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387篇 |
免费 | 11649篇 |
国内免费 | 711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388篇 |
技术理论 | 7篇 |
综合类 | 9355篇 |
化学工业 | 22364篇 |
金属工艺 | 3545篇 |
机械仪表 | 7343篇 |
建筑科学 | 4773篇 |
矿业工程 | 2827篇 |
能源动力 | 7374篇 |
轻工业 | 13070篇 |
水利工程 | 5810篇 |
石油天然气 | 24345篇 |
武器工业 | 766篇 |
无线电 | 382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516篇 |
冶金工业 | 4084篇 |
原子能技术 | 1518篇 |
自动化技术 | 112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0篇 |
2023年 | 1625篇 |
2022年 | 3039篇 |
2021年 | 3605篇 |
2020年 | 3910篇 |
2019年 | 3623篇 |
2018年 | 3234篇 |
2017年 | 4104篇 |
2016年 | 4478篇 |
2015年 | 4450篇 |
2014年 | 6491篇 |
2013年 | 7429篇 |
2012年 | 7747篇 |
2011年 | 8646篇 |
2010年 | 6226篇 |
2009年 | 6337篇 |
2008年 | 5938篇 |
2007年 | 7219篇 |
2006年 | 7088篇 |
2005年 | 6251篇 |
2004年 | 5391篇 |
2003年 | 4837篇 |
2002年 | 4055篇 |
2001年 | 3349篇 |
2000年 | 2942篇 |
1999年 | 2485篇 |
1998年 | 2041篇 |
1997年 | 1697篇 |
1996年 | 1485篇 |
1995年 | 1255篇 |
1994年 | 1046篇 |
1993年 | 743篇 |
1992年 | 642篇 |
1991年 | 444篇 |
1990年 | 391篇 |
1989年 | 294篇 |
1988年 | 184篇 |
1987年 | 144篇 |
1986年 | 98篇 |
1985年 | 121篇 |
1984年 | 121篇 |
1983年 | 90篇 |
1982年 | 61篇 |
1981年 | 29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15篇 |
1977年 | 15篇 |
1959年 | 21篇 |
1951年 | 2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6种柴油机油在滚轮从动件(RFWT)发动机试验后的旧油进行了理化分析、核磁共振磷谱(31P NMR)分析,对RFWT试验件磨斑表面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深度刻蚀分析,结果表明: 碱性ZDDP、中性ZDDP及其初期降解产物二硫代磷酸酯构成的有效磷是抗磨的主要组分,有效磷含量越高,磨损越低;ZDDP及其降解产物在低磨损试验件表面形成了较厚的含有硫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等化合物的保护膜,起到了抗磨作用。 相似文献
992.
考察了不同芳烃种类对变压器油电气性能、抗氧化性能、溶解性能、抗析气性能和热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芳烃、中芳烃、轻芳烃对变压器油电气性能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重芳烃>中芳烃>轻芳烃;不同芳烃对基础油抗氧化性能和热物性影响不大,但中芳烃和重芳烃对抗氧剂感受性很差,而轻芳烃影响较小;溶解性能主要与芳烃含量有关,受芳烃种类影响较小,芳烃含量越高,溶解性能越好;芳烃具有良好的抗析气性,且中芳烃对基础油抗析气性的改善明显优于轻芳烃和重芳烃;在保证优异的电气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前提下,变压器油中含适量的芳烃可改善变压器油的溶解性能和抗析气性能。 相似文献
993.
994.
采用固相萃取法将催化裂化柴油中的酚类化合物与烃类化合物进行分离。优化了固相萃取的洗脱条件,考察了方法的回收率与重复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分离富集的酚类化合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优洗脱条件下,酚类化合物的回收率在93%~108%之间;同一样品重复分离5次后测定目标化合物的含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方法重复性较好;酚类化合物含量在2~300 μg/g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不同类型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响应因子较为接近;催化裂化柴油酚类化合物主要是苯酚、萘酚、菲酚类化合物,其中以苯酚类化合物为主,其含量占酚类化合物总量的69.4%。固相萃取方法可以有效分离催化裂化柴油中的酚类化合物,可用于酚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995.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1储层是典型的低孔—低渗透油藏,渗透率的强非均质性制约了油气储层品质的提高。通过开展核磁共振实验,结合恒速压汞和高压压汞、图像粒度、铸体薄片等微观实验研究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同时选取砂厚、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流动带指数5个参数,借助SPSS数据分析软件,将马岭油田长81段储层的流动单元划分为E、G、M、P等4类,进而分析不同类型流动单元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影响,结合生产动态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孔隙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是造成可动流体饱和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喉道半径分布形态及主流喉道半径大小起了决定性作用。生产动态数据表明,在油气田勘探开发阶段E类和G类流动单元的产能最高,应根据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性特征,实施合理有效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996.
为定量判识超压盆地中油气运移动力以及油气运移方式,提出了“油气运移参数变化率”的定义,并以沾化凹陷渤南洼陷为例进行了应用与探讨。研究表明,以油源对比、运移路径判识以及压力分布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优选各类运移表征参数,计算“运移参数变化率”,可以定量确定超压驱动、浮力驱动以及混合驱动所对应的运移参数变化率范围,从而有效地判识油气运移过程中所具有的运移动力构成、运移方式及其作用边界。此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油气运移方式的量化表征与判识,受控于参数的变化,该方法适用于同源、同路径和同期次油气运移方式的定量判识。受构造背景、油气性质和运移路径差异的影响,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运移参数变化率的判定界限存在差异,量化标准具有地区特定性。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
长水平井段高摩阻扭矩及深井高温高压环境,对钻井液润滑剂的润滑抗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钻井液用润滑剂难以满足上述技术要求。基于“固-液”协同高效润滑技术思路,优选改性植物油MVO-3、改性可膨胀石墨GIC,结合分散剂、乳化剂的优选及制备条件的优化,研制出了一种高效抗磨润滑剂SDL-1。评价结果表明,5%淡水基浆、4%盐水浆中加入0.5% SDL-1时,其润滑系数降低率分别为不小于85%、大于70%。SDL-1与现场钻井液的配伍性良好,抗温达150℃,起泡率低,且荧光级别小于5级。销-盘式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SDL-1的抗磨耐磨效果优良,润滑持效性较好,可有效缓解或解决复杂井高摩阻扭矩技术难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