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29篇 |
免费 | 657篇 |
国内免费 | 22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40篇 |
综合类 | 402篇 |
化学工业 | 626篇 |
金属工艺 | 239篇 |
机械仪表 | 401篇 |
建筑科学 | 290篇 |
矿业工程 | 112篇 |
能源动力 | 126篇 |
轻工业 | 2825篇 |
水利工程 | 63篇 |
石油天然气 | 127篇 |
武器工业 | 40篇 |
无线电 | 40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37篇 |
冶金工业 | 142篇 |
原子能技术 | 81篇 |
自动化技术 | 8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158篇 |
2022年 | 268篇 |
2021年 | 313篇 |
2020年 | 315篇 |
2019年 | 253篇 |
2018年 | 261篇 |
2017年 | 286篇 |
2016年 | 301篇 |
2015年 | 322篇 |
2014年 | 399篇 |
2013年 | 408篇 |
2012年 | 481篇 |
2011年 | 526篇 |
2010年 | 345篇 |
2009年 | 325篇 |
2008年 | 309篇 |
2007年 | 352篇 |
2006年 | 305篇 |
2005年 | 260篇 |
2004年 | 219篇 |
2003年 | 204篇 |
2002年 | 170篇 |
2001年 | 130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88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为增强数字水印的透明性和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类视觉系统和直流分量的DCT变换域数字水印算法。算法依据原始图像的纹理掩蔽特性确定水印信息的嵌入位置,依据照度掩蔽特性确定水印信息的嵌入强度,将二值水印图像嵌入到原始图像在DCT域的直流分量中。在仿真实验中与同等条件下的中频嵌入做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取的水印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3.
对集团型企业财务系统信息化实施的特点及难点,以及对财务管理的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集团型企业三种运营管控模式——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运营管控型,提出了财务产品应用组件建模的策略,并分析了该财务产品建模的特点。 相似文献
84.
85.
为了实现羊绒、羊毛纤维的快速、无损检测,建立了羊绒、羊毛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包括228组各地羊绒、羊毛数据,并应用于羊绒、羊毛的定性检测上。首先介绍了羊绒、羊毛近红外光谱检测的数据库建立过程;然后,在对羊绒、羊毛原始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出12种主成分,并结合改进的RBF模糊神经网络,建立羊绒、羊毛检测模型。通过与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建模方法的对比分析实验表明,建立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改进的RBF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无损检测羊绒、羊毛的方法,可快速建立高精度的羊绒、羊毛纤维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86.
超材料(metamaterials)在电子元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材料(metamaterials)指的是一些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材料。它们的超常特征来源于其中人工制备的、特殊的非均匀插入结构所导致的物理响应。介绍了近年来发展出的超材料包括左手材料、"隐身斗篷"和光子晶体等,对其在电子元件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87.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交互平台,很多企业都将业务应用架设在Web架构模式服务平台上,随着以Web架构模式服务为基础的应用系统迅速被应用到社会各个行业,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和被关注,对Web架构模式应用系统进行安全性的分析预防和技术测试对于确保Web架构模式服务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然而现实却是,大多数企业将大量的投资花费在网络和服务器的安全上,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保证整个Web应用系统的安全,网站被植入后门等隐蔽性攻击事件呈增长态势,网站用户信息成为黑客窃取重点。现针对Web架构模式的应用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其整个架构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8.
在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特性的基础上,引入负荷系数的概念;同时考虑多种负荷的作用,建立了电子元器件突然失效率的估算模型;通过该模型所得的元器件突然失效率数据对电子设备及系统可靠性的计算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9.
A. Jovanovic K. Maile G. Wagemann N. Le Mat-Hamata U. Gampe P. Andersson P. Segle O. Gelinea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ure Vessels and Piping》2001,78(11-12)
An important integrating task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HIDA project wa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knowledge-based system (KBS). The system enables to assess/predict cracks in high-temperature components of power plants operating under creep and/or fatigue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HIDA procedure developed through the other tasks of the project. The system encompasses a comprehensive material database comprising the proprieties of the materials tested within the HIDA project and which are necessary for the analysis. It also includes a library of different component geometries. The system is built in such a way that the data (e.g. material data, component geometry, etc.) necessary for a high temperature crack assessment can be directly entered by the user or selected from the existing databases within the KBS.The HIDA procedure has been integrated in the KBS in a modular sequence, each module enabling to undertake a step of calculation and/or analysis. This structure allows the user to either run the whole procedure or just perform one single step (e.g. check C* values). In addition, new or alternative procedures can be used, either for the assessment as a whole, or just for single steps (e.g. C*, 2-criteria diagram, etc.). The system was developed by MPA Stuttgart, as the HIDA KBS task leader, using ALIAS shell (ALIAS — advanced life assessment system) as a basis, and then tested and applied by industrial partners in the HIDA project.The paper describes the functionality and use of the system through reporting selected application cases (CT probe, pipes, pipe bends), and demonstrates the benefits/advantage of such system within the industry. 相似文献
90.
介绍了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新建的3 Mt/a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其配套使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催化剂级配技术,并实施了可根据原料供应及市场产品需求情况灵活调整切换的2种生产技术方案。1 a的安稳生产运行结果表明:该装置以直馏柴油为主原料,通过分馏塔的馏分切割及其侧线抽出,实现了稳产国Ⅵ柴油并兼产喷气燃料技术方案的工业化应用;在实施以兼产喷气燃料为主的生产技术方案时,通过调整常一线柴油的掺炼量,不仅可以生产含硫量小于10.0 μg/g的精制柴油产品,同时兼产所得到的喷气燃料产品含硫量小于0.5 μg/g,赛波特颜色号值大于30;在实施主产精制柴油组分方案时,通过掺炼质量分数为20%~40%的催化柴油,并使所提炼得到的精制柴油组分含硫量小于6.0 μg/g的前提下,这些精制柴油组分产品既可直接作为满足国Ⅵ柴油产品出厂待售,也可作为柴油调和组分储存待用于产品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