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0篇
轻工业   3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民间艺术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发展,留住民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现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重要课题。现代艺术教育无疑是传承和发展民艺的重要方式,把民艺合理引进高校艺术教育体系,能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阐述民艺在现代教学中的传承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从阐述中国传统女红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生存危机入手,分析了对女红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现实基础,提出了女红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途径,进而可以使中国传统女红文化得到有效地利用和弘扬。  相似文献   
103.
产品意象仿生设计作为产品设计的一种方法,其极具文化内涵的设计宗旨逐渐被人们认同和接受。文化元素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对象,通过对其特殊性的研究进行重新分类,利用仿生设计的思维方式总结出文化元素在产品意象仿生设计中的运用过程,力求把握该方法的设计实质。  相似文献   
104.
天津民间传统文化形态众多、资源丰富,并且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从形色到内容、从二维到三维甚至多维,立体展现了天津地域文化的个性和审美。文章从归纳天津地域民间文化的种类和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状况入手,分析天津地域文化中的精华元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本位基因",来进行新的创意设计,形成天津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品牌。  相似文献   
105.
触屏手机最主要的操作平台是用户界面。文蠢通过眼动实验,对视线跟踪技术参数进行分析,测试用户对于手机界面主题元素、图标、文本、导航工具的使用习惯和喜好。使触屏手机界面操作更便捷、更人性化。观察用户感兴趣的界面所具备的特征,结果表明,主题明确的界面、个性化的图标设计以及符合人机工学和满足人机交互功能的界面更受到用户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6.
趣味性元素在儿童餐具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餐具作为儿童一日三餐所使用的工具,密切关系着儿童的健康和饮食状况。文章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着重于对儿童餐具设计中趣味性元素的合理应用进行研究。通过阐述趣味性设计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趣味性设计在儿童餐具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7.
于晓坤  关娟娟  罗洋  李毓陵 《丝绸》2020,57(3):57-61
随着中国老年人的健康监护成为热点,髋关节保护开始受到关注,但目前关于髋关节保护服装开发研究还较少。为了确定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文章对有关髋关节保护研究的典型案例进行文献学习,分析了现有的髋关节保护产品、人体摔倒损伤机制研究、抗冲击力研究方法三方面成果。提出髋关节抗冲击保护服装设计的一般模式,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运用功能服装的一般设计方法,引入抗冲击性能测试方法进行防护性能测试,整个设计过程中以确保防护性能为核心,提高依从性、美观性。  相似文献   
108.
《广西轻工业》2016,(6):106-108
中国服饰文化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历朝历代服饰的经典元素被保留并流传了下来,近现代及当代的许多设计师在其服装设计中都运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的某些元素。服装模特这个职业自从被皮尔?卡丹引入到中国后,在中国开始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模特这个行业,越来越多的中国服装模特走向国际舞台,使更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中国以及中国的服饰文化。很多国外设计师的服装设计作品运用到了中国的民族服饰元素,向世界展示了具有东方独特之美的现代时尚服饰。  相似文献   
109.
动画创作从手绘到拍摄,再到数字建模的发展历程带动图像生成模式从模仿、记录到创造不断变迁。文章基于以上逻辑,围绕着镜头和影像的关系,聚焦无镜头的现实影像,有镜头的胶片影像和虚拟镜头的合成影像三方面。深入阐述了动画图像从创作主体对自然动态的静态模仿,到摄影机对静态影像的动态记录,再到数字化技术对现实影像的虚拟建构的过程中影像的发展变化,最后发现动画艺术美学风格的形成是建立在镜头和影像纷繁复杂的关系之上。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