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8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29篇
电工技术   1504篇
综合类   64篇
化学工业   37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101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37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73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17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4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Engineered nanomaterials (ENMs) are used in food additives, food packages, and therapeutic purposes owing to their useful properties, Therefore, human beings are orally exposed to exogenous nanomaterials frequently, which means the intestine is one of the primary targets of nanomaterials. Consequently,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nomaterials and the intestine. When nanomaterials enter into gut lumen, they inevitably interact with various components and thereby display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intestine based on their locations; these are known as location‐oriented effects (LOE). The intestinal LOE confer a new biological‐effect profile for nanomaterials, which is dependent on the involvement of the following biological processes: nano–mucus interaction, nano–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ECs) interaction, nano–immune interaction, and nano–microbiota interaction.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NM‐induced LOE will facilitate the design of safer N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icient nanomedicine for intestine‐related diseases. Herein, recent progress in this field is reviewed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OE of nanomaterials. The distant effects of nanomaterials coupling with microbiota are also highlighted.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nanomaterials with the intestine will stimulate other new research areas beyond intestinal nanotoxicity.  相似文献   
992.
随着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变电站已是未来变电站发展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特点以及基本结构,结合IEC61850标准,结合数字化变电站改造原理,论述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二次安全防护和网关设计方案,阐述了网关数据模型,提出了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93.
以STM32F103VET6微处理器为核心,配合CR95HF射频芯片构成符合ISO/IEC 15693标准的便携式读卡器。同时,采用无线存储芯片M24LR64,开发了与读卡器配套的新型无源RFID标签。该RFID系统工作在13.56 MHz频率,其标签的存储容量达到24KB,并通过I2 C总线实现数据传输,适用于需要在标签中携带大量数据的应用场合。实验证明,开发的RFID系统能稳定地进行无线数据通信,具有工作稳定、适用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4.
马钧  张一斌 《计算机科学》2013,40(11):81-84
基于IEC60870-5-104规约的配电自动化通信过程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为了实现配电主站前置机和配电终端之间的相互身份认证和共享密钥建立,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向数字签名和单向哈希认证码算法的安全协议,分析了配电自动化通信EPON网络的结构特点以及与之相应的信息安全威胁和安全需求,给出了协议的实现过程。协议考虑了配电终端的有限计算能力,配合使用专用的安全设备,不改变原有配电终端的软硬件。对协议的安全分析证明该协议能抵御外部攻击、重放攻击和假冒攻击。与已有的协议相比,新协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较高的效率,能够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95.
介绍光电式互感器在国家863项目±160kV南澳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应用,并针对所遇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96.
文章以安徽省110kV东华变电站实际工程为背景,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系统构成和技术特点,提出智能化变电站的设计方案。该设计选用无源全光纤电子式互感器,克服了传统互感器的缺点,使得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的优化整合,大大减少了光缆和电缆的使用量,降低了系统成本,并配置了防误闭锁操作功能,开关、手车、地刀可电动操作,将五防、顺控有机结合,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灵活性。全景智能防误的实现,也为变电站智能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97.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实时多任务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满足自动化应用中的实时多任务特性要求的能力,包括任务的调度机制、程序组织和编程语言。  相似文献   
998.
基于IEC 62351的安全通信对站控层通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基于IEC 61850标准协议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IEC 61850标准协议并不包含特定的安全措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IEC 62351标准的提出从理论上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提供了安全通信的解决方案,由公共设施通信协议体系(UCA)用户协会组织的2017国际互操作全面验证了IEC 62351标准在IEC 61850站控层通信层面的可用性,但是互操作中并未对通信性能开展相关测试。文中基于已具备IEC 62351安全通信能力的服务端和客户端设备,构建通信测试系统,分别在安全通信和非安全通信两种模式下,对站控层通信中各类制造报文规范(MMS)服务的实时响应性能进行对比测试,分析安全通信对站控层通信性能的影响,为IEC 62351标准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9.
针对目前智能变电站IEC 61850一致性测试用例中缺少Ed 2.0和国内扩展应用测试用例,基于自主研发的一致性测试平台,对Ed 2.0和国内扩展应用的测试用例进行了实现,举例说明了测试用例的详细设计过程。通过与智能电子设备(IED)的测试证明,该系统可正确解析和执行Ed 2.0和国内扩展应用的测试脚本,提高了测试系统的广泛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目前智能变电站IEC 61850一致性测试中人工干预较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支持IEC61850标准的一致性闭环测试系统。系统采用基于Qt组件+底层逻辑分析动态库的软件平台和基于DSP+ARM双核处理器的分布式硬件平台,采用Python语言以开源的方式编写IEC 61850Ed 1.0相关测试用例,并提供函数接口方便用户自定义用例,软件可自动执行测试用例,实现试验过程中的全闭环,提高了测试的效率和质量。在平台测试及用例部分,以实际设备为对象,对典型Ed 1.0测试用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用例可满足IEC 61850一致性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