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6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47篇
电工技术   59篇
综合类   689篇
化学工业   127篇
金属工艺   110篇
机械仪表   117篇
建筑科学   215篇
矿业工程   25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950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1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70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78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不同浓度谷氨酰胺转氨酶(TG)、不同作用温度和时间,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处理小麦醇溶蛋白,研究醇溶蛋白经TG交联后对紫外吸收的特性.结果表明:对处理后醇溶蛋白的紫外吸收影响大小的因素依次为TG浓度温度时间.TG处理之后醇溶蛋白溶液在255nm处有一个吸收低谷,在275 nm处有一个吸收峰.9个处理组的ζUT值存在差异,但组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利用蛋白质凝胶电泳和HPLC技术进行分析,也显示出不同处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2.
将大豆蛋白酶水解产物添加到面粉中,探讨了水解度以及添加量对面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6%不同水解度的酶水解产物后,面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最低黏度均比原面粉明显降低,衰减值和回生值先下降后上升最终趋于平缓;随着酶水解产物添加量的增加,面粉峰值黏度、最终黏度、最低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均显著降低,糊化温度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53.
利用气相色谱法(GC)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建立了花生油中掺入大豆油的鉴别模型以及掺伪定量分析模型.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对脂肪酸色谱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利用LS-SVM构建的花生油掺大豆油的鉴别模型准确率最高,达100%;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花生油掺伪定量模型,并通过交互验证考察所建模型的可靠性,PLS模型的相关系数(R2)、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96、1.59%和2.08%,优于经典的多元线性回归(MLR)和主成分回归(PCR).这表明应用化学计量学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花生油的真伪和检测花生油中大豆油的含量,对其他油脂掺伪检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4.
将10%~40%的绿豆粉加入到小麦粉中,研究绿豆粉对面团特性及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粉对混合粉的性能指标及面条的质量指标产生很大的影响.绿豆粉的使用使面团的粉质拉伸性能明显下降,面团筋力变弱;面条的评分、蒸煮损失及质构指标明显变差,整体质量明显下降,使用一定量谷朊粉后会使绿豆面条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绿豆粉的使用使面条的亮度(L*值)下降,色泽变绿;使混合粉的起始糊化温度T0、峰值糊化温度TP升高,使焓变△H降低;扫描电镜发现,绿豆粉对面条中淀粉与面筋蛋白的结合产生一定的破坏,使用谷朊粉后会明显改善.综上所述,在谷朊粉的辅助作用下,在小麦粉中添加30%的绿豆粉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面条.  相似文献   
55.
采用乙醇回流热提取,依据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槐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温度为80℃,时间为2.0 h,料液比(g/m L)为1∶20时,总黄酮得率为12.61 mg/g.槐豆黄酮对3种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清除能力的强弱依次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且其抗氧化活性与黄酮浓度呈显著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机械性能与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厚度范围内,玉米醇溶蛋白膜的厚度对机械性能有显著影响,蛋白膜的厚度越大,测定的抗拉强度越小,断裂延伸率越大;随着蛋白膜厚度的增加,膜厚度对膜的机械性能的影响逐渐减弱,当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膜厚度大于0.10 mm时,蛋白膜厚度对膜机械性能的影响很小.因此,在评价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机械性能时,选择合适的膜厚度,可以减少膜厚度对机械性能评价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以花生蛋白为原料,研究超微粉碎处理对花生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溶解度、起泡性、乳化性、持水持油性等特性.通过超微粉碎处理得到4种花生蛋白粒度,中位径(D50)分别为21.1μm、17.4μm、14.4μm和8.3μm(分别记为A、B、C和D).随着花生蛋白粒度减小,溶解度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C处达到最大溶解度为63.6%,较A增加了16.2%.起泡能力先随粒度减小而增加,而后基本保持不变;泡沫稳定性则是整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从A的41.3%增加到D处51.2%.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随着粒度的减小而增加,分别在C和D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579和0.517),较A处分别增加了0.141和0.103.超微粉碎处理对花生蛋白持油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而持水能力有随粒度减小而降低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技术适合花生蛋白的深加工,得到的花生蛋白微粉具有优良的功能特性,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植物蛋白原料.  相似文献   
58.
研究水剂法提花生油形成的乳状液中界面吸附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对其溶解性和乳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洗后花生乳状液的最佳破乳工艺为Tween-20添加量1.5%、搅拌时间60 min、离心力20 500 g,此时乳状液破乳率达(75.21±0.15)%.采用酸沉方式回收界面吸附蛋白,得到蛋白质的纯度为(64.68±0.21)%.与花生分离蛋白、菜籽分离蛋白以及大豆分离蛋白相比,花生界面吸附蛋白的溶解性最差,但乳化性质最好,其降低界面张力的速度也最快.  相似文献   
59.
以一种比较优秀的林火预测模型作为相关研究的基础,首先分析了林火预测建模的基本方法、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数据处理算法3个方面的可并行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林火预测的3级并行计算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和基本实现算法;然后采用开放遥感平台实现了该模型,并描述了实现算法和数据处理工作流的建模方法,同时讨论了该实现的优化方法;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对比分析了单机和几种优化方案的实现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可以大大提高林火预测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60.
制备不同甘油添加量的玉米醇溶蛋白膜,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储藏24 d,以蛋白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为指标,研究储藏过程中其机械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抗拉强度先增加然后回落,断裂延伸率先降低而后上升.储藏温度较高时,蛋白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分别呈增大和减小的趋势.综合考虑,甘油含量为0.3 g/g的蛋白膜机械性能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