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755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李晨星  张雷 《建筑学报》2022,(8):116-117
<正>折叠,原本是地质学中的概念——地壳运动挤压岩层产生褶皱,形成折曲变化的肌理。项目所在地隶属于汤山-方山地质公园,其著名的六大地层剖面是地质教学实习的经典剖面。建筑从文脉上承载在地性的记忆,并由此引出了“折叠”的设计理念。江苏园博园珍宝博物馆(以下简称珍宝馆)位于园区最北侧,  相似文献   
32.
夜间经济从经济、文化、社会及权力4个维度拓展了空间的时间涵义。对西方夜间经济的相关研究文献展开梳理,从概念缘起、发展阶段、行动策略和影响评估等方面深入剖析其发展历程。结果表明:(1)夜间经济源于西方内城复兴的战略意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讨论;(2)国外夜间经济大致经历了快速兴起、有限抑制和选择分异3个时期,并经历了类似的3波研究阶段;(3)国外夜间经济在推动内城复兴的同时面临因酗酒和商品化导致的社会问题,借助照明、交通、安全、文化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人的情感作用机制,许可证法规、土地利用管制的规划措施以及夜间市长等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可以促进夜间经济的健康发展。最后,得出未来我国应推动规划政策与社群力量的上下协同、关注夜间环境与具身体验的地方关联、重视夜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公平等启示。  相似文献   
33.
提升空间品质和街道活力是全面推进高质量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广州历史城区为例,利用街景图片、百度热力图等数据和机器学习等分析技术,基于需求层次理论构建空间品质测度体系,对街道空间品质进行大规模测度,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揭示街道空间品质对街道活力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广州历史城区街道空间品质呈“中心高—外围低”圈层式分布特征,且高品质街道和低品质街道集聚特征显著;(2)广州历史城区街道空间综合品质与街道空间活力呈显著正相关,且街道空间活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街道空间活力受多个街道空间品质指标的综合影响,步行可达性、设施密度、设施混合度、天空开阔度、界面围合度、可步行指数和社交界面指数越大,交通标识占比越低的街道活力越高。除直接效应外,街道空间品质各维度指标中绝大多数指标对街道活力还具有间接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4.
肖越 《城市建筑》2023,(17):107-113
城市“模糊空间”即城市中具备某种不清晰、不确定的属性、状态,或被排除于正规用途以外因而尚未充分发挥其功能与用途的空间。对于已身处城镇化“下半场”的中国城市而言,整体认知并且正确理解“模糊空间”的内涵、价值和演化机制,能够有效挖掘城市用地潜力、提升用地效率,更好地应对“存量时代”挑战。但现状研究多聚焦具体局部或单一类型,对模糊空间的一般内涵、价值及其形成、演化与开发利用机制尚未形成整体性、系统性认知。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基础上,构建模糊空间的机制性定义,并以曼哈顿高线公园的案例进行论证,以有效理论化模糊空间的系统特征与逻辑,为城市化转型背景下挖掘模糊空间潜力的规划应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5.
正研讨会与论文2019年仲秋,在南京大学举行了一次建筑学与文化人类学之间学科交叉的学术研讨会。会议以两个学科领域的年轻学者为主体,以"边域的建筑人类学:聚居、认同与变迁"为题,邀请到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系的迈克尔·罗兰兹(Michael Rowlands)教授、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系的凯瑞·希瑞斯(Cary Siress)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的阮昕教授、中国社科院民族与人类学研究所翁乃  相似文献   
36.
健康影响评估是一种专注于人类健康 状态的分析研究方法和思维范式,健康影响评 估作为评估提案健康影响的工具,为在城市规 划中兼顾公共健康提供了有效途径。国内外研究 中对于城市规划的系统评估方法研究较为匮乏, 尤其是缺乏系统评估健康影响的定量评估方 法,而其中关键在于城市规划影响公共健康的作 用机制尚未明晰,无法构建城市规划影响健康 影响评估的框架。本研究以萨卡尔(Sarkar)提 出的城市健康位理论为基础,明确了城市规划通 过宏观、中观、微观尺度健康定义过程作用于公 共健康的基本作用机制,确定了城市规划在中观 健康位作用于公共健康的影响路径,在公共设 施、土地利用与道路交通三个方面确定了健康 决定因素,构建了城市规划的健康影响框架,基 于此在城市尺度与街区尺度上建立了适用于总 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建 成环境特征提出了定量的评估方法。本研究在 借鉴国外健康城市研究与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 合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情况进行了评估机制与评估方法的探索,为定量测度城市规划的健康影响提供了方法借鉴,对于我国开展健康影响评估研 究与相关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居民的健康水平与其日常健身行为息息相关,但健身行为的时空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尤其是商业健身场所的健身行为研究,在地理学中仍很缺乏。本文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案例地,通过挖掘大众点评网健身点评信息,借助空间分析方法和文献梳理法探讨南京市居民健身行为的时空模式和形成机制。研究表明:第一,居民健身需求多样化,体操或力量训练、游泳、瑜伽是南京市中心城区居民在商业健身场所的主要健身方式。第二,居民在商业健身场所的健身行为存在明显时空分异,夏季的健身需求比较旺盛,工作日与非工作日整体差别不大,但工作日健身时间更加细碎,健身行为呈现常态化、碎片化趋势。总体空间分布符合距离衰减规律,由热点商业区向周边递减,呈现圈层分异的空间结构,核心集聚区密度值递减梯度大于次级集聚中心,商业健身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第三,居民在商业健身场所的健身行为及时空分布受资源环境、个体社会经济属性与认知的影响。商业健身资源的数量、质量、布局及可达性是影响健身行为空间分异、集聚分布的物质载体,商业健身方式的提倡、商业健身文化的发展、商业健身诉求的增加为健身行为提供了环境氛围,而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和认知的差异形成健身需求与行为模式的分异。  相似文献   
38.
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使得传统的空间规划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城市规划的思维方式、价值导向和技术方法的创新,这对于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向动态过程规划、综合规划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数据促进城市规划过程的精细化、科学化,作为科学合理的规划结果的保障和技术支撑.大数据推动城市规划过程创新主要表现在:大数据为城市规划调研过程提供新的技术平台和手段,创新空间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创新公众参与方式,促进部门规划的整合和协同,引导动态的城市仿真模拟,使得城市规划更好地发挥公共政策作用.  相似文献   
3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住区建设被纳入到改革发展的宏观制度环境当中,住房政策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调整和变革。受社会制度背景和住房政策影响,中国的住区空间发展也经历了福利制均质单位空间、市场化住区分异和保障制度影响下住区空间等不同阶段。而当前住房保障制度影响下的住区空间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矛盾。旨在通过对各个时期社会背景和政策制度作用下的城市住区空间回顾及对当前住区问题分析,探讨现阶段中国住区空间发展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0.
赵辰 《新建筑》2014,(2):20-21
在《新建筑》杂志举办的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的论坛上,作者针对性地将“建筑”、“新建筑”、“现代建筑”三个基本概念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和相应关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讨论;意图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帮助读者厘清这些概念的文化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并加深对建筑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