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8篇 |
免费 | 56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82篇 |
综合类 | 76篇 |
化学工业 | 156篇 |
金属工艺 | 112篇 |
机械仪表 | 50篇 |
建筑科学 | 276篇 |
矿业工程 | 51篇 |
能源动力 | 101篇 |
轻工业 | 184篇 |
水利工程 | 266篇 |
石油天然气 | 177篇 |
武器工业 | 7篇 |
无线电 | 4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2篇 |
冶金工业 | 108篇 |
原子能技术 | 8篇 |
自动化技术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145篇 |
2013年 | 95篇 |
2012年 | 162篇 |
2011年 | 198篇 |
2010年 | 124篇 |
2009年 | 172篇 |
2008年 | 237篇 |
2007年 | 159篇 |
2006年 | 135篇 |
2005年 | 164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双碳”目标之下,随着新能源并网规模的持续增加和占比不断增大,电力系统平衡难度不断加大,如何依托大电网,发挥电网优化资源配置平台优势,科学制定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优化调度运行方式成为高占比新能源电网面临的一个艰巨挑战。本文以西北电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新能源消纳的主要因素,以新能源消纳最大为目标,构建了水、火、风、光多能源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并分别对水电日内调节、跨日调节、火电深度调节以及新能源参与平衡等场景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比较。应用实践表明,本文构建的多能源联合调度模型科学合理,为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的新型电力高多电源联合优化调度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15.
16.
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以及奥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称,一种新研发的纳米级涂料能大幅提升半导体等器件的散热效率。在一种‘裸'铝基材的纳米结构化表面,我们观察到以10倍速改善的热传 相似文献
17.
H9000系统在西北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主要用于自动采集管理西北电网分布在三大水系的8个水电厂、相关流域内100个水文站、200个雨量站的实时信息,以便实现水库群跨流域补偿,统一协调发电与防洪、排沙、防凌、灌溉等一系列矛盾,解决水库群综合利用问题.系统主要具有上。下特点:(1)开放的系统环境;(2)高可乘性;(3)多样化的数据规约;(4)开放的人机联系手段;(5)务性能的数据库;(6)丰富的水调应用软件.其中水调应用软件包括:(1)汉江上游石泉、安康梯级联合洪水预报;(2)黄河上游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两库三站短期(日)调度;(3)水务综合统计分析软件.西北水调自动化系统将使H9000系统在大规模网络关系数据库管理技术、高级图形处理技术、复杂网络组网技术、容措技术、水调高级应用软件技术等方面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上游龙 ̄青段已、在建水电站是我国目前调节性能最好、容量最大的梯级水电站群。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该段大多数已建电站的装机容量偏小,加上其它因素的影响,其调峰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使得因经济发展而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越来越无法保障。因而在已建电站扩机增容非常必要,且实践也证明在有扩机条件电站扩机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以往在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山前复杂构造带以冲断推覆带的勘探为主且主要集中在中深层,近期该区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双鱼石构造栖霞组超深层整装大气田,并且揭示出一个油气规模成藏的勘探新领域——冲断掩伏带与前缘背冲带原地构造超深层。为了给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依据和参考,基于对生储盖组合以及圈闭等油气成藏要素的分析,总结了双鱼石构造栖霞组气藏的形成机制与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栖霞组储层受台地边缘滩微相的控制,叠合早成岩期岩溶与白云石化作用改造,形成以溶蚀晶间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孔隙型储层;(2)栖霞组气藏天然气的来源包括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和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泥灰岩,该区规模发育下寒武统与中二叠统优质烃源岩,为气藏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3)栖霞组储层与寒武系、二叠系烃源岩组成“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的近源高效源储组合,烃源断层有效沟通源岩和储层,其上发育茅口组泥灰岩直接盖层和三叠系膏岩区域盖层,生、储、盖组合良好;(4)受龙门山推覆构造挤压作用以及双滑脱层夹持的影响,双鱼石构造栖霞组以层内原地背冲背斜构造为特征,与晶粒白云岩共同作用并形成了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