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6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54篇
电工技术   43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180篇
化学工业   64篇
金属工艺   25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151篇
矿业工程   55篇
能源动力   88篇
轻工业   107篇
水利工程   731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7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The 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25 h milled Mg0.80Ti0.175Mn0.025ZrxNi1-x (x = 0, 0.025, 0.05, 0.1) quinary alloys were investigated. The substitution of Zr for Mg or Ni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structural disorder and amorphization. Thus, the maximum discharge capacity and the cycling stability of MgNi-based alloys can be enhanced. The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indicate that all additive elements are entirely dissolved in the synthesized alloys, and amorphous structure was successfully obtained by 25 h milling. Among the milled alloys, the Mg0.80Ti0.175Mn0.025Zr0.10Ni0.90 alloy exhibited the best discharge capacity of 604 mA h g−1 at the initial charge/discharge cycle. The obtained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using multi-component compositions is beneficial for enhancing the structural and cyclic stability of MgNi-based alloys. Therefore, substituting additive elements for Mg or Ni may offer impressive performance for efficient hydrogen storag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82.
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搜索精度不高和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陷,结合梯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惯性权重的余弦处理机制和自适应选择学习对象策略,并结合分层交叉思想对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改进。实例计算表明:该算法合理、可靠,有效地提高了计算精度与效率。  相似文献   
183.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黄河含沙量测量数据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河含沙量高、泥沙时空分布不均和环境变化显著等特点,提出了采用电容式差压法来测量黄河含沙量,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含沙量测量的数学模型。将含沙量信息值与温度、深度和流速值作为RBF网络的输入,进行含沙量测量的反演和误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基于RBF的数据融合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环境影响,提高系统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4.
针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复杂性以及多目标性,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出发,基于已经开发并在实践推广应用的水资源多过程模拟和优化配置的复杂整体决策支持分析系统,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可视化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平台对流域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淮河流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案例分析与演示,详细阐述该系统操作和分析过程。该系统有助于提高水资源优化管理与合理配置的效率,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一种有效便利的分析平台和工具。  相似文献   
185.
为了保证模型冲淤相似并使动床模型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以郑州热电厂粉煤灰作为模型沙,从起动流速、冲刷率及坍落高度等方面分析了干容重对动床模型试验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值粒径为0.021 mm的细颗粒粉煤灰,水下固结时间对其起动流速有较大影响;中值粒径为0.056 mm的粉煤灰,水下固结时间对其起动流速影响很小;中值粒径0.106 mm的粗颗粒粉煤灰,起动流速已与水下固结时间无关。②粉煤灰冲刷率随冲刷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在同一进口条件和边界条件下,粉煤灰的冲刷率随干容重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的幅度随干容重的增大而有所变缓;粉煤灰冲刷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随流量的增大而有所变缓。③粉煤灰的沉积历时越长,临界坍落高度越大,而临界坍落高度增加的速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临界坍落高度最终趋于一最大值;坍落稳定坡度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逐渐趋于一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6.
田小波  刘鑫 《土工基础》2012,26(4):123-125
针对毕威高速公路赫章境内玄武岩残积土边坡工程设计要求,选取不同风化程度的玄武岩残积土进行现场双环法注水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棕红色残积土的渗透系数大于黄褐色残积土,且风化程度较强的边坡两侧残积土的渗透系数略大于风化程度较弱的边坡中部残积土,且渗透系数随残积土密实度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87.
复合注浆法加固桩基础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说明了复合注浆法的定义与特点,重点对复合注浆法加固桩基础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可知一是浆液对土体的喷射破坏作用及浆液与土的搅拌置换固结作用形成一定直径的旋喷桩,二是渗透、劈裂、挤密作用扩大浆液扩散范围,对成桩以外的土体进行有效的加固,从而达到更佳的加固效果;也使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复合注浆法能充分发挥两种注浆方法的优点,克服各自的技术和工艺缺陷,使桩基础加固的成功率得到提高,对相关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8.
黄河洪水演进洪峰增值现象及其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国英 《水利学报》2008,39(5):511-517
2004~2006年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排沙期间,在小浪底~花园口区间出现了下断面的洪峰流量明显大于上断面洪峰流量的洪峰增值现象.本文详细描述了洪峰增值现象发生过程和主要特征.通过对黄河小浪底水库及其下游河道实测资料的研究和水力学理论分析认为,洪水发生洪峰增值的主要原因是河道糙率的大幅度减小.河道糙率与水流含沙量、悬沙级配、床沙级配、床沙床面形态、河道断面形态及河岸周界情况等因素有关.在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排沙之前有清水下泄过程,使河道床沙粗化,糙率大幅度增大,当异重流出库后,高浓度细颗粒泥沙使水流黏性增加、紊动削弱,河床被极细沙填附,河道糙率大幅度减小,导致后续水流流速加大,并赶上前方水流,发生洪峰叠加.  相似文献   
189.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适应现代生产管理经营而言举足轻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企业信息化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0.
The effect of alkali treatment of Si nanowires (SiNWs) on the spectral response of solar cell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monochromatic incident photon-to-electron conversion efficiency spectroscopy. SiNWs were prepared on a substrate by metal-assisted etching and were then treated with NaOH/isopropanol.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kali treatment of SiNWs for 30 s obviously improved the cell conversion efficiency. This was attributed to enhancement of the red light response and a decrease in surface reflectivity from 6% to ~2%. However, SiNW alkali treatment led to poor blue light response, which is a major limiting factor for efficient SiNW solar cells. To improve the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SiNW cells, a near-complete response over the whole solar spectrum is essent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