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00篇
  免费   1746篇
  国内免费   919篇
电工技术   445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298篇
化学工业   321篇
金属工艺   708篇
机械仪表   1756篇
建筑科学   493篇
矿业工程   435篇
能源动力   254篇
轻工业   135篇
水利工程   392篇
石油天然气   219篇
武器工业   192篇
无线电   2694篇
一般工业技术   603篇
冶金工业   401篇
原子能技术   75篇
自动化技术   233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68篇
  2020年   375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468篇
  2016年   544篇
  2015年   685篇
  2014年   955篇
  2013年   791篇
  2012年   1151篇
  2011年   1253篇
  2010年   966篇
  2009年   989篇
  2008年   912篇
  2007年   1162篇
  2006年   972篇
  2005年   746篇
  2004年   581篇
  2003年   539篇
  2002年   415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254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戈燕红  王坤  郭德音  谢广群 《净水技术》2021,40(3):84-87,110
针对总氮水质分析仪测定浑浊水体出现吸光度偏低,甚至出现吸光度负值的问题,通过增加一路700 nm光路比色系统来进行浊度补偿,解决了总氮标液随浊度升高,测定结果不断降低的问题。实际水样试验室比对结果示值误差保持在±10%以内,加标回收率满足90%~110%。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提高噪音环境下城市音频分类系统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双特征2阶密集卷积神经网络(D-2-DenseNet)噪音鲁棒的城市音频分类模型.首先介绍了噪音添加和噪音鲁棒处理,阐述了一种双特征互补偿的算法;然后结合2阶密集卷积神经网络与自适应机制提出了一种噪音鲁棒音频分类模型:双特征2阶密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双特征互补偿自适应算法,可在特征提取与模型训练中更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音频信息,降低噪音干扰,以提高噪音鲁棒性.最后,基于Dcase2016数据集开展噪音环境下城市音频分类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分类准确率分别可达77.12%、75.52%,与基线模型相比,平均分类准确率分别提高了8.51%和10.38%,验证了模型良好的噪音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3.
为了减少海上集装箱货物运输中风浪造成的损坏,提出刚柔混合驱动主动式波浪补偿并联机构. 基于刚柔混合并联机构的动定平台的矩阵旋转原理和几何封闭法建立位置逆解数学模型;利用空间几何原理构建机构位置正解数学模型;利用求导法则对位置逆解进行求导,建立速度雅可比矩阵与加速度的二阶影响矩阵;基于绳子是柔性变形体推导出系统刚度矩阵,探究影响系统刚度的因素和增加系统刚度的原则. 利用数值模拟仿真对运动学和系统刚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位置正逆解的输入输出误差不超过实际误差的2.25%;发现理论仿真曲线和样机仿真曲线较吻合,误差不超过7.4%,验证了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根据刚度矩阵发现刚度影响因素对系统刚度的影响规律. 通过对绳驱动刚柔混合驱动波浪补偿并联机构的实验验证,发现该机构的补偿效果均高于90%. 证明研究结果为刚柔混合主动式波浪补偿并联机构的运动和机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4.
以水下7 000 m工况的深海带电插拔连接器为研究对象,旨在获得湿插拔连接器在深海双重高压下的受力特性和插拔过程中的动密封性能。介绍连接器的插头结构与压力补偿技术;推导压力补偿器工作容积的计算公式;运用Ansys Workbench建立插头内壳体组件与插孔组件的动密封有限元模型,对内壳体、压力平衡膜及内胆进行强度计算;分析由连接器插拔引起的平衡膜内外瞬时压差对膜的应力分布及变形情况;讨论密封件径向压缩量、密封接触面摩擦因数、插拔速度对插拔过程中动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插头插合时,平衡膜外表面应力基本不变,其变形减小;拔出时,平衡膜外表面的应力及变形都逐渐增大。密封件之间的接触压力受密封接触面过盈配合量的影响明显,增大过盈配合量可显著提高动密封区域的接触压力及密封性能,同时也会加剧密封件失效的可能性,密封接触面的摩擦因数、插拔速度对接触压力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105.
分析了国内外鼓形齿式联轴器技术的发展和特点,介绍了GICL型鼓形齿式联轴器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106.
以小水电接入电网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深入分析小水电给电网带来的不利影响,重点分析对变压器损耗和线路损耗这两方面的影响。最后,举例某地区小水电接入配电网进行分析研究,对丰水期的小水电加入串联补偿装置后线路电压的变化情况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7.
无功补偿技术是一项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电路损耗,从而改善供电环境的技术,其在如今的电力供电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针对无功率补偿技术的应用特点与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8.
提出一种孤岛微电网逆变器在不平衡负载下的控制策略,采用分序网络解耦控制,在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的基础上引入自适应负序补偿环.对三相负载不平衡下的电路进行分析,得到逆变器分序网络等效电路和逆变器间负序环流产生机理.通过分序网络解耦控制得到电压环参考电压各序分量,引入分序网络虚拟阻抗改进逆变器各序输出阻抗.正序网络采用VSG控制实现正序调频调压和电流的自主分配,负序网络加入负序补偿环抑制微电网三相电压负序分量.详细分析了微电网电压负序分量与负序补偿系数和逆变器输出电流负序分量的关系.负序补偿环采用自适应控制,在实现微电网三相电压平衡的同时根据逆变器额定容量自主分配输出电流负序分量.建模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9.
针对传统锁相环在电压不平衡及畸变时锁相误差大、动态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根据软件锁相环(SPLL)的原理提出一种滑动滤波器(MAF)前置锁相环,并通过一种快速不平衡分量抑制及相位延迟补偿的方法来改善MAF性能,有效提高了锁相环的动态响应速度和锁相精度.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及TMS320F28335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对所提出的锁相环控制策略在三相电压不平衡及电压畸变的条件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SPLL锁相误差小,动态响应速度快,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10.
Tool deflection compensation in peripheral milling of curved geometri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is paper presents compensation of surface error due to cutting force-induced tool deflections in a peripheral milling process. Previous research attempts on this topic deal with error compensation in machining of straight geometries only.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peripheral milling of variable curvature geometries where the workpiece curvature changes continuously along the path of cut. In the case of curved geometries, both process geometry and the cutting forces have shown to have strong dependence on workpiece curvature and hence variation of surface error along the path of cut. This calls for a different error compensation strategy than the one which is normally used for machining straight geometries. The present work is an attempt to improve accuracy in machining of curved geometries by use of CNC tool path compensation. Mechanistic model for cutting force estimation and cantilever beam model for cutter deflection estimation are used. The results based on machining experiments performed on a variety of geometries show that the dimensional accuracy can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peripheral milling of curved geome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