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42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36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727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2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超高压处理对凡纳滨对虾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超高压处理条件下对虾质构、颜色差异、水分活度、水分含量、可析水分量、粗蛋白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微观结构的变化。通过对虾硬度、弹性、色彩色差、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和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研究超高压和热加工处理对对虾的新鲜度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对虾的保鲜作用;同时通过微结构的观察研究超高压对对虾结构的影响。试验发现,超高压处理后对虾的颜色特性发生变化,随处理压力和保压时间的增大,对虾的颜色变淡,出现轻微的类似蒸煮的成熟风味;其质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硬度随之增大,弹性先在低压区域出现下降的趋势,继而随着压力的增大和保压时间的延长,弹性也增大。在压力为500 MPa,保压时间为25 min的处理条件下,对虾虾肉的显微组织结构变化明显,虾肉肌纤维的网状结构的间隙变小。试验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使对虾的品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2.
微波烹调蔬菜阻断N-亚硝胺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浙江省常见的12种蔬菜经微波烹调后阻断N-亚硝胺的形成情况.在体外模拟人体胃液的条件下,测定新鲜蔬菜、无盐无油、低盐低油及高盐高油微波烹调后蔬菜对N-亚硝胺的合成阻断率、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元盐无油条件下蔬菜经微波烹调后,对N-亚硝胺合成阻断率、对亚硝酸清除率明显提高;低盐低油、高盐高油下蔬菜经微波烹调后,阻断率、清除率明显下降,其中,茄子、苦瓜和芹菜有促进亚硝胺形成的趋势;除胡萝卜、芦蒿外,其余蔬菜加盐、油烹调对N-亚硝胺的阻断低于新鲜蔬菜.微渡烹调蔬菜有利于阻断N-亚硝胺的形成,但应尽可能不加或少加盐、油.  相似文献   
43.
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不同来源的副溶血弧菌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对杭州地区临床和海产品中分离到的174株副溶血弧菌采用ehelex100法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溶血素基因tdh和trh的PCR检测.结果显示,Chelex100法能够简单、快速地提取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以满足PCR检测条件的需要.在杭州地区副溶血弧菌感染的病例中,tdh阳性和trh阴性菌占主导地位,其中84株临床分离株中携带tdh基因的比例为92.86%,携带trh基因的比例为2.38%;90株海产品中仅检测出1株tdh阳性菌和2株trh阳性菌,分别占1.11%和2.22%,96.67%海产品中未检测出tdh和trh基因;海产品中携带tdh或trh的副溶血弧菌有增长的趋势,是潜在的危险病源.  相似文献   
44.
螺旋藻中藻蓝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提取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素珍  张虹 《食品科技》2008,33(1):150-152
藻蓝蛋白是螺旋藻的主要组成成分,它的生理功能已经得到多方面的证实.对藻蓝蛋白的结构、抗氧化、抗炎等生理活性及其提取纯化工艺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以期为藻蓝蛋白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积累完善的资料.  相似文献   
45.
为获得最佳风味的乌干菜苹果薄荷复合饮料,用乌干菜原汁、苹果汁、薄荷汁、蔗糖和柠檬酸进行了5因素4水平的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将90 mL乌干菜原汁与15 mL苹果汁混合后,加入3mL/L的薄荷汁、6 g/100 mL的蔗糖和1.5 g/L的柠檬酸,所得的乌干菜复合饮料综合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6.
泥蚶无公害养殖水体中铜、铅、镉安全限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制定我国无公害泥蚶养殖规范中铜(Cu)、铅(Pb)、镉(Cd)的安全限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泥蚶为实验生物,应用半静态双箱模型室内模拟了其对铜、铅、镉的生物富集实验,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泥蚶体内铜、铅、镉的动态监测和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监测结果的非线性拟合,求泥蚶富集铜、铅、镉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结果 泥蚶对铜、铅、镉的生物富集和排出都很缓慢,对铜、铅、镉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分别为457.3、1 712.6、1 873.7,依次是镉>铅>铜;铜、铅、镉在泥蚶体内的生物学半衰期B1/2分别为39.4、106.6、91.2 d.结论 参考我国农业部无公害蚶标准NY 5135-2005及NY 5073-2001标准中关于铜、铅、镉的安全限量,通过BCF计算可得到泥蚶养殖水体中铜、铅、镉的安全限量.  相似文献   
47.
