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7篇
电工技术   25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67篇
金属工艺   47篇
机械仪表   40篇
建筑科学   7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1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8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研究不同金属薄膜结构形成的超薄CoSi2膜的高温稳定性.采用离子束溅射和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制备Co/Si、TiN/Co/Si、Co/Ti/Si、TiN/Co/Ti/Si不同结构,在高纯氮气下进行快速热退火(RTA),形成CoSi2薄膜.应用四探针薄层电阻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TiN覆盖层和Co/Ti/Si三元固相反应都是有利于形成具有良好高温稳定特性的CoSi2薄膜的有效方法,有望应用于深亚微米接触和互连技术中.  相似文献   
62.
利用二次离子质谱和扩展电阻探针技术测量了硅中注入硼的深度分布.在适当的测量深度,用扩展电阻探针技术测得的结果对二次离子质谱技术测量的结果进行了标定,从而得到硅片中硼原子的深度分布.用近似模型估算了扩展电阻探针针尖半径对测试分辨率的影响.若探针针尖半径为r0,测量斜面的角度为ξ,在用扩展电阻探针技术测量载流子浓度的深度分布时,可以近似认为深度分辨率为7.86r0sinξ.还定性讨论了样品表面耗尽层对扩展电阻探针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通过一系列实验,对聚焦离子束诱发MOCVD的成膜机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淀积速率同离子束流等参数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发现随着离子束流的增大,薄膜淀积速率增大,但并非完全线性增加,薄膜中的C/Pt比例也随之变化,薄膜电阻率则随之降低,最后趋向恒定.研究结果对实际工作中的工艺参数选取和薄膜电学性质的改进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4.
1引言 1982年,IBM的G.Binning和H.ROhrer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这一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直接观察原子、操纵原子的新时代,标志着在原子和分子水平根据人们的意愿设计、修饰、加工、创造新的物质结构与特性成为可能.两人因此于1986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65.
采用真空蒸发和大气环境下后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纳米量级颗粒均匀的Ag-TCNQ薄膜。通过可见光范围透射谱、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x光电子谱等分析研究了薄膜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现热处理可促使Ag和TCNQ发生充分的络合反应并减小薄膜的颗粒度,在此基础上利用STM实现了局城电双稳态的转变和纳米存储点的写入。  相似文献   
66.
用STM的纳米导电图形加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TM针尖对有机络合物电双稳薄膜材料施加强电场作用 ,可在材料表面产生纳米线度的导电几何图形。实验证明 :对针尖本身的几何构形、施加在针尖上的脉冲幅度、周期和占空比都必须进行细致的选择。用Ag TCNQ络合物进行实验 ,在适合的针尖 样品距离下 ,发现所加脉冲偏压的极性为负时 ,容易进行加工  相似文献   
67.
透明导电IMO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van-der-Pauw法、等离子振荡波长法和光谱拟合法等三种方法对IMO(In2O3:Mo)薄膜和ITO(In2O3:Sn)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率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表明,IMO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率高达100cm^2V^-1s^-1以上,远超过已报导的其他掺杂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率;IMO薄膜的载流子有效质量约为电子静止质量的0.35倍;IMO薄膜的高载流子迁移率主要是由载流子受到的散射作用较弱所引起。这无法用通常的掺杂TCO薄膜的载流子散射理论来解释,为此引入复合效应进行分析。在ITO薄膜中,每形成一个电中性复合粒子,就会使两个掺杂的Sn^4 失去贡献载流子的电活性;而在IMO薄膜中,即使一个掺杂Mo^6 与晶格间隙中的一个O^2-结合成复合离子后,该复合离子仍然会贡献出一个载流子,故薄膜中形成的电中性复合粒子数目较少,从而导致价态差为3的IMO薄膜中的电中性复合粒子对载流子的散射远低于价态差为1的ITO薄膜,因此,IMO薄膜有可能获得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相似文献   
68.
共聚甲醛和热塑性弹性体共混体系,当弹性体含量达到30%左右时,冲击韧性得到大大提高。力学性能和扫描电镜研究表明,体系为两相结构,增韧共聚甲醛的断裂面呈延性破坏。  相似文献   
69.
林贤  吴仲墀 《功能材料》1993,24(5):425-428
借助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喇曼光谱等实验技术研究了电化学合成导电高分子聚噻吩(Polythiophene)材料在掺杂和非掺杂情况下的结构特征,说明了双极化子是这一类基态非简并的高分子的主要元激发。喇曼光谱和俄歇电子能谱还表征了掺杂离子在样品中的分布,掺杂离子处于高分子链的间隙中,且在深度分布上是均匀的。  相似文献   
70.
透射电子显微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TEM的工作原理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一种现代综合性大型分析仪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中被广泛地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