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2篇 |
免费 | 74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1篇 |
综合类 | 74篇 |
化学工业 | 84篇 |
金属工艺 | 120篇 |
机械仪表 | 53篇 |
建筑科学 | 52篇 |
矿业工程 | 44篇 |
能源动力 | 25篇 |
轻工业 | 75篇 |
水利工程 | 24篇 |
石油天然气 | 30篇 |
武器工业 | 6篇 |
无线电 | 3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5篇 |
冶金工业 | 46篇 |
原子能技术 | 9篇 |
自动化技术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一种简单的液相法以及随后的热处理合成了石墨烯/氧化亚铜复合材料(Cu_2O/GNS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当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在50 mA/g电流密度下,首次可逆容量为448 mAh/g,经过90次循环以后,容量增加到613 mAh/g。在500、1 000 mA/g下,可逆容量依然可达444、346 mAh/g,分别为50 mA/g电流密度下容量的99%和77%。Cu_2O/GNSs较高的容量以及优异的倍率性能应当归结于石墨烯与氧化亚铜之间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2.
在沉降炉上对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以及不同配比(25%、50%、75%)混煤开展了过量空气系数对混煤燃尽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煤燃烧中挥发分高的煤对挥发分低的煤存在促进和抑制2种交互作用。"炉外"掺烧方式下,低挥发分煤与高挥发分煤掺混时,抢风抑制作用表现明显;尤其是掺烧75%高挥发分煤时,抢风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提高过量空气系数可以改善贫氧气氛,减弱混煤燃烧中的抢风抑制作用,提高混煤燃尽率。"炉内"掺烧方式下,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交互作用减弱,各单煤的燃烧独立性增强,混煤燃尽率逐渐接近计算线性燃尽率。 相似文献
33.
34.
使用连续的超临界氧化设备,对模拟放射性废萃取剂在近临界水氧化条件下进行处理,采用响应面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温度、压力、反应时间、过氧系数与COD去除率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温度和反应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OD去除率影响最为显著,影响反应过程的因素由高到低为: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反应压力和过氧系数。最佳工艺为温度506℃,压力21 MPa,停留时间158 s,过氧系数2.8。实验验证COD去除率达到99.75%~99.89%,与预测值99.91%无显著差异,此模型建立切实可行。模拟废液中加入硝酸锶以模拟放射性物质,在最优条件处理过程中,锶离子分离度达到99.92%,分离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5.
36.
选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内酯型槐糖脂复配,并使用硅酸钠(Na2SiO3)作为助剂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使用吊片法测定单一表面活性剂以及复配药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利用SPSS 软件对结果进行非线性拟合。正交实验表明,LAS和内酯型槐糖脂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协同作用,三者间的复配使得洗脱率达到了87.37%。优化的复配表面活性剂的配方为:内酯型槐糖脂溶液浓度为40mg/L,硅酸钠浓度为6g/L,LAS浓度为600mg/L。析因分析结果表明,液固比对石油污染土壤的洗脱效果影响较为显著,其次是振荡时间和氧化剂浓度,各因素交互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7.
AISI316不锈钢腐蚀磨损交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方法、微观形貌观察以及失重法分析研究了AISI 316不锈钢和Al2O3陶瓷摩擦副在模拟海水中的腐蚀磨损行为,探讨了摩擦对不锈钢腐蚀行为的影响以及腐蚀磨损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摩擦作用显著增加了AISI 316不锈钢的腐蚀倾向,其腐蚀率显著增加。纯磨损量占总腐蚀磨损量的76%~88%,材料的损失主要是由摩擦作用所引起,腐蚀磨损交互作用量占总腐蚀磨损量的12%~24%,腐蚀磨损交互作用是影响材料耐磨蚀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颗粒在等离子体喷涂中的加热过程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Fluent软件对处于等离子射流中颗粒的加热过程与状态进行求解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喷距、颗粒直径与颗粒材料对颗粒加热状况与内部温度梯度的影响。结果对于不同的喷距,在颗粒升温过程中,颗粒表面温度高于中心温度;在颗粒降温过程中,颗粒表面温度低于中心温度,并且降温过程中的表面-中心温差远小于升温过程中的表面-中心温差。在颗粒升温过程中,其内部存在不同的加热阶段。对于不同的直径,虽然大颗粒比小颗粒能进入射流中心更深的位置,但小颗粒的加热效果更好。表面-中心温差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三种不同直径的颗粒的表面-中心温差变化曲线都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对于不同材料的颗粒,热导率越低的颗粒,其表面-中心温差越高,越难以完全熔化。结论喷距、颗粒直径与颗粒材料对颗粒加热状况和内部温度梯度有很大的影响,该模拟结果能为分析颗粒与等离子体之间的传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冷连轧机张力-厚度控制交互作用多变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连轧机轧制过程为多输入———多输出过程 ,可采用多变量控制技术。本文以 4机架六辊HC冷连轧机为例 ,分析了冷连轧机张力和厚度控制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该过程的分散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40.
动态与静态纯腐蚀对定量研究材料冲刷腐蚀交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测定了不锈钢和碳钢静态与动态纯腐蚀失重率、冲刷腐蚀失重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了静态与动态纯腐蚀失重率对材料冲刷腐蚀交互作用失重率的影响。实验表明:(1)动态纯腐蚀比静态纯腐蚀更能反映材料在液固两相流中冲刷腐蚀交互作用的本质;(2)本实验条件下。T8钢动态纯腐蚀失重率是静态纯腐蚀失重率的2倍以上。18-8不锈钢动态纯腐蚀失重率竟是静态纯腐蚀失重率200倍以上、静态交互作用失重是动态交互作用失重率的2倍以上。可见静态与动态纯腐蚀对定量研究材料冲刷腐蚀交互作用会产生很大的差异;(3)在腐蚀性浆料中,首先要保证材料具有一定的耐蚀性。其次再考虑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耐冲刷腐蚀性能。对不同的工况,必须同时兼顾材料的耐蚀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