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3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08篇
电工技术   774篇
综合类   143篇
化学工业   358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59篇
建筑科学   57篇
矿业工程   51篇
能源动力   49篇
轻工业   122篇
水利工程   252篇
石油天然气   72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5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篇
冶金工业   57篇
原子能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7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产生原因及其检测与抑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对于无输出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各模块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不一致会在模块间产生较大的直流环流。该文分析了逆变器输出电压产生直流分量的原因,介绍了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检测和抑制方法。通过对逆变器基准正弦波直流分量的高精度数字调节,相应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直流分量以抑制直流环流。在由两台3kVA逆变器组成的并联系统上进行的试验结果证明,该文介绍的直流环流检测与抑制方法对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72.
基于单端电流量的同杆双回线故障定位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杆双回线单端电流量的故障测距方法。在故障状态下,双回线可以分解成同向网和环流网,其中环流网只与双回线有关,且两端电压为零。根据双回线环流网的特点,只需电流量就可求取环流网中的电压分布。因为双回线环流网中的行波具有两端母线处反射强、故障点反射弱的特点,所以可以根据环流网中行波首次到达测点的时刻为起点,由前行波和反行波电压的最强叠加点所处的时刻和位置进行故障定位。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定位精度高,不受过渡电阻影响。  相似文献   
73.
大兴安岭地区初霜冻成因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冻的出现一般都是范围广、危害性强、损失大,特别是大兴安岭区地处高纬度地区,初霜来得比较早,对初霜冻的预报就显得格外重要。选取了该区近35a出现初霜的资料,经过分析研究发现,初霜冻的出现和高空环流形势及地面的天空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水电站分布越来越集中于偏远山区,供水系统往往需自行建设。为了解决工程建设施工及生活用水问题,通常是将工程附近水源水质较好的山溪作为取水点,并经简单沉沙处理后投入使用。传统的坝前式山溪取水及大型沉沙池除沙普遍面临着汛期取水头部易被泥石流淤积、山溪内施工部位狭窄等问题,根据弯道环流原理,结合杨房沟水电站供水系统取水头部设计及运行使用经验,研究验证了坝后式取水代替传统的坝前式取水,以及明渠除沙代替大型沉沙池除沙方式的实际效果。实践表明,新的取水方式可以满足抗淤能力强、施工占地少,同时除沙能力理想的要求,可为今后类似情况下山溪取水及除沙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分析了低压大功率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中环流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产品设计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了环流,通过测试验证发电机的温升值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6.
旋流泄洪洞内的空腔环流既不同于常规有压流,也不同于明流,因此采用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空腔环流断面的能量积分表达式,并对具有较好抗空化特性的阻塞式旋流泄洪洞内空腔旋流的能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空腔旋流能量方程利用相关水力特性进行计算的结果符合洞内的能量变化和转化规律,随着阻塞面积收缩比的增大,空腔环流的压强势能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动能所占比例减小,与阻塞收缩比增大时壁面压强增大、流速减小的规律一致;在水平洞起始段,切向动能大于轴向动能的部位延长,在阻塞面积收缩比m=0.49时,约增长至5倍洞径长处;增加阻塞,对竖井段的能量损失影响很小,但能较大提升水平旋流洞段的消能率。  相似文献   
77.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产品、多普勒雷达资料、日本和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8月4日至5日沈阳地区的大范围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讨论了天气过程环流背景、大气不稳定条件、暴雨过程的动力和热力触发机制以及水汽条件。结果表明:暴雨是由副高后部暖湿空气和贝加尔湖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  相似文献   
78.
随着发变电站装机容量和占地面积的增加,接地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也不断提高,这为接地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进行大型接地系统设计和分析,首先介绍了基本的设计流程,重点介绍了进行大型接地系统设计分析与常规接地系统相比需考虑的新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的接地系统设计分析相比,在进行大型接地系统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土壤结构、接地系统形状等常规因素外,还需要考虑计算方法、接地系统内部环流、短路电流入地点和导体材料等方面的影响,否则会对计算结果带来显著的误差,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9.
为抑制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的内部环流,提出了两种环流抑制方案:方案1只抑制环流中的交流分量,方案2采用既抑制交流分量同时控制直流分量的控制策略;方案2与方案1相比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特性。对各种多电平脉宽调制(PWM)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重点研究了上、下桥臂分别采用载波交错PWM和非交错PWM时对桥臂电流、子模块电容电压和输出电压、电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载波交错PWM可改善输出电压、电流波形,但会增加桥臂电流纹波。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三相三线制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进行数学建模,得到其网侧电流、环流、直流侧中点电位3个关键电气参量与桥臂电压不同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在对称稳态下分析了上述电气量所包含的谐波特征分量,提出了MMC网侧电流、环流交流分量和直流侧中点电位的解耦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简单有效,可实现对网侧电流、环流交流分量和直流侧中点电位的解耦控制;各桥臂电气量保持对称,MMC可保持长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