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282篇 |
免费 | 6389篇 |
国内免费 | 299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024篇 |
技术理论 | 10篇 |
综合类 | 8168篇 |
化学工业 | 16074篇 |
金属工艺 | 1709篇 |
机械仪表 | 2130篇 |
建筑科学 | 13960篇 |
矿业工程 | 5553篇 |
能源动力 | 5627篇 |
轻工业 | 5859篇 |
水利工程 | 20050篇 |
石油天然气 | 8263篇 |
武器工业 | 209篇 |
无线电 | 144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536篇 |
冶金工业 | 3417篇 |
原子能技术 | 1244篇 |
自动化技术 | 239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90篇 |
2024年 | 1732篇 |
2023年 | 1576篇 |
2022年 | 2280篇 |
2021年 | 2713篇 |
2020年 | 3055篇 |
2019年 | 2541篇 |
2018年 | 2316篇 |
2017年 | 2768篇 |
2016年 | 3060篇 |
2015年 | 3010篇 |
2014年 | 5501篇 |
2013年 | 5505篇 |
2012年 | 6701篇 |
2011年 | 6651篇 |
2010年 | 4954篇 |
2009年 | 5152篇 |
2008年 | 4512篇 |
2007年 | 5972篇 |
2006年 | 5565篇 |
2005年 | 5112篇 |
2004年 | 4017篇 |
2003年 | 3641篇 |
2002年 | 3175篇 |
2001年 | 2559篇 |
2000年 | 2143篇 |
1999年 | 1637篇 |
1998年 | 1191篇 |
1997年 | 986篇 |
1996年 | 759篇 |
1995年 | 688篇 |
1994年 | 504篇 |
1993年 | 385篇 |
1992年 | 305篇 |
1991年 | 248篇 |
1990年 | 179篇 |
1989年 | 191篇 |
1988年 | 117篇 |
1987年 | 129篇 |
1986年 | 95篇 |
1985年 | 97篇 |
1984年 | 94篇 |
1983年 | 54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7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5篇 |
1951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龙门煤矿矿区位于河南省偃龙煤田西段,属佛光(偃师市)—龙门(洛阳市)水文地质亚单元的一部分。根据地层厚度、岩性、富水性及渗透性等特征,将矿区地层划分为6个含水层和5个隔水层;矿井充水条件主要分为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影响充水强度因素;采用“大井法”和“比拟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预测,得出:未来生产矿井的最大涌水量按正常涌水量的1.13倍计算。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依据判断,洛阳龙门煤业有限公司龙门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极复杂类型。 相似文献
992.
在pH4.05的醋酸-醋酸钠溶液中, 显色剂氯代磺酚S(CSPS)与Cu(Ⅱ)反应形成Cu-CSPS络合物, 用光谱修正法表征其结构为[Cu2(CSPS)2(H2O)2]2-, 利用此反应结合光吸收比差法建立了Cu(Ⅱ)定量分析新方法。研究表明, 显色剂溶液性质稳定, 在适量F-掩蔽剂存在的条件下, 测定0.050mg/LCu(Ⅱ), 500倍的Ca2+, 250倍Mg2+, 5倍Mn2+、Ni2+、Cl-、NO2-、PO43-以及与Cu2+同倍的Zn2+、Co2+、Pb2+、Cd2+、Cr(Ⅲ)、As(Ⅲ)、Fe(Ⅱ)、Fe(Ⅲ)、Al(Ⅲ)不影响测定。Cu(Ⅱ)的检出限为1.35μg/L。方法用于两个天然水样中痕量铜的测定, 结果与ICP-AES法的结果相吻合, 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和2.6%(n=7)。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不同添加比例银杏粉对小麦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及水分分布及迁移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粉质仪、快速黏度分析仪、流变仪测定混合面团的流变学特性,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核磁共振仪测定混合面团的水分分布及迁移规律。结果:从流变学的角度分析,随着银杏粉的添加,混合粉的吸水率、公差指数和宽带均逐渐增大;形成时间先减少后增加,在添加量为12%时,面筋网络形成时间最短;糊化特性各指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均随着频率的增加逐渐上升;损耗角正切(tanδ)在银杏粉添加量为18%时达到最大,但随着添加量继续增加开始出现了拐点,反而不利于其综合黏弹性。从水分分布及迁移规律角度分析而言,随着银杏粉的添加,水分融化焓变逐渐降低,可冻结水逐渐降低,非可冻结水逐渐增加,体系中水分流动性降低;弱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含量相应减少,而深层结合水在银杏粉添加量为18%时才开始逐渐增加。结论:综上所述,当银杏粉的添加量为12%~18%时,对小麦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和面团中分布状况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且面团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94.
