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82篇 |
免费 | 2135篇 |
国内免费 | 89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614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331篇 |
化学工业 | 331篇 |
金属工艺 | 722篇 |
机械仪表 | 1881篇 |
建筑科学 | 500篇 |
矿业工程 | 447篇 |
能源动力 | 276篇 |
轻工业 | 145篇 |
水利工程 | 399篇 |
石油天然气 | 225篇 |
武器工业 | 193篇 |
无线电 | 288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41篇 |
冶金工业 | 414篇 |
原子能技术 | 80篇 |
自动化技术 | 24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8篇 |
2023年 | 269篇 |
2022年 | 349篇 |
2021年 | 420篇 |
2020年 | 413篇 |
2019年 | 339篇 |
2018年 | 381篇 |
2017年 | 494篇 |
2016年 | 594篇 |
2015年 | 710篇 |
2014年 | 977篇 |
2013年 | 823篇 |
2012年 | 1160篇 |
2011年 | 1268篇 |
2010年 | 973篇 |
2009年 | 994篇 |
2008年 | 914篇 |
2007年 | 1164篇 |
2006年 | 976篇 |
2005年 | 749篇 |
2004年 | 581篇 |
2003年 | 539篇 |
2002年 | 416篇 |
2001年 | 354篇 |
2000年 | 304篇 |
1999年 | 256篇 |
1998年 | 169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130篇 |
1995年 | 87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54.
新型正弦脉宽调制控制电压源型动态静止无功补偿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的新型动态无功补偿电路拓扑。主电路采用三相四桥臂逆变器结构,可以对负荷不平衡进行有效补偿。逆变器控制采用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SPWM)控制,保证电压电流失真度低,并通过调节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从而动态调节静态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补偿无功功率,最终实现系统无功补偿为零的目的。通过与固定补偿电容器相结合,它能以较小的逆变器容量来补偿动态无功,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和电压稳定性。利用PSCAD/EMTDC平台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5.
同塔双回线的并联电抗器补偿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适用于同塔双回线的并联电抗器补偿方案,解决了传统的两回线独立补偿方式下存在的补偿度受限,跨线故障时跳开相恢复电压很高,不利于潜供电弧熄灭等问题.研究了传统补偿方式下的并联电抗器补偿度及中性点小电抗大小的取值范围及选择方法.基于对线路恢复电压的分析,提出了双回线综合补偿方案.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提出的补偿方式可以实现理想补偿度的选择,并且在各种故障类型下都能起到显著降低线路跳开相的恢复电压和加速电弧熄灭的作用,有利于成功实现重合闸.给出了各种补偿方式下并联电抗器参数选择方法和中性点小电抗的最大耐受电压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6.
57.
多点曲率补偿的带隙基准电压源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对带隙基准电压进行多点曲率补偿的新思路,给出了它的设计原理、推导过程和一种实现电路.与传统的曲率校正方法不同,分布式曲率补偿着眼于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寻找多个基准输出电压对温度的一阶导数的零点,从而限定基准输出电压随温度变化曲线的幅度,使曲线更平缓,达到提高曲率补偿效果的目的.采用ST公司的0.18μm CMOS工艺对实现电路进行了电路模拟,结果表明,在-45~120℃的温度范围内,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带隙基准电源的温度系数仅为1ppm/℃. 相似文献
58.
59.
60.
研制了一款可编程6阶巴特沃斯有源RC滤波器.为提高滤波器中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带宽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前馈补偿运算放大器.为消除工艺偏差和环境变化对截止频率的影响,设计了一种片上数字控制频率调谐电路,并采用TSMC 0.18 μm CMOS工艺进行了流片.滤波器采用低通滤波结构,测试结果表明,3 dB截止频率为1~32 MHz,步进1 MHz,带内增益0 dB,带内纹波0.8 dB,2倍带宽处带外抑制不小于24 dBc,5倍带宽处带外抑制不小于68 dBc,滤波器等效输入噪声为340 nV/√Hz@1MHz,调谐误差为±3%.滤波器裸芯片面积0.87 mm×1.05 mm.采用1.8V电源电压,滤波器整体功耗小于20 mW.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