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11篇
  免费   2457篇
  国内免费   1331篇
电工技术   4221篇
综合类   1837篇
化学工业   3018篇
金属工艺   2824篇
机械仪表   1757篇
建筑科学   1886篇
矿业工程   1492篇
能源动力   728篇
轻工业   2133篇
水利工程   358篇
石油天然气   725篇
武器工业   855篇
无线电   230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49篇
冶金工业   1924篇
原子能技术   255篇
自动化技术   1237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664篇
  2021年   720篇
  2020年   703篇
  2019年   553篇
  2018年   521篇
  2017年   850篇
  2016年   829篇
  2015年   969篇
  2014年   1868篇
  2013年   1573篇
  2012年   2069篇
  2011年   2113篇
  2010年   1603篇
  2009年   1657篇
  2008年   1379篇
  2007年   1830篇
  2006年   1659篇
  2005年   1387篇
  2004年   1095篇
  2003年   1048篇
  2002年   889篇
  2001年   875篇
  2000年   650篇
  1999年   549篇
  1998年   379篇
  1997年   334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11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5篇
  1956年   2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CMOS图像传感器中的串扰与常用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MOS图像传感器中,串扰的大小会影响到图像传感器最终输出图像的质量,串扰越大,最终的图像质量越差,并随着目前像素单元尺寸的逐渐减小,光串扰和电荷串扰都会越来越严重。针对CMOS图像传感器中存在的这2种形式的串扰,结合具体的应用环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多从器件结构改进和材料等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将CMOS图像传感器在具体场合应用时的串扰降低到了一个合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2.
根据变频器工作原理和主回路拓扑,详细的分析了变频器输出侧长导线对地短路产生直流母线过压故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3.
基于截面含气率的气/液两相流相关速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双截面电阻层析成像技术进行气/液两相流的相关速度测试研究,分析了相关速度测量原理,提出了基于截面含气率的相关测速方法。通过插值增加上游、下游双截面含气率的采样数据,利用独立开发的软件系统具有的数据存储与回放功能对基于截面含气率的相关测速方法进行评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速精度较高,且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04.
提出一种基于电容层析成像(ECT)系统、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辨识两相流流型的方法。这种方法采用神经网络与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辨识两相流流型,并对两相流的几种常见流型进行了辨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此种方法在两相流流型辨识中具有较高的判别精度,为两相流流型辨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5.
多层结构是二层客户/服务器结构的发展,代表着应用程序的发展方向。本文在阐述了三层客户/服务器结构应用系统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电力行业特点,结合需求分析和项目实际,采用C/S和B/S的混合模式,开发了三层分布式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分段设计法研究水处理过程.根据给水浓度和产水浓度要求的不同,以年费用最小为目标,将水处理过程作为超结构模型,进而优化设计段数和每段的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当进水浓度为5 000 ppm~35 000 ppm时,制备生活用水采用反渗透法处理费用最低,而制备纯水采用反渗透+离子交换联合法处理费用最低;当进水浓度为500 ppm~5 000 ppm时,前者采用电渗析法处理费用最低,而后者采用电渗析+离子交换联合法处理费用最低;当进水浓度小于500 ppm时,制备纯水采用离子交换法费用最低.  相似文献   
107.
为预测沉底装药水下爆炸产生气泡的最大半径和脉动周期,建立了水下刚性壁上的装药爆炸产生气泡的动力学模型.从Bernoulli方程和能量守恒两个角度推导出描述半球形气泡径向运动的流体动力学方程,通过能量法确定了方程的初始条件.对方程数值求解得到第一脉动周期内气泡半径和径向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利用ANSYS-AUTODYN软件的高精度Euler-Godunov求解器和计算结果映射技术,建立了水下刚性壁上装药爆炸产生气泡运动的数值仿真模型.计算得到了气泡膨胀、收缩、上浮和脉动压力时程曲线及其几何形状变化规律.理论模型与仿真计算得到的气泡半径、脉动周期和径向运动速度均吻合,说明该理论模型满足工程所需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8.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工业园区的电动汽车用户日益增多,其充放电行为对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和运行带来极大挑战。本文提出了考虑电动汽车充放电意愿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调度。首先基于动态实时电价、电池荷电量、电池损耗补偿、额外参与激励等因素建立充放电意愿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改进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模型;然后,以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总成本最小和电动汽车充电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双层优化调度模型,通过KKT条件将内层模型转化为外层模型的约束条件,从而快速稳定的实现单层模型的求解;最后,进行仿真求解,设置3种不同场景,对比了所提模型与一般充放电意愿模型,验证了文中所提引入EV充放电意愿模型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调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9.
Organic solar cells (OSCs) process fascinating solution-printing capability to achieve low-cost and large-scale manufacture. However, the rapid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 decay with active layer thickness enlargement inhibits the implement of OSCs’ potential advantages. To overcome the bottlenecks of PCE decay in thick active layer OSCs, the electrical doping with componential selectivity in bulk heterojunction (BHJ) film is achieved by introducing a solid solvation additive. Benefiting from the higher exciton splitting efficiency together with the longer drift (Ldr) and diffusion (Ldiff) lengths, an OSC with 100 nm BHJ film demonstrates a PCE increment from 16.44% to 18.24% with prolonged dark and illuminated storage stabilities. Applying the solid solvation assisted (SSA) doping method in the OSCs with 500 nm active layer, the P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by 31.9%, from the original value of 11.79% to 15.55%. It further improves to 15.84% in a ternary blend thick-film device, which is the record value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Besides, the SSA doping narrows the PCE gap between the 0.04 and 1 cm2 devices. All improvements demonstrate the great potential of SSA doping for OSC commercial manufacture, since it optimizes the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under all practical conditions of long-term, thick-film, and large-area.  相似文献   
110.
Prior studies on carbon-filler based, 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es have mainly investigated how conductive filler morphology and concentration can tailor a material'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overlooks the effects of filler alignment due to the difficulty to control and quickly quantify the filler alignment. Here, direct ink write 3D printing's unique ability is utilized to control carbon fiber alignment with a single process parameter, velocity ratio, to instantaneously activate or deactivate the electrical network in composites. Maximum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s achieved by randomly aligning carbon fibers that enhances the chance of direct fiber-to-fiber contact and, thus, activating the electrical network. However, aligning the fibers by increasing the velocity ratio disrupts the electrical network by minimizing fiber-to-fiber contact that resulted in a drastic decrease i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by as much as five orders of magnitude in both short and long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With this study,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or insulative composites can be fabricated sequentially with a single ink. This novel ability to instantaneously control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allow to directly embed conductive pathways into designs to 3D print multifunctional composites that are capable of localized heating and self-sen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