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41篇 |
免费 | 242篇 |
国内免费 | 11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85篇 |
综合类 | 201篇 |
化学工业 | 144篇 |
金属工艺 | 238篇 |
机械仪表 | 538篇 |
建筑科学 | 423篇 |
矿业工程 | 59篇 |
能源动力 | 224篇 |
轻工业 | 37篇 |
水利工程 | 43篇 |
石油天然气 | 50篇 |
武器工业 | 35篇 |
无线电 | 31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72篇 |
冶金工业 | 343篇 |
原子能技术 | 55篇 |
自动化技术 | 103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102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133篇 |
2016年 | 167篇 |
2015年 | 188篇 |
2014年 | 197篇 |
2013年 | 198篇 |
2012年 | 268篇 |
2011年 | 315篇 |
2010年 | 229篇 |
2009年 | 263篇 |
2008年 | 203篇 |
2007年 | 247篇 |
2006年 | 252篇 |
2005年 | 266篇 |
2004年 | 211篇 |
2003年 | 201篇 |
2002年 | 131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阐述传统分动器的不足之处,以奔驰车为例,详细介绍带有差速功能的非对称式行星齿轮分动器的特点、工作原理、扭矩分配特性、差速特性及在特殊行驶条件下的使用。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氮化硅结合碳化硅(Si3N4-SiC)制品烧制生产过程中,真空氮化炉三相负载由于支路断路造成三相负载不对称时的相电压和功率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对常见的故障,提出了继续升温完成氮化烧成,产品出炉后再更换元件的经济有效的应对措施。为Si3N4-SiC制品绿色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从工程建设监理制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工程建设监理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想法和建议。此外,还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业主、监理单位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提出了监理在消除业主、承包商之间信息不对称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山葡萄负载量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对山葡萄进行单株负载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5×1.0m的行株距建园,随着单株冬剪留芽量的增多,其单株产量、果穗数量、果穗上的“小青粒”和果实总酸大幅度增高,但植株的萌芽率、果穗平均重和果实含糖大幅度降低。因此,适宜的冬剪单株留芽量为45~47个芽(眼)。 相似文献
65.
刮板输送机刮板链最大和最小张力点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刮板输送机传动装置的不同布置形式,讨论分析了刮板链的最大和最小张力点位置。 相似文献
66.
杨铁树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07,5(B06):161-163
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各类闸站负荷等级、主接线方式、供电保证概率分析计算等。首次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理论将供电保证率定性描述提升至定量描述,对丰富供配电系统设计理论,指导工程设计实践,提高供电保证率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7.
建筑物构件出现裂缝是土建工程中常见的现象,裂缝的出现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降低了构件的刚度,严重的会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有的裂缝尽管对结构的承载能力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却可能会引起构件局部渗漏,影响结构的美观,缩短构件的使用年限,但如果对裂缝的控制过于严格,既不符合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又可能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因此,针对由荷载和变形引起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的控制方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8.
69.
主要介绍石油化工装置中使用的各种电缆桥架的类型、荷载计算、使用性能,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70.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modelling of evolving mill liner profiles due to wear. Part I: DEM valid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nce the early 1990s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gained considerable success in its ability to predict the power draw and the load behaviour in mills as affected by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DEM can also be used to design milling equipment and predict the breakage of particles. A detailed validation of this method is required in order to produce accurate results. In this paper, we assess the ability of the DEM to predict forces exerted by the mill charge on liners. Data obtained on an experimental two-dimensional mill designed in order to record the normal and tangential forces exerted on an instrumented lifter bar was available. The measured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the DEM simulated results. Good agreement has been found in terms of amplitude of forces and positions of shoulder and toe at low spe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