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36篇 |
免费 | 2433篇 |
国内免费 | 153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31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1974篇 |
化学工业 | 485篇 |
金属工艺 | 351篇 |
机械仪表 | 1992篇 |
建筑科学 | 2299篇 |
矿业工程 | 414篇 |
能源动力 | 307篇 |
轻工业 | 133篇 |
水利工程 | 396篇 |
石油天然气 | 396篇 |
武器工业 | 132篇 |
无线电 | 202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84篇 |
冶金工业 | 266篇 |
原子能技术 | 118篇 |
自动化技术 | 66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226篇 |
2022年 | 438篇 |
2021年 | 540篇 |
2020年 | 550篇 |
2019年 | 440篇 |
2018年 | 435篇 |
2017年 | 599篇 |
2016年 | 696篇 |
2015年 | 812篇 |
2014年 | 1140篇 |
2013年 | 1028篇 |
2012年 | 1458篇 |
2011年 | 1456篇 |
2010年 | 1092篇 |
2009年 | 1135篇 |
2008年 | 1157篇 |
2007年 | 1323篇 |
2006年 | 1069篇 |
2005年 | 1028篇 |
2004年 | 861篇 |
2003年 | 708篇 |
2002年 | 595篇 |
2001年 | 498篇 |
2000年 | 440篇 |
1999年 | 315篇 |
1998年 | 253篇 |
1997年 | 245篇 |
1996年 | 197篇 |
1995年 | 187篇 |
1994年 | 149篇 |
1993年 | 112篇 |
1992年 | 110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6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75年 | 3篇 |
197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81.
本论文旨在解决非过约束4自由度并联机构综合这一机构学难题。本文在总结已有的4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综合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子群的概念和螺旋理论的方法,技术性地解决了约束数目和支链数目之间存在的矛盾。利用解析的手段给出了一套全新的非过约束对称4自由度并联机构设计方法。定义了一系列便于综合该机构的概念,分析了该类机构必须具有的拓扑结构,得出两种类型的该类并联机构。给出了满足设计条件的运动副组成情况及空间装配条件,最后给出了典型机构的设计范例。 相似文献
82.
该文综述了对称和非对称型摩擦耗能连接40多年以来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摩擦耗能连接可用于结构的减震耗能,通过合理设计可实现地震作用下带摩擦耗能连接结构的低损伤,提高结构的韧性。研发滞回性能稳定、重复性好的摩擦耗能连接是相关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该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介绍了金属滑移面之间的摩擦磨损机理,从摩擦磨损的角度讨论了不同摩擦片材料对摩擦连接减震性能的影响。描述了螺栓预紧力大小对摩擦连接减震性能的影响,也总结了摩擦连接的抗腐蚀和抗火性能。阐述了摩擦耗能连接在钢结构支撑、梁柱节点和柱脚节点的应用,并介绍了相关节点的设计方法。对此类连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对该技术的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3.
84.
85.
86.
87.
88.
为了提高人脸识别实时处理速度,并充分利用当前多核处理器资源,文章实现了一种在Python环境下基于并行算法的快速人脸识别系统。人脸特征与数据库的储存实时交互,利用各子程序安全通信实现同步处理,并行处理实时人脸检测和人脸特征编码提取,同时进行最相似人脸匹配。实验结果表明,程序并行后有着速度快、准确度高、实时性强等优点。为大数据人脸识别处理提供了方法,也有利于实际的使用。 相似文献
89.
介绍了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位置误差不积累等特点的并联微动机器人,在应用上与串联机器人呈互补关系,已经成为微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领域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微型系统或微动系统。目前,并联微动机器人已经在航天、航空、制造业、计算机辅助医疗设备、生物工程以及微机电系统等方面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90.
基于多Agent的数据挖掘技术,不仅能够针对不同的Web数据综合采用不同的挖掘算法,而且可以在各站点进行并行挖掘,避免Web通信量过载。在简述Agent技术和Web数据挖掘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多Agent和Web数据挖掘,设计出一种新型数据挖掘模型,且进一步阐述了该模型,并做了一些分析测试。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Web数据挖掘的速度、准确率和覆盖率,提高了数据利用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