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45篇
  免费   15999篇
  国内免费   11038篇
电工技术   15567篇
技术理论   9篇
综合类   12251篇
化学工业   3892篇
金属工艺   2434篇
机械仪表   5445篇
建筑科学   7382篇
矿业工程   4269篇
能源动力   2199篇
轻工业   1625篇
水利工程   2550篇
石油天然气   3351篇
武器工业   1012篇
无线电   2080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55篇
冶金工业   2016篇
原子能技术   289篇
自动化技术   44233篇
  2024年   850篇
  2023年   2834篇
  2022年   5303篇
  2021年   5584篇
  2020年   5345篇
  2019年   3738篇
  2018年   2981篇
  2017年   3393篇
  2016年   3521篇
  2015年   4134篇
  2014年   7239篇
  2013年   6080篇
  2012年   8154篇
  2011年   8371篇
  2010年   6568篇
  2009年   6826篇
  2008年   6953篇
  2007年   7849篇
  2006年   6662篇
  2005年   5952篇
  2004年   4855篇
  2003年   4332篇
  2002年   3388篇
  2001年   2870篇
  2000年   2378篇
  1999年   1936篇
  1998年   1371篇
  1997年   1102篇
  1996年   909篇
  1995年   663篇
  1994年   513篇
  1993年   340篇
  1992年   214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09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9年   6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Berkeley [Minds Machines 10 (2000) 1] described a methodology that showed the subsymbolic nature of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system that had been trained on a logic problem, originally described by Bechtel and Abrahamsen [Connectionism and the mind. Blackwells, Cambridge, MA, 1991]. It was also claimed i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that the evidence was suggestive that the network might, in fact, count as a symbolic system. Dawson and Piercey [Minds Machines 11 (2001) 197] took issue with this latter claim. They described some lesioning studies that they argued showed that Berkeley’s (2000) conclusions were premature. In this paper, these lesioning studies are replicated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effects that Dawson and Piercey rely upon for their argument are merely an artifact of a threshold function they chose to employ. When a threshold function much closer to that deployed in the original studies is used, the significant effects disappear.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数字集群的技术性能和在国外的发展概况,叙述了数字集群通信在我国的使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3.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输导通道主要由断裂、不整合面和砂体构成。该区砂体横向分布不稳定,物性差,不是天然气侧向长距离运移的输导通道,但可以起到衔接输导作用。输导通道时该区天然气成藏与分布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断裂将天然气输导致上覆不同储集层中聚集成藏。不整合面和砂体将天然气输导到四周古隆起上聚集成藏。沿断裂输导的天然气形成以断层为主的构造气藏。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的天然气形成以地层及岩性为主的气藏。沿断裂输导运移聚集的天然气在剖面上呈串多层分布,沿不整合面和砂体输导运移聚集的天然气在平面上呈环状分布。  相似文献   
74.
深水井控中节流管线摩阻分析及压井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海洋深水钻井中,防喷器组一般安装在海底,当发生井涌进行压井作业时.由于节流管线较长、内径较小,钻井液在节流管线内存在高摩阻损失,作用在井底的压力往往大于地层的破裂压力.从而引起压井过程的复杂化,甚至造成压井作业的失败。介绍了一种新的压井方法附加流量法,在返出的节流管线流体中混入低密度流体,降低节流管线内流体的粘度和密度,从而实现安全压井;详细介绍了压井方法和步骤。数据分析表明,通过对压井参数进行优化选择能够降低节流管线中的压耗。  相似文献   
75.
基于mobile agent的分布式网络自管理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楠  赵宏 《通信学报》2003,24(3):130-138
为了解决大规模、异构网络环境下基于“管理员密集”的传统网络管理模式带来的低效率和高出错率问题,提出了一种网络自管理模型,从网络管理的自动初始化和动态自管理两个方面实现对网络自动、自主、自适应的管理;提出了管理定位服务这一关键技术,在多个管理站协同工作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中为设备自动定位出合适的管理站及初始的管理任务;采用可伸缩的分布式体系结构,适应了大规模网络的规模可变性等特点;基于mobile agent的管理框架进一步提高了管理的自适应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6.
催化裂解多产丙烯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利用蜡油或常压渣油等重质原料的增产丙烯技术CPP,ARGG FDFCC和TSRMP;还介绍了利用富含烯烃的混合碳四和催化裂化汽油等轻质原料的增产丙烯技术OCP,Propylur,Superflex,OCT,Meta-4和BASF公司的丁烯歧化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77.
声波测井换能器的激发响应由换能器振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动态阻抗和激发电路参数决定。而换能器的动态(阻抗)参数随压电晶体及其装配方式(力学边界条件)改变。为了测量换能器动态参数的影响,采用声波测井仪器常用的压电晶体和升压变压器,通过改变激发脉冲宽度和直流电压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在换能器两端的瞬态响应中,一共有三个二阶网络响应,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频率。最低的一个影响声波测井波形的基线、与换能器主频接近的一个决定激发效率以及电路与压电晶体之间的匹配关系,是激发电路设计中比较关键的,其参数可以通过导纳圆测量仪器得到。  相似文献   
78.
燃气管网动态仿真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昭  张甫仁  朱强 《天然气工业》2006,26(4):105-108
研究和了解燃气在管道中的流动,是进行燃气管网系统优化和提高管网输运系统安全性的前提和基础。以流体力学三大守恒方程为基础,建立了等温和非等温条件下的燃气管网稳态和动态仿真理论模型。以有限差分法为基础,得到了上述模型的求解方法,并加入了耗散项,提高了求解方法的稳定性。通过增加初始点和延长出口点的方法,简化了模型的求解。通过在北京六环天然气管网中的初步应用,分别得到了与实际值综合相对误差为1.21%和2.62%的压力和流量仿真值,从而验证了模型及求解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9.
四川盆地及邻区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海槽的深水沉积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四川盆地及邻区广元-旺苍、城口-鄂西、开江-梁平海槽是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飞仙关组(P3-T1f)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区。该区上二叠统上部大隆组是硅质岩、硅质泥岩、硅质灰岩组合,含放射虫、有孔虫等化石,厚125—29.0m,为海槽裂陷期凝缩沉积。三叠系飞仙关组下部为远洋沉积的暗色泥岩、微晶碎屑灰岩和重力流沉积的浊积岩、角砾灰岩组成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厚50.0~300.0m,是裂陷期后的海槽充填沉积。海槽相区沉积在晚二叠统世末达到最大海泛面沉积了大隆组。海平面缓慢下降期沉积了补偿充填性质的飞仙关组深水碳酸盐岩。海槽相区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深水沉积物的有机碳平均值高达6.21%,是良好的烃源岩。但在海槽相区上二叠统不发育生物礁,飞仙关组缺乏鲕粒岩。  相似文献   
80.
双排桩门架—锚杆新型组合支护体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双排桩门架支护结构的受力机理。针对工程实际进行变形分析,提出增设锚杆形成锚杆———双排桩门架式组合支护体系的方法,并与监测数据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