1989年和2001年<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造的建筑物能力谱曲线和达到性能点时的塑性铰发展过程.结论 依据不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造的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异明显,建议在抗震能力评估时,应给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52.
利用NH3-(NH4)2SO4体系,对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s,PCB)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铜污泥中的铜进行浸析。对PCB污泥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其中铜在污泥中的质量分数为33.500%,其余金属质量分数较小。重点探讨了氨-硫酸铵浓度及pH、浸析时间、液固比、温度等条件对浸析率的影响。NH3-(NH4)2SO4体系对PCB污泥中铜浸析的最优条件为氨、硫酸铵浓度分别为3.0mol/L和1.5mol/L,液固比为20mL/g,浸析时间为180min,浸析温度为25℃。在最优条件下进行了浸析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铜的浸析率可达到97.5%,此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63%。  相似文献   
53.
TiO_2/ZnO纳米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二步法(阳极氧化法和水热法)得到结构规则、有序核-壳结构的TiO2/ZnO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SEM、UV-vis、TEM等方法对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自然光为光源,研究了TiO2/ZnO纳米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TiO2/ZnO复合光催化剂能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发现在降解液pH值为3、太阳光催化降解5 h时,催化剂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达90%。  相似文献   
54.
混凝法处理胜利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化学混凝法处理胜利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水,并在比较不同单一混凝剂的除油、除浊效果基础上,进行了混凝剂的优化复配。结果表明:传统铝盐和传统铁盐混凝剂的除油、除浊效果明显优于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氯化铁和氯化铝按投加量质量比为1:3比例复配时,不但能提高絮体的沉降速度,减少污泥量,而且能达到较高的除油、除浊效果。复配铁铝混凝剂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三元复配时,除油、除浊效果主要决定于无机复配铁铝混凝剂的投加量;投加0.5mg/L的APAM便能使絮体进一步发生桥联作用,提高沉降性和减少污泥体积。  相似文献   
55.
抗时延敏感性跨层自适应资源分配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抗多用户OFDM系统中用户实时业务对时延的敏感性,提出一种利用Hopfield神经网络(HNN)算法的跨层自适应资源分配方案。该方案设置用户调度优先级时同时考虑物理层的信道状态信息,及媒体接入层的用户队列状态信息和等待时间等;采用HNN算法,最大化系统容量的同时降低了平均时延和丢包率。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资源分配方案,该方案可以有效保障用户的服务质量,并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流血效果是虚拟手术模拟器视觉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流与固体交互的庞大计算量使取得实时的流血模拟效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提出一种基于图形处理单元(GPU)加速的虚拟手术流血效果模拟方法。方法 该方法以Müller等人提出的光滑粒子动力学(SPH)作为基础,采用温度项使粒子具有不同速度模拟血流形成的血槽,同时基于构建均匀空间网格的思想,利用通用并行计算架构(CUDA)多线程并行加速技术完成粒子控制方程的求解和血流与固体交互的计算,从而取得实时的效果。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满足虚拟手术中切割表面流血和血液在器官中流动的模拟需求,在粒子个数为9000时仅需20 ms,对比于纯CPU的实现取得20.15倍的加速比,实现了大量粒子下的实时流血模拟。 结论 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可以应用于虚拟手术仿真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57.
Transparent bulk Co2+: ZnAl2O4/SiO2 nanocomposites containing nanocrystalline Co2+: ZnAl2O4 dispersed in silica glass matrix were obtained by the sol–gel method. The gels of composition 89SiO2–6Al2O3–5ZnO− x CoO ( x =0.2, 0.4, 0.6, 0.8, 1.0) (mol%) were prepared at room temperature by using two different aluminum salts, aluminum nitrate and aluminum alkoxide (aluminum-iso-propoxide, Al(OPri)3),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e transparent gels were converted to the crystalline phase of gahnite by heating above 900°C.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gels was characterized. The effect of Co2+ concentration on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was also discussed. Co2+: ZnAl2O4 nanocrystals dispersed in the SiO2-based glass are formed at lower heat-treatment temperature and shorter heating time by using Al(OPri)3 as raw material.  相似文献   
58.
Temporal dynamics of social interaction networks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f communities are key aspects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volved processes, important influence factors, their effects, and their structural implications.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 temporal dynamics of contact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mmunities in networks of face-to-face proximity. As our application context, we consider four scientific coil- ferences. On a structural level, we focus on static and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contact graphs. Also, we analyze the resulting community structure using state-of-the-art automatic community detection algorithms. Specifically, we analyze tile evolution of contacts and communities over time to consider the stability of the respective conmmnities. Furthermore, we assess different factors which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com- munity prediction. Overall, we provide first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contacts and communities in face-to-face contact networks.  相似文献   
59.
60.
研究了一类执行器饱和非线性Hamilton网络控制系统H∞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该类网络控制系统中存在不确定的网络时延及丢包,待设计的控制器受到饱和因素的约束,且系统的外部扰动范数有界但统计特性未知。结合Hamilton系统结构特性,当网络时延和连续丢包有界时,将网络时延和连续丢包转化为时变时滞,应用Lyapunov-Krasovskii稳定性理论来分析和设计H∞控制器,使其满足H∞性能指标,控制器中的未知参数通过求解不等式来确定。算例分析与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