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61篇
  免费   2030篇
  国内免费   1539篇
电工技术   2097篇
综合类   1497篇
化学工业   1154篇
金属工艺   1308篇
机械仪表   1405篇
建筑科学   2773篇
矿业工程   1154篇
能源动力   437篇
轻工业   165篇
水利工程   758篇
石油天然气   866篇
武器工业   259篇
无线电   90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04篇
冶金工业   615篇
原子能技术   210篇
自动化技术   1321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491篇
  2021年   634篇
  2020年   600篇
  2019年   576篇
  2018年   431篇
  2017年   602篇
  2016年   650篇
  2015年   703篇
  2014年   1083篇
  2013年   1086篇
  2012年   1221篇
  2011年   1346篇
  2010年   1002篇
  2009年   1011篇
  2008年   878篇
  2007年   976篇
  2006年   968篇
  2005年   743篇
  2004年   635篇
  2003年   577篇
  2002年   504篇
  2001年   376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4篇
  1963年   4篇
  1961年   5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7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高强石膏配制板裂化模型试样,选用铝棒制作预应力锚杆模型,通过一侧约束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板裂化模型试样的预应力锚杆锚固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加锚试样的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及弹性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样峰后侧向变形显著减小,且随着预应力值的增大效果更为显著;与无锚试件岩板压折、岩片弹射的失稳破坏现象相比,加锚试件保持了较好的完整性,局部发生岩板断裂、脱落现象;试样变形破坏过程中,锚杆轴向应力变化分为线性缓慢上升期、非线性增长期和急剧上升期3个阶段,锚杆轴向应力的变化规律反映了其自身工作机制及板裂化模型试样变形特征。分析锚固机制认为,预应力锚杆的施加不仅有效降低了预制裂隙尖端拉应力集中程度,体现出抑制裂隙扩展的止裂作用,而且将试样劈裂形成的岩板加固为整体,有效抑制了岩板向临空面的屈曲变形,进而提高了试样的临界失稳荷载值。最后,基于试验结果的认识,提出针对板裂化围岩的“及时支护、区域控制及重点加固”的锚喷支护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92.
冲击地压是目前我国煤矿开采发生的主要动力灾害之一,并常发生在断层、褶曲和煤层变化带等构造异常区域,给矿井造成严重的破坏后果。针对断层冲击地压频繁发生的情况,采用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断层冲击地压发生过程及其应力场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基于"粘滑理论",从力学的角度对断层冲击地压发生机制进行了阐释。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接近断层时,断层冲击地压的发生过程可分为"起始活化"—"剧烈活化—"冲击显现"三个阶段;开采活动引起了覆岩破坏,导致裂隙带向断层扩展,断层应力场受到扰动,从而诱发了断层冲击地压;采动影响使得断层带应力场呈现应力比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当应力比达到极值时,断层错动失稳;开采扰动导致断层开始粘滑的临界剪应力值降低,使得断层剪应力更易达到该阈值,是断层冲击地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和边际谱理论,进行了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的大型振动台试验,并利用试验结果对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动力破坏模式的能量判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边际谱峰值和特征频率的变化能清晰地表征边坡内部的震害损伤发展过程;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的损伤首先出现在坡肩位置,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震害损伤逐渐向低高程发展,最终边坡在坡体中上部相对高度0.56处沿软弱夹层顺层剪出,试验中坡面的位移监测结果表明坡体中上部位移出现陡增时刻晚于坡肩,边际谱分析结果与位移监测结果吻合较好;坡面附近的震害程度强于坡体内部;边坡中下部特征频率发生突变,表明坡体中下部为边坡动力响应的不连续带;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边坡后缘垂直的拉裂破坏和沿边坡中上部相对高度0.56处软弱夹层的剪切滑出破坏,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拉裂-滑移-崩落式。本文提出的能量判识方法对识别边坡的破坏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完成了3组截面纵筋率分别为1.7%、2.5%和3%,剪跨比为1.5的13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拉剪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剪力墙的抗剪承载力随轴拉力的增加而减小,随截面纵筋率的提高而提高。在拉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因轴拉力的大小不同,剪力墙出现剪压破坏和滑移破坏两种破坏模式。根据试验结果绘制了破坏模式的分界线并推导了临界点计算公式,公式表明轴拉力越高、纵筋率越低的试件越容易发生滑移破坏。基于理论分析和以往的经验公式,在剪压破坏模式的抗剪承载力公式中增加了暗柱纵筋项。根据试验数据得出,剪压破坏模式下,抗剪承载力公式中的轴拉力和暗柱纵筋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2和0.04;滑移破坏模式下,轴拉力和截面纵筋影响系数分别为?0.6和0.6。  相似文献   
995.
