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21.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来源的苦荞茶中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和山柰酚四种成分含量,并比较差异。应用PLATISIL ODS(2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5 nm,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结果,不同来源的苦荞茶中,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别很大。以果实制作的苦荞茶,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明显高于以皮层或全株制作的苦荞茶,而后者的槲皮素、山柰酚含量又明显高于前者。结果提示,以果实制作的苦荞茶含黄酮苷较多,更适宜冲饮。  相似文献   
22.
花椒作为药食两用之品,"麻、香"味是其主要的风味特征,也是其重要的品质评价指标。花椒香气是影响花椒品质和风味的主要指标之一,体现其"香"味的成分为挥发油组分。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调查分析,综述了近10年以来花椒香气成分的提取方法、成分分析、香气评价方法及活性研究现况,探究了花椒香气成分之间的构效关系,并对花椒后续开发利用进行展望,旨在为花椒香气的深入研究、应用及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3.
24.
为高效、准确地对稻米中赤霉酸进行检测, 本文通过实验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赤霉酸的具体方法。样品经粉碎、提取和净化后, 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以确定检测波长、流动相、柱温等。结果表明, 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6), 最低检出限为2.0 mg/kg, 回收率为91.7%~98.7%, 相对标准偏差为3.2%。  相似文献   
25.
《中国测试》2017,(1):55-58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豆制品中二甲基黄、二乙基黄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HPLC-MS/MS)方法。对提取溶剂及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粉碎后的样品经乙腈提取,提取液以H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二甲基黄、二乙基黄在3 min内流出并完全分离,两者在0.05~10μg/L范围内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二甲基黄在0.5~50μg/kg的加标回收率为90.0%~93.4%,RSD为0.5%~5.1%,二乙基黄在0.5~50μg/kg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84.6%~93.8%,RSD为1.1%~4.6%,检出限两者均为0.2μg/kg。该方法操作简捷、准确度和精密度高,适用于豆制品中二甲基黄、二乙基黄的检测。  相似文献   
26.
《中国测试》2017,(Z1):154-157
该文采用AOAC推荐的方法,对利用ICP-OES检测茶叶中铜的方法耐用性进行研究,考察检测中不能刻意控制的7个微小因素对检测结果准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检测结果准确度影响最大的是消解方法和酸的质量。检测中应重视这两个因素,严格规定其检测条件,同时还应进一步考察因素波长、时间和酸的组成。而用结果的标准差来评价因素变化的差值对结果的影响,其结论与前面的不同。两相比较,前者给出的结论较为武断,推荐使用后者。  相似文献   
27.
采用萃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小米中硒含量测定时的干扰因素。结果表明:小米中的一些离子会对测定造成干扰,主要为钾、钙、镁、钠、铁、铜、锰、维生素和脂肪等。最终得出铁和铜有干扰。  相似文献   
28.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广泛用于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已有多种基于RT-PCR技术的分析策略用于实现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已报道的定量分析策略各有优势及缺陷,目前尚无可推广的国家标准方法发布。本文针对采用RT-PCR技术对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定量检测的分析策略及其中的关键因素(结果表示形式、靶基因、DNA提取效率、DNA降解、扩增效率、标准物质、物种基因组大小)进行综述分析,为建立最优定量分析模型提供思路,期望找到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可推广实施的定量分析策略,实现对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进行准确定量检测,促进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29.
采用GB 5009.93—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中规定的食品中硒元素含量检测方法对食品中硒元素进行含量检测,所得标准曲线方程为y=2626.595x+126.650,R2=1.000,硒元素在0~100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为1.000,线性关系良好,并通过样品验证证明该方法准确有效。另外,该试验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色谱(HPLC-ICP-MS)联用分离检测富硒食品中硒酸根(SeO42-)、亚硒酸根(SeO32-)、硒代胱氨酸(SeCys2)、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5种不同硒元素形态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胃蛋白酶在0.1%盐酸体系下酶解提取食品中的硒化合物,采用Hamilton PRP X-100阴离子交换柱作为分离柱,以5 mmol/L柠檬酸、氨水调节pH 4.7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分离5种硒化物,再运用ICP-M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5种硒元素形态分离效果较好,在900 s内可完成5种硒形态的快速准确分析,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对富硒产品中硒形态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0.
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抛光大米中掺涂菜籽油的分析方法。采用正己烷提取抛光大米中的菜籽油, 经皂化和甲酯化油脂, 异辛烷溶解, 最后经气相色谱检测。当测定结果中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和芥酸甲酯测定值大于55.0、45.0、1.50、0.20 μg/mL时, 可判定抛光大米中非法添加菜籽油, 判定结果的可靠性为95%, 置信度系数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