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2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71篇
电工技术   1389篇
综合类   145篇
化学工业   81篇
金属工艺   56篇
机械仪表   89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52篇
能源动力   35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17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3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70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1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In this paper, a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circuit is designed for use as a 12 V power clamp by using a parasitic‐diode‐triggered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The breakdown voltage and trigger voltage (Vt) of the proposed ESD protection circuit are improved by varying the length between the n‐well and the p‐well, and by adding n+/p+ floating regions. Moreover, the holding voltage (Vh) is improved by using segmented technology. The proposed circuit was fabricated using a 0.18‐μm bipolar‐CMOS‐DMOS process with a width of 100 μm.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ESD circuit were analyzed using transmission line pulse measurements and an ESD pulse generator.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posed circuit were also analyzed at high temperature (300 K to 500 K) to verify thermal performance. After optimization, the Vt of the proposed circuit increased from 14 V to 27.8 V, and Vh increased from 5.3 V to 13.6 V. The proposed circuit exhibited good robustness characteristics, enduring human‐body‐model surges at 7.4 kV and machine‐model surges at 450 V.  相似文献   
62.
介绍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机的设计实现方法.为满足高功率因数和高效的要求,采用三相PWM整流器和移相全桥变换器两级变换模式.前者基于空间电压矢量PWM直接功率控制(DPC),实现单位功率因数;后者基于零电压零电流(ZvZCS)控制,实现高效的电能变换.以该方法设计的8 kW的充电机在大部分充电过程中,效率高于84%,输入功率因数高于99.3%.  相似文献   
63.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电网磁链的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直接功率控制策略,分析了其工作原理.由于通过估计虚拟磁链来计算无功与有功功率,因此可省略三相PWM整流器的电网侧电压传感器,该控制系统的结构为直流输出电压外环,功率控制内环.并针对传统虚拟磁链观测方法存在初始值选取以及气流偏移等问题,提出基于级联型惯性环节的改进型虚拟...  相似文献   
64.
随着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高密度集成电路和BGA封装器件也广泛用于军用电子产品,新的器件和焊接工艺对印制电路板的表面可焊涂覆层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不但要求涂覆层有良好的可焊性,而且要求涂覆层平整,印制板电镀镍/金涂层不但表面平整,可焊性好而且具有较好的三防性能和较长的存放期,因此,电镀镍/金印制板正逐渐被应用于高密度的军用电子产品,本文就印制板电镀镍/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65.
本文根据整流器结构非线性的特点,从能量的角度出发,采取了无源控制方法,这是一种本质上的非线性方法,而且较简单,直观,易于实现。仿真结果表明,采取无源控制方案的整流器对输入电源、负载扰动的瞬态响应特性均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6.
介绍一种全新高性能的AC-DC电荷泵.它采用全pMOS的结构和阈值电压消除技术,使得其效率和输出电压都大幅度的改善.测试结果表明在13.56MHz和lV的输入条件下,相对于传统的MOS二管结构,这种全pMOS电荷泵的效率提高了104%,而输出电压获得125%的提升.  相似文献   
67.
The implementation of full-wave rectifiers using operational transconductance amplifiers (OTAs) as only main active circuit element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proposed scheme makes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fferential amplifier inside the OTA and avoids the use of diodes. The typical problems of the OTA circuit, the input voltage swing limitation and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OTA transconductance gain, have been improved.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rectifier are included.  相似文献   
68.
胡旭  刘静 《通信电源技术》2014,(2):42-43,78
针对现代雷达集成电路的供电电压幅值要求越来越低,功率密度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采用全桥倍流同步整流加半桥倍流同步整流的混合型拓扑,应用PWM控制芯片和激励变压器的外驱动方式,设计了一台高效率多输出同步整流电源。  相似文献   
69.
基于DSP的能量回馈型交流电子负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流电子负载是一种可以模拟不同负载特性的电力电子装置,不仅可以模拟阻性负载,还可以模拟任意功率因数的感性和容性负载;同时,被测电源发出的电能将以单位功率因数返回电网。其系统主电路采用AC/DC/AC的结构,由共用直流母线的两级电压型PWM整流器组成。文章提出了一种数模混和型控制方案,该方案具有控制简单,占用DSP系统资源少,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可以实现多个模块并联工作,满足大功率电源测试需求。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0.
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艺瑾  尹华杰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0):170-171,188
介绍了PWM整流器的数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双闭环控制,即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以实现单位功率因数正弦波电流控制。按此方法确定PI参数的办法,并给出Matlab仿真和实验结果,波形证明了参数选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实际工程中确定主电路参数和系统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三相PWM变流系统设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