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5篇
无线电   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提出并实验研究了一种基于光相位调制器(PM)倍频技术产生56GHz毫米波的光载无线通信(RoF)系统。在中心站,通过28GHz射频(RF)信号驱动PM产生了56GHz光毫米波,并将下行的2.8Gb/s开关键控(OOK)信号调制到该光载波上,然后经过20km标准单模光纤(SSMF)传输至基站,最后由天线进行发射。用户终端接收后,采用相干解调恢复出基带信号。实验结果表明,56GHz光载毫米波信号经SSMF传输20km后其功率代价小于1dB,通过无线方式传输1.1m后其功率代价小于2.5dB。  相似文献   
12.
    
We present a new approach for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hybrid fiber/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is approach is based on a co‐simulation using two types of dedicated software: the first is used for RF/wireless systems whereas the second is devoted to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 proposed method enables simultaneous simulation of all elements of the radio‐over‐fiber link with accurate modeling. A low‐cost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ver a fiber distribution system is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results experimentally.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in terms of EVM evolution for different link element configuration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
    

面向光载射频系统的光子学六倍频矢量信号产生方案

王思阳,刘乃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综合服务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71)

创新点说明:

提出一种面向光载射频系统的光子学六倍频矢量信号产生新方案,该方案结构简单,可通过光子学六倍频技术大幅度降低系统带宽需求,产生的矢量信号质量较好,可避免由光纤色散引起的周期性功率衰落,避免相位混叠。

研究目的:

利用光子学大带宽优势,实现60GHz频段矢量信号的光子学产生,降低调制器、本振、驱动电路的带宽,同时避免相位混叠和功率衰落。

研究方法:

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

1)经过0-40km光纤传输,矢量信号功率保持一致,说明该方案产生的矢量信号可以避免由光纤色散引起的周期性功率衰落。

2)产生的矢量信号解调后星座图完好,说明该矢量信号产生方法可避免相位混叠。

3)在保证误码率小于10-9情况下,与未光纤传输相比,光纤传输20、30、40km后接收机功率最大仅增加2.5dB,说明该方法产生的矢量信号质量较好,适合长距离光纤传输。

结论:

所提出的光子学矢量信号六倍频产生方案,结构简单,产生的矢量信号质量较好,可避免由光纤色散引起的周期性功率衰落,避免相位混叠,另外六倍频技术可大幅度降低系统的带宽需求。该方案有望应用于未来60GHz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

关键词:双平行马增调制器;倍频;上变频;矢量信号;光载射频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基于单边带调制(SSB)的直接探测光正交频分复用-光载射频(OFDM-RoF)系统的性能。10Gbit/s的二进制数据信号经过QAM符号映射和OFDM调制后,与10GHz射频信号混频并驱动双电极LiNbO3马赫-曾德尔调制器(LN-MZM)产生SSB-OFDM信号,调制信号通过光纤传输至基站,进行直接探测转换为毫米波电信号后再无线发送到用户端。仿真结果证实,OFDMRoF系统在4QAM和16QAM两种调制格式下的EVM都满足FEC的要求。同时,理论分析并仿真验证存在一个最佳调制指数可以使信号传输性能达到最佳,并且最佳调制指数与光纤长度无关。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介绍了利用光外差法产生毫米波RoF系统的原理,并分析了制约其性能的因素.基于光外差理论,对传统的光外差系统结构进行了改进.实验证明,与传统的光外差系统相比,改进的光外差系统受相对强度噪声的影响更小,在相同的接收光功率的情况下,误码率平均降低了3~4dB;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的光外差系统性能几乎不受激光器线宽...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利用4并行相位调制器(PM)结构调制生成12倍频毫米波的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并通过公式推导证明了其可行性.采用软件搭建了相应的RoF仿真系统,检测到12倍频后毫米波的频谱图和通过系统传输后的眼图.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10GHz的射频信号可产生120GHz的毫米波,5Gb/s的数据可在光纤中传输30km以上,功率代价小于0.9dB.  相似文献   
17.
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设备安全运行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光载无线(RoF)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RoF技术的线路状态监测通信网架构及系统实现方案,探讨了实际应用中需要采用的若干关键技术。RoF技术的应用能够满足不同线路环境要求,提高业务实时性和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可调谐激光器产生可调谐的连续波光载信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林  陈彪 《光电子.激光》2017,28(6):591-595
针对采用传统的电子器件的调频/连续波(FM/CW) 产生方法由于带宽限制无法达到较高分辨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增益开关可调谐半导体激 光器(TLD)产生高频FM/CW信号的方案,具有中心 频率和波长双重可调谐性、结构简单和易于扩展的特点与优势。本文方案可用于基于光纤无 线电(ROF,radio-over-fiber)技术 的多雷达头分布系统,可方便实现多通道切换。实验中,通过2GHz的调制信号,实现了10倍频20GHz的信号产生以及中心频率为10GHz 、带宽为500MHz的调频连续波信号产生。  相似文献   
19.
光载无线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的最新趋势,探讨其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模式将对智能电网下的通信网络建设有参考价值。从输电、变电和配用电3个方面探讨光载无线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模式,并对应用优势和目前还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理论分析表明,光载无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其先决的有利条件,适应电力通信接入网网架结构,将在电力通信的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filterless optical millimeter-wave generation scheme via two parallel dual-parallel Mach–Zehnder modulators (MZMs) is proposed. Theoretical analysis suggests that it can be us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millimeter-wave signal with octupling or 16-tupling of the local oscillator. An 80?GHz millimeter-wave is generated by octupling of a 10?GHz RF oscillator, or 16-tupling of a 5?GHz RF oscillator. Several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ptical sideband suppression ratio (OSSR) and the radio frequency spurious suppression ratio (RFSSR) are numerically studi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nerated millimeter-wave can keep good performance, especially for octupling millimeter-wave generation; its performance is stable and insensitive to the extinction ratio of MZMs and the DC bias drif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