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768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干栏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筑的重要形式。该文以云南古滇国遗址出土青铜器建筑模型为主要考证对象,结合当前建筑史及相关历史、考古研究成果,探析这一时期干栏建筑的主要特征,为西南地区干栏建筑整体性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22.
多样化的园区布局方案对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划路径有着积极的影响。课题基于遗传算法寻优的思路,在grasshopper平台上运用Galapagos进行产业园建筑在设计目标约束下的自动布局实验,首先将产业园建筑常用的建筑平面形式抽象成三种较为简单的图形:矩形、L形和凹形,再设置有关地界范围、建筑间距、集中式组团布局的约束条件,然后根据这三种约束条件确立总目标值,并使用遗传算法寻优,最终自动生成多种满足约束条件的布局形态。在保证准确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效率,给解决人工布局中繁琐的运算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
随着道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及商业模式的发展,城市不同等级与区位的中心区呈现出发展条件趋同化的倾向。文章通过对南京多中心格局的观察研究,以及对中心服务等级与交通输配体系的剖析,提出城市主中心极化、其余中心扁平化发展的结构特征。同时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不同功能及生产环节布局与流动特征的详细分析,提出集聚与扩散的对流效应,由此进一步分析集散对流效应下多中心格局的演替过程,揭示扁平化与极化共生的结构特征,进而探讨空间网络结构中的等级结构体系及多中心格局下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集聚与分散问题。  相似文献   
24.
本文在建筑人类学的视野下,阐述了人居文化在传统住宅中的体现,重点阐述了人的行为、感知与情感对于建筑的影响,重新审视了人与建筑的关系。分析了传统与当代居住建筑案例与其居住文化,对传统人居文化在当代住宅实践中的缺失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5.
荷兰社会住房比例在全欧洲最高,其社会住房主要由住房协会建设和管理.文章追溯了住房协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对荷兰政府不同住房政策的反应,总结了住房协会的双重二元特征:私人机构但是却承担了公共责任,是资金来源于政府的NGO组织.在1990年代资金独立之后,公共使命和从事市场活动成为了住房协会新的特征.文章还分析了住房协会在与政府、协会之间以及居民的关系中所扮演的的不同角色,反映了其各项职能.此外,对荷兰住房协会管理的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以期对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6.
作为荷兰紧凑与绿色新城的典范,豪滕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在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之后.为了全面地展现豪滕的发展经验,文章从豪滕的发展历史、规划理念、空间模式、交通体系、发展绩效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通过豪滕的案例可以看到,好的规划理念与设计是城市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行车与步行优先以及良好的公共交通体系是绿色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而公共政策与教育对于城市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7.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建筑,而城市的发展又必然需要拆除历史建筑,创造新建筑,而新建筑又终将成为历史。发展和保护在多数人眼中是一个矛盾的问题。当紫禁城被作为博物馆展览时,其实作为一个宫殿建筑,它已经死亡了,只不过是一个标本而已。一个城市中建筑的记忆是短暂的,而空间结构则是一个城市所独有的长期记忆。  相似文献   
28.
随着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城镇在健康城镇化进程中的意义值得重新认识、发掘.将乡镇产业资本积累作为乡镇企业对小城镇作用机制研究的逻辑起点,试图从内源性生长特质视角,构建包含乡镇企业产业资本形成扩张、空间作用、要素回馈三方面的“产业资本成长-小城镇演化”基本分析框架,分双轨经济时期和市场化时期两个阶段,就乡镇企业在农村工业化与产业资本成长过程中对苏南小城镇发展变迁的作用机制与动力过程进行总体解释.认为适度保护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内生资本积累方式,从区域长远发展角度开启“去价值链低端锁定”的产业升级道路,应当成为苏南地区转型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29.
乡村复兴是健康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它包涵乡村内部充满活力和对外产生输出价值两方面内容,实现动力来源于构建城乡畅通的要素流动系统.在乡村复兴完整的逻辑框架中,经济生产要素回流活化了乡村的运行机制,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与整合的基础上,激发乡村内部结构的有机调整和生产力重新布局.与此同时,乡村面向城市输出具有稀缺价值意义的要素,作为城乡互通资源的另一种支撑.针对高淳县大山村案例,着重研究其在被评为中国首个“国际慢城”后,如何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展促进要素流动,进而较为成功地实现乡村复兴的过程.乡村在资本、人口、技术与信息等要素的注入下,产业发展、经济收入、社会组织等方面完成重构,并在乡村文化、乡村生态环境方面实现输出.这种输出既是乡村系统对城市系统的平衡与补充,也是乡村在城乡统筹体系中的独特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0.
李慧希  尹航 《中国园林》2013,29(1):91-94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进行有关乌托邦的各种实践,而建筑师、规划师和风景园林师们则在为乌托邦寻找一个真正可以依附的空间环境。园林正是这种实践的产物。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园林,是一个具有中国地方特性的理想世界,是一个由古到今都不曾过时的地域化的梦想。试图通过对文人园林的相关研究,来阐释人文与自然关系的变革,以构筑第三自然的理念,让人类的各种行为都能与环境潜能协同起来,为现代的乌托邦的世界营造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