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162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本文介绍了在隧道施工中,一种基于矢量运算的通用管片选型计算方法。该方法在进行管片选型时,在各接触面建立局部坐标系,利用盾构、管片和设计轴线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计算出拼装后衬砌环中心线位置,使其偏离设计中心线最小,进而指导完成通用管片的选型,文章通过数据证明了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92.
In the northern China areas, the traditional heating methods are widely used in solar greenhouse, for example: electric heating, hot air heating, hot water heating, burning-cave heating etc. If copying the assuring building indoor environment of constant heating ways into solar greenhouse, it will further increas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thu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utilization, establishing appropriate growing environment, and realizing the agricultural waste recycling are important ways of consistent with the Chinese conditions,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greenhouse produc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raditional heating method for high heating energy consumption, the inharmonious between greenhouse air temperature and soil temperature, uneven soil temperature, the research build the burning cave hot water soil heating system of solar greenhouse experimental platform in accordance with principle of energy cascade utilization. This experiment platform will transfer burning cave internal heat into soil heating system. The soil is evenly heated by system. Through testing the actual operation effect of the burning cave hot water soil heating system of new solar greenhouse, electric heating system, no taking any heating measures system, burning cave hot water soil heating system of solar greenhouse can improve the soil average temperature 5 ∼ 6 °C. This research provides experimental basi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promotion.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节理裂隙隧洞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进行强度折减,使隧洞达到不稳定状态,有限元计算将不收敛,此时的折减系数就是地下洞室的安全系数.同时折减岩体强度和结构面强度、只折减结构面强度,两种情况下得到的安全系数是一致的.将围岩塑性应变发生突变时的塑性区各断面中塑性应变值最大点的位置连成线得到了节理裂隙隧洞的破裂面.通过以上工作,评价了节理裂隙隧洞的稳定性和设计合理性,得出了几点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4.
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改变了周边土体的初始应力,引起周边土体的位移,对周边构筑物造成不均匀沉降、混凝土开裂等不利的影响,并且可能危及临近地铁隧道的安全.对基坑开挖引起的下卧隧道的隆起变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实用的预测方法.基坑开挖土体卸载引起的土体变形采用了Boussinesq应力解进行求解,隧道反力引起的土体变形采用了弹性半空间Mindlin应力解进行分析.隧道本身变形采用了弹性的地下连续梁进行分析,并且考虑隧道与土体的相互作用.通过引入软土的非线性流变模型,考虑了软土变形的时间效应,因此可以对复杂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还对基坑开挖对隧道隆起的效应进行了讨论,通过上海市某重点工程实例的隧道隆起量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对比分析,隧道隆起的监测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
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理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锚固体系的锚杆动力学及应力波运动学理论,研究了锚固体系的振动特征和锚固体系中瞬态应力波传播的能量衰减规律,进而提出瞬态应力波法是检测锚杆锚固质量的一种快速、便捷、可靠的无损检测方法。它是通过锚杆锚固质量检测仪接收瞬态应力波反射信号,通过数据信号分析,从而获得表征锚杆锚固质量的一系列参数,即锚固长度、波速及密实度。文章论述瞬态应力波法的基本原理及传播特征,并结合工程实例总结检测规律。  相似文献   
96.
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在三面围合状态下盾构隧道施工时,地下通道底板下注浆压力的分布规律,计算确定了合理的注浆压力,并探讨了注浆压力对地下通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板注浆能抵消隧道推进引起的结构变形,甚至产生新的附加变形。当土体损失率越大时,底板注浆对地下通道结构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以山东省某城际铁路路基的典型路段为研究对象,预测砂岩路基的沉降.选取影响沉降的主要因素——弹性模量,推导出适用于实际工程的经验公式,弥补了现有理论预测方法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98.
深基坑围护结构侧向位移变化规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南京市地铁四号线中保站的监测数据,分析地下连续墙的变形特征,发现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具有明显时空效应规律;发现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地连墙侧移量在基底附近达到最大值;发现地连墙的变化呈现类似抛物线,地连墙侧向位移随着自身刚度增加而减小。结合平面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plaxis,利用HS本构模型对地连墙变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建议南京地区的开挖深度为H时,其地连墙的厚度取(2.5%~3.5%)H。  相似文献   
99.
鉴于目前大多采用的分散泥水体系有废弃泥浆排放量大、浆液指标控制难、新浆材料用量大等不足,在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开发了新型配方的不分散泥水材料.新配置的泥水材料具有不分散性、触变性、抑制性、携带性等特点,各个配方在工程相关的要求上表现良好,泥浆回收率可达90%以上;新型材料泥浆对携带细小颗粒作用明显,试验数据证明理论上的泥水网状结构是存在的;经过循环后,泥水黏度值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0.
在传统有限单元法中引入了粘弹性边界,建立了隧道动力时程分析模型。通过与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合理性。然后,建立了隧道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研究了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复线隧道和既有隧道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重点分析了施工加固措施、净化设备的安装、隧道管片变形缝等因素对于复线隧道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间的相互作用随间距的增大而降低,施工加固措施明显降低了结构的动力响应,净化设备对隧道结构地震响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