以猪骨汤为试验材料,通过总抗氧化能力检测(FRAP法)猪骨汤的化学抗氧化活性。采用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人正常肝细胞L-02、人肝癌细胞HepG2和狗肾上皮细胞MDCK为细胞模型,研究猪骨汤的细胞抗氧化活性(CAA),比较猪骨汤对4种类型的细胞内源性和外源性(AAPH诱导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虽然猪骨汤总化学抗氧化力很低((0.041±0.002) mmol/L FeSO4),但是可显著清除上皮细胞MDCK、Caco-2的内源性胞内自由基,并以短时间作用(1 h)的清除能力为佳;猪骨汤对外源性AAPH诱导的上皮细胞Caco-2和MDCK胞内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优于L-02和HepG2,提示其对不同类型的细胞作用存在差异,对上皮细胞类具有较佳的胞内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8.
研究氯化钙(CaCl2)对食品腐败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生物被膜形成特征的影响。采用结晶紫法、菌体计数、苯酚-硫酸法、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Ca2+对荧光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多糖分泌、被膜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mol/L Ca2+刺激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随着浓度增加被膜形成增强,其中1 mmol/L促进最明显,而高于10 mmol/L作用减弱,并且Ca2+不影响浮游细菌生长;同时,0.1 mmol/L和1 mmol/L Ca2+对胞外多糖、薄膜和泳动性均呈现促进效果,而高浓度下呈现抑制;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荧光假单胞菌对照组、1 mmol/L和20 mmol/L Ca2+处理组的成熟生物被膜厚度分别为20.0、40.0 μm和25.0 μm,其中添加1 mmol/L Ca2+显著增加PF07被膜厚度、菌体和胞外聚合物分泌量,使被膜结构更致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1 mmol/L Ca2+刺激菌体黏附素lapA、藻多糖alg、鞭毛flgA基因表达量增加3~4 倍,并且Ca2+均显著刺激AHLs合成酶luxI基因的表达,提示Ca2+影响生物被膜与群体感应密切相关。可见,食品介质中CaCl2通过影响菌体黏附行为、胞外分泌物、基因表达导致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特征和结构的改变,该研究为复杂的食品介质中腐败菌生物被膜形成和黏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为探究肉桂醛熏蒸处理对香菇采后抗氧化能力和多胺的影响,本研究以‘香菇808’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8、40、80?nmol/L)的肉桂醛(溶剂为体积分数30%乙醇溶液)进行熏蒸处理。通过测定总酚含量、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力、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力、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及游离态多胺含量指标,评价肉桂醛熏蒸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在4?℃低温下贮藏30?d后,各浓度肉桂醛熏蒸处理组的香菇抗氧化物酶(APX、CAT、SOD、GR)活力、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40?nmol/L的肉桂醛熏蒸处理的效果最佳,但肉桂醛处理对总酚含量无明显影响。此外,各肉桂醛熏蒸处理组的游离态腐胺含量高于对照组,而游离态亚精胺、游离态精胺含量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肉桂醛熏蒸处理能够很好地提高香菇的抗氧化性及抗逆性,该研究结果为肉桂醛熏蒸处理在控制果蔬褐变和保鲜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真空浸渍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真空浸渍(VI)是将真空技术引入传统的浸渍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它能快速地将外部溶液渗入到动、植物组织的结构中,从而改变食品的组分.真空浸渍在果蔬加工中可以有广泛的应用,并有它特殊的优点.本文介绍了果蔬真空浸渍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该技术近年来用于果蔬加工业的重要进展,最后对真空浸溃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