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82篇 |
免费 | 2135篇 |
国内免费 | 89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614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331篇 |
化学工业 | 331篇 |
金属工艺 | 722篇 |
机械仪表 | 1881篇 |
建筑科学 | 500篇 |
矿业工程 | 447篇 |
能源动力 | 276篇 |
轻工业 | 145篇 |
水利工程 | 399篇 |
石油天然气 | 225篇 |
武器工业 | 193篇 |
无线电 | 288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41篇 |
冶金工业 | 414篇 |
原子能技术 | 80篇 |
自动化技术 | 24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8篇 |
2023年 | 269篇 |
2022年 | 349篇 |
2021年 | 420篇 |
2020年 | 413篇 |
2019年 | 339篇 |
2018年 | 381篇 |
2017年 | 494篇 |
2016年 | 594篇 |
2015年 | 710篇 |
2014年 | 977篇 |
2013年 | 823篇 |
2012年 | 1160篇 |
2011年 | 1268篇 |
2010年 | 973篇 |
2009年 | 994篇 |
2008年 | 914篇 |
2007年 | 1164篇 |
2006年 | 976篇 |
2005年 | 749篇 |
2004年 | 581篇 |
2003年 | 539篇 |
2002年 | 416篇 |
2001年 | 354篇 |
2000年 | 304篇 |
1999年 | 256篇 |
1998年 | 169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130篇 |
1995年 | 87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We present an algorithm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3D target motion from ISAR data. Based on the 3D point scatterer model, we first examine the effect of 3D motion on ISAR imaging. It is shown that existing motion compensation algorithms cannot properly focus targets exhibiting 3D motion during the imaging interval. An algorithm is then derived to blindly detect the degree of 3D target motion from raw radar data. It is based on measuring the linearity of phases between two or more point scatterers on the target. The phase estimation is implemented using the adaptive joint time-frequency technique. Examples are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3D motion detection algorithm with both simulation and real ISAR data. The detection results are corroborated with the truth motion data from on-board motion sensors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resulting ISAR images. 相似文献
62.
主要介绍了光学薄膜在光通信的无源型器件中的原理及应用,并与光纤光栅和平面光波导型的无源器件作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63.
硅压阻式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及其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硅压阻式传感器的工艺过程与后续电路设计 ,讨论了减小其温度影响的措施。文中对在相同的硅基底上 ,采用诸如扩散、离子注入、薄膜淀积以及溅射等不同加工工艺制作实现的不同的压敏电阻特性 ,特别是温度特性进行了探讨和比较。针对一种具体的硅杯结构的压阻式传感器 ,设计、选择了加工工艺 ,给出了压敏电阻的近似温度补偿公式 ,讨论了传感器补偿电路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64.
65.
军用光学仪器大都工作在一定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温度变化将导致光学系统的像面离焦,成像质量明显下降,必须采取有效的温度补偿措施.介绍了多种无热补偿方式,如机电被动、光学被动和机械被动三种无热补偿方法,并且给出设计实例.提出一种新的补偿方法,利用热双金属进行机械被动补偿,使成像质量明显提高.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采取该方案补偿后的光学系统,在温度变化时像面与壳体依然保持相对稳定,即可以自动消除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像面离焦.这对红外光学系统的无热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目前为了改善电能质量,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等无功补偿技术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选择合理的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的损耗,提高系统的运行电压和稳定水平,使电网质量得到提高。反之,若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该文针对低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过电烧毁现象,借助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定量分析(SEM/EDS)以及X射线显微系统等微量物证分析手段,从实物烧坏状态分析以及微量物证失效分析角度对涉案设备进行了过电压分析。同时针对过电压现象进行了补偿电容器选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系统(配电网)产生了过补偿。过补偿的结果就是系统(配电网)形成过电压。 相似文献
67.
Wen-Yaw Chung Yeong-Tsair Lin Chung-Huang Yang Alfred Krzyskow 《Microelectronics Journal》2006,37(10):1105-1114
An integrated and new interface circuit with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to enhance the ISFET readout circuit stability. The bridge-type floating source circuit suitable for sensor array processing has been proposed to maintain reliable constant drain-source voltage and constant drain current (CVCC) conditions for measuring the threshold voltage variation of ISFET due to the corresponding 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 in the buffer solution. The proposed circuitry applied to Si3N4 and Al2O3-gate ISFETs demonstrate a variation of the drain current less than 0.1 μA and drain-source voltage less than 1 mV for the buffer solutions with the pH value changed from 2 to 12. In addition, the scaling circuitry with the VT temperature correction unit (extractor) and LABVIEW software are used to compensate the ISFET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Si3N4-gate ISFET sensor improved from 8 mV/°C to less than 0.8 mV/°C. 相似文献
68.
69.
给出一种应用于CMOS运放的高速间接反馈补偿技术,用这种间接反馈补偿技术设计的CMOS运算放大器与(Miller)直接补偿相比,具有高速、低功耗、很高的电源抑制比优点,并极大地减小了版图尺寸。通过电路级仿真,对两种反馈补偿技术进行比较,结果验证了间接反馈补偿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0.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适用于DC-10Mb/s速率、兼容TTL和CMOS输入电平的激光器驱动电路.该电路通过片外电阻可以独立地设置激光器发送光脉冲的‘1’功率和‘0’功率,并以闭环方式实现稳定的‘1’,‘0’发送光功率.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峰-峰值光功率检测的工作机制,并能得到稳定的峰-峰值光功率.整个电路采用CSMC 0.5μm混合信号CMOS工艺实现,芯片最大输出驱动电流为120mA,在不要求输入码型的情况下,发送光脉冲的消光比波动在-20- +80℃范围内小于0.6dB.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