传统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主要依赖于结构失效路径的分枝和约界技术,难以识别主要失效模式且结构体系失效概率计算工作量巨大。为了提高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效率,以β-约界法和联合失效概率分枝约界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快速求解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首先利用结构分析原理,推导出结构单元的安全余量函数并求出其对应的失效概率,拆除失效概率最大值对应的杆件并施以虚拟力形成新的结构,然后再对新的结构重新分析。循环上述步骤,直至结构形成机构为止,并利用构件的失效概率计算结构体系可靠度。算例对比研究表明,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计算精度较高,可以获得结构的失效路径,适合于大型结构的体系可靠度计算。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建立拉断破坏模型、剪切破坏模型和基于塑性极限分析的上限定理,经过理论推导得出型钢混凝土的临界保护层厚度,并将所得结果与试验值、规范规定值进行比较,本文为型钢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挡墙后黏性填土中破裂面曲线的一种解析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的库仑土压力理论中,刚性挡墙后填土中的破裂面被假定为平面。然而,一些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结果均已证明了实际破裂面为曲面。以挡墙后黏性填土中的破裂面为研究对象,以竖向微分单元法为基础,利用可动边界变分原理推导了主、被动状态下破裂面曲线的微分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当墙背光滑时,填土中的破裂面和破裂角均与库仑土压力理论相同;当墙背粗糙时,通过勒让德变换得到主、被动破裂面曲线的解析解,此时破裂面为曲面。最后,讨论填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和墙背摩擦因数对破裂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边坡稳定性问题是边坡工程最关键的问题,如何研究其稳定性也是岩土工程的重点研究课题。把Monte Carlo法引入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价中,借助传统的极限平衡理论,建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极限状态函数。运算过程中采用伪随机数的方法生成服从正态分布的抗剪强度参数随机变量,进而求出边坡安全系数、安全系数的可靠度指标和失效概率。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方法相比,可靠性分析可以直观地反映边坡稳定的可靠程度及其失效概率,能为边坡工程支护设计提供更为可靠的参数,同时也能为生产提供指导作用。因此,可靠度分析方法是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有效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平面K型圆钢管搭接节点静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平面K型圆钢管搭接节点的静力性能进行了静力单调加载的试验研究。实施了7个内隐蔽部分不焊接节点和3个内隐蔽部分焊接节点的试验。本文介绍了节点试验方案,考察了搭接节点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模式,并对内隐蔽部分焊接与否、焊脚尺寸、节点处集中荷载幅值以及腹杆搭接顺序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贯通腹杆受压时内隐蔽部分焊接与否虽然对节点的破坏模式和应力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节点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当腹杆与弦杆的壁厚相对值变小后,由于传力不均匀导致的腹杆局部破坏将成为主要破坏模式,而这一因素和所导致的承载力降低在既有的规范公式中尚未有相应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00.
This paper presents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direct pull-out test using different types of rockbolts having different shape of lugs. These are smooth surface bars, ribbed bars, single conical lugged bars, double conical lugged bars and triple conical lugged bars. It is found that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conical lugged rock bolt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onventional rockbolts, in which the adhesion or the shear strength at the bolt–grout interface provides the load bearing capacity. From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study, the use of the conical lugged rock bolts is suggested, because it provides a greater anchorage strength due to wedging effect that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shear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grouting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