将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定量计算分为河道内和河道外两部分需水,并综述了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提出对生态环境需水的4点认识:①生态环境需水的内涵应界定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是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②生态环境需水量具有时空特性;③生态环境需水和水资源承载能力是相互统一的;④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对应于区域不同环境质量的一系列值. 相似文献
995.
平面非均质边水驱油藏来水方向诊断和调整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冀东油田12#油层是高1045区块的主力小层,属于河流相沉积,平面非均质性强,边水能量活跃,是该小层的驱动动力.对该层位渗透率等值图进行了分析,抽象出一个实验物理模型.该模型在形状和渗透率分布上基本与地质模型相似,并以充分接触的水线模拟边水,符合地质原型边水驱油实际情况.在两种井网模式下模拟了边水侵入后前缘突进规律.结果表明,渗透率是控制边水侵入的主要因素,边水侵入后沿主河道推进速度最快.井网部署方式与储层非均质性有一定的适应性,合理的井位能抑制边水突进.示踪剂监测解释结果表明,在主河道西部,边水自西北向东侵入;主河道东部边水自东北向西南入侵,与主河道砂体展布方向一致.实验模拟结果与示踪剂监测结果吻合.根据研究结果在现场实施边水调剖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地层水矿化度对CO2驱油效率的影响,选用孔渗参数相近的贝雷岩心,利用岩心驱替法分别测试了饱和0、6778、15000 mg/L 的3 种矿化度水条件下的CO2驱油效率,并利用CT扫描分析了CO2驱前后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渗和孔喉半径变化,分析矿化度对CO2驱油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岩心内水矿化度的增大,CO2驱过程中产生的沉淀量增多,对孔喉的堵塞严重,孔隙半径和喉道半径不断减小,孔隙度和渗透率不断降低,导致其最小混相压力减小,CO2驱油效率也略有降低。图10表1 参26 相似文献
997.
朱庆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28(5):58-60
将泵站从启动至正常运行分为4个阶段,进行泵站启动扬程的分析计算。指出影响泵站启动扬程的主要因素有泵站启动时进水池和出水池的水位差、出水流道工作闸门的开启速度、出水流道的结构布置。通过对贯流式泵站启动过程进行分析,运用水力学原理,就泵站启动扬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分析计算方法。以淮安第三抽水泵站为例进行泵站启动扬程分析及计算,所得结果与泵站的实际启动运行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98.
本研究采用绿色环保的亚临界水提取技术从紫苏籽粕中提取迷迭香酸。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迷迭香酸的提取得率为响应值,以提取温度(140~180 ℃)、提取时间(20~40 min)、料液比(1:30~1:50 g/mL)为自变量,确定亚临界水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比较了亚临界水提取法和几种常规提取法对迷迭香酸提取得率及其抗氧化活性(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亚临界水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163 ℃、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41 g/mL;此条件下,迷迭香酸的提取得率为4.91±0.16 mg/g dw,其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的VC当量分别为10.62和13.46 mgVC/g dw,均显著高(P<0.05)于几种常规提取法。此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亚临界水提取后的紫苏籽粕粉末结构更疏松,说明亚临界水更有利于迷迭香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999.
引黄灌区水沙资源配置关键技术包括灌区减沙沉沙技术、引水分沙技术、渠道输水输沙技术等。通过引黄灌区引沙和沉沙资料的分析,论述了引黄灌区减沙技术和对灌区有害的粗颗粒泥沙处理技术,前者主要是通过控制引水含沙量或减少引水量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通过有害泥沙的拦截和沉积来达到。结合渠道输水输沙能力,总结了提高灌渠输沙能力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前者包括加大渠道比降、渠道衬砌、改造阻水建筑物、优化断面等,后者主要是指水沙调控技术。通过分析渠道引水分沙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引黄灌区自流灌溉和提水灌溉的特点,指出自流灌溉的支渠引水含沙量略低于或等于干渠含水量,渠道处于增淤状态;若提水泵站及其进口合理布置,将会有利于渠道减淤。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氯磺化聚乙烯(CSM)彩色配方中各组分的优化选择,提高了CSM硫化胶的耐水性和耐老化性。其配方(质量份)为:CSM40生胶100,环氧树脂硫化剂14~16,防老剂NBC与三嗪紫外线吸收剂2.0~2.5,促进剂DM与促进剂DPTT2.5~3.0,填充剂钛白粉与着色剂40~45,氢化松香及其他2.5~5.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