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8篇
电工技术   33篇
综合类   36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18篇
机械仪表   40篇
建筑科学   20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8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5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9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余弦齿轮泵的流量及其脉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啮合余弦齿轮泵的瞬时流量及流量不均匀系数等公式进行了理论推导.运用Matiab软件对余弦齿轮泵的流量及脉动进行了计算及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与相同参数的渐开线齿轮泵相比,余弦齿轮泵的平均流量大,而流量脉动要明显小于渐开线齿轮泵,并随齿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为余弦齿轮泵的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
63.
为了实现对BGA焊球的自动检测,建立了自动视觉检测系统。对系统所采用的焊球特征进行提取及缺陷识别,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分类器对检测算法进行研究。根据焊球的形状和尺寸特征设计了焊球缺陷识别和分类算法,并以锡多、锡少和毛刺缺陷为例,分析典型缺陷的识别算法。以焊球形状的圆度和特征区域的面积等特征参数为评价标准,构建二维特征空间。在二维特征空间线性组合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分类器。构建了训练样本集,并对该分类器进行训练,根据训练结果并结合应用实际修正了模型,并采用测试集对该分类器进行测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焊球缺陷检测算法的准确度为97.06%,漏判率为0%,检测可靠度为100%。该视觉检测系统满足了工程运用中对识别准确度、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4.
徐攀  罗善明  王建  赵红斌 《机械传动》2011,35(3):4-6,10
介绍了一种余弦齿轮滚铣两步加工新方法,建立了余弦齿轮滚铣两步加工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验证了滚铣两步加工刀具轨迹,并通过采集刀具包络生成的齿廓曲线坐标,创建了余弦齿轮的实体模型,最后进行了三轴数控铣削仿真,并成功加工了余弦齿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加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
在某款SUV正向研发阶段,为解决中低速爬坡和高速爬坡工况下发动机出水温度偏高的问题,利用一维/三维联合仿真工具,对模型进行发动机舱流场特性及冷却系统性能分析,发现现有防撞梁设计会影响进风量,从而影响发动机出水温度。基于仿真结果提出了改进方案,改进后发动机的出水温度在中低速爬坡和高速爬坡两种工况下分别下降了6.1 ℃和6.4 ℃,验证了联合仿真改进方案的可行性。样车阶段,在转毂试验台上采用大流量风机和轴流通风机来模拟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来流空气,并对改进方案进行了整车热平衡试验。 通过对比改进后的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验证了联合仿真模型精度高于95%。  相似文献   
66.
为满足低速碰撞法规要求并减轻SUV车型的质量,基于Hypermesh建立碰撞仿真有限元模型,采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开展优化设计,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前防撞梁与碰撞器的碰撞头不相对错开,有利于保护散热器和水箱;优化后,车型在各工况下均满足国标要求且实现了轻量化,达成了该车型在详细设计阶段预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67.
基于数值模拟的深简形件多次拉深工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调速帽深筒形件成形的工艺特点,针对零件在成形过程中易拉裂,拉深系数分配不合理,表面不平整等关键问题,制定了新的工艺方案,随后对该工艺方案进行了全面模拟分析,合理分配了拉深系数,很好地解决了多次拉深中的拉裂问题;为使零件表面平整,在最后一次拉深时,凸模上增设预整形角.生产试验表明:当预整形角为33°时,凸缘无开裂,经整形后零件表面平整度得到了一定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8.
采用一步水热法在不同反应时间下制得了系列氢氧化镍与氮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简称NG)。用XRD、FT-IR、Raman、XPS、SEM和N2-BET方法表征材料的结构和物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材料中Ni(OH)_2晶粒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变大,且复合材料具有介孔特征。三电极体系下循环伏安、充放电和寿命测试结果表明,反应2h的NG-2样品具有最大电容量(1 280F/g)。且复合材料的电容量随反应时间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与复合材料的孔特性、Ni(OH)_2晶粒大小和N原子掺杂有关。  相似文献   
69.
陈昌萍  胡海涛 《工程力学》2016,33(4):43-48,66
基于粘弹性理论、欧拉-伯努利梁理论以及压电理论,在考虑微结构蠕变现象的情况下,建立了热电耦合场中压电粘弹性微梁的静力坍塌模型及控制方程,研究了压电粘弹性微梁的静力坍塌临界条件,计算和分析了压电层控制电压和温度等参数对微梁结构静力坍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持久坍塌电压可作为压电粘弹性微梁静力坍塌失稳的临界条件,并且温度和压电层控制电压均会对坍塌失稳的临界值造成影响。该文的研究可为MEMS中梁式微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0.
头部/颅脑损伤在车辆与行人碰撞事故中频繁发生,而行人头部与挡风玻璃的碰撞是导致头部损伤的主要原因。旨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乘用车挡风玻璃倾斜角度对行人头部/颅脑损伤的影响。采用TNO多刚体行人模型和THUMS4.0头颈部有限元模型耦合得到新的行人碰撞数值模型,并结合已有的多刚体乘用车模型,借助真实的行人碰撞交通事故案例对该耦合模型进行基于人车动力学响应的有效性验证。在此基础上,构建人车碰撞模型矩阵,其中挡风玻璃角度的变化范围设定为24°~50°(间隔为2°),车辆速度设置为45 km/h,行人与车辆碰撞位置时分别处于车辆前保险杠前端1/2和1/3处。分析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再现事故中的行人动力学响应;行人碰撞保险杠前端中间(即1/2处)位置时的头部损伤较1/3处更严重;头部损伤在本文所分析的变化范围内随挡风玻璃角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且当挡风玻璃角度位于32°~34°左右时损伤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