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2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261篇
电工技术   163篇
综合类   682篇
化学工业   100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3750篇
矿业工程   347篇
能源动力   51篇
轻工业   16篇
水利工程   465篇
石油天然气   5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79篇
冶金工业   128篇
自动化技术   5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462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结构监测是确保工程结构建设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安全的关键因素,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预测模型对结构沉降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成为了当前结构沉降预测研究的重点。针对传统预测方法与深度学习方法用于结构沉降预测存在的预测精度不够高、模型结构复杂、训练耗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宽度学习的结构沉降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通过实测地铁地下隧道沉降监测数据对宽度学习、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和深度置信网络-支持向量回归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宽度学习系统(broad learning system,BLS)应用于结构沉降预测具有良好的效果,其训练速度更快,预测精度更高。验证了所提出的宽度学习算法应用于结构沉降预测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2.
武汉地区长江一级阶地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地层,承压水与长江和汉江贯通,地下水位的变化极易对该区域的基坑工程造成危害,尤其是当基坑地连墙存在渗漏点时。假设承压水位上升导致渗漏点出现渗水或流砂,渗漏点逐渐增大甚至会威胁地连墙稳定,或导致墙外地表下沉。以武汉地区某临江基坑为原型,采用离心模型试验,针对地下水位升高引起地连墙薄弱点出现渗透的问题,研究基坑的变形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基坑地连墙上部预设薄弱点且承压水位超过地连墙薄弱点时出现渗漏破坏,造成的地连墙外侧地基沉降明显增大,且影响范围大,这与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规律显著不同。研究成果为武汉地区长江一级阶地受承压水位影响的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和地质勘察资料,对具有一定坡度和深厚填土区域地基处理失效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得到如下结论:(1)在黄土地区地面沉降可分为4个阶段即增长期、平稳期、加速期、以及最终稳定期,黄土的沉陷是造成沉降再次加速的原因。建议黄土地区沉降监测应该予以加长,以确定最终的稳定期。(2)黄土的沉陷不仅使地表发生不均匀沉降,也会改变黄土区桩基的力学性质,造成桩基下部土体的变形。单纯依赖桩的刚度来控制结构变形是存在风险的,也应该控制桩侧土体变形。(3)在具有坡度的黄土区域,地面标高较低的一侧土体胶结作用较弱,且该区域承担更大的上部填土荷载,这是导致地面标高低的区域发生更大变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4.
深厚覆盖层多元结构坝基在渗流过程中各土层力学差异明显,分析时关注的具体问题也不尽相同,需要深入研究。基于比奥固结理论,考虑土体的非线性流变以及土体固结变形过程中孔隙度、渗透系数、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变化;借助ADINA流固耦合模块来模拟西藏达嘎水电站坝基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过程,分析各层力学特性及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透水性较强的表层土体是渗流主要通道,也是渗流进出区和沉降变形体现区,应在上游采取措施提高其压缩模量,下游区域增设反滤层和排水设施;坝基中的粉细砂层是坝基沉降的主要原因,对坝基沉降起主导作用,同时应注意其液化特性对坝基的不利影响;坝基中的承压含水土层对下游上部结构产生向上顶托力,若位置较深,则破坏性较小;坝基深部土层对整个坝基的渗流破坏影响较小,但对沉降和渗流量的影响不可忽视;表层砂卵砾石层和粉细砂层的渗透系数相差较小时,土层间不会发生接触冲刷。此外,还发现坝基孔隙水压力在快速衰减阶段被消散,期间土体固结较快。垂直防渗墙能有效降低渗透坡降和渗流量,将坝基沉降变形控制在防渗墙上游区域,但上游坝基变形对防渗墙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应加大防渗墙尺寸或者采用辅助渗控措施。  相似文献   
45.
不同本构模型下建筑荷载对近邻地铁的沉降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高层建筑施工对近邻地铁隧道产生的影响,采用MC模型及CY模型两种土体本构模型,预测分析新建高层建筑荷载对紧邻地铁区间隧道及周边地表的沉降影响。结果显示,在计算参数均相同的条件下,两种本构模型得到的建筑荷载对周边土体的影响范围是一致的,但是该影响范围内的地表及隧道结构竖向沉降差异较大;根据工程经验,认为CY模型更符合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46.
Combined with a digital bored photography system and in-situ statistics concerning the joints and fissures of both ore-body and surrounding rock,a 2D discrete model was constructed using UDEC.The stress field and displacement field changes of different sublevel stoping systems were also studied.Changes in the overlying rock strata settlement pattern has been analyzed and validated by in-situ monitoring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caving process,there exists an obvious delay and jump for the overlying rock strata displacement over time,and a stable arch can be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caving,which leads to hidden goafs.Disturbed by the mining activity,a stress increase occurred in both the hanging wall and the foot wall,demonstrating a hump-shaped distribution pattern.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imulation results and in-situ monitoring results,land subsidence shows a slow-development,suddenfailure,slow-development cycle pattern,which leads eventually to a stable state.This pattern validates the existence of balanced arch and hidden goafs.  相似文献   
47.
城市地铁建设常位于建筑物众多的城区,为避免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必须严格控制因基坑开挖引起的建筑物沉降。本文通过对合肥地铁二号线潜山路站周边建筑物沉降量的监测值进行分析,并结合数据拟合的曲线,探讨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建筑物沉降的一般规律,为以后的施工和将来的地铁建设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48.
合肥地铁明光路站深基坑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合肥市明光路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深层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变化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具有价值的结论并给出相应的监测建议。监测数据表明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的深层水平位移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表沉降,同时地表沉降受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所以在施工监测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地下水位变化。因此,在施工监测工作中应注意各监测项目之间协同变化作用,考虑不同监测项目之间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9.
软弱地基上的深基坑开挖一直是基础工程的重难点,关系到边坡稳定、基坑支护成本、桩基的安全等问题。中山港口某项目,占地面积5.3万m2,基坑深约4 m,地处深厚淤泥之上,如何保证基坑开挖以及工程桩的安全成为重难点。经70余天的真空预压处理,场地沉降约1 m,基底上下5 m范围内的淤泥固结成了软塑状的淤泥质土,其承载力等力学性能得到很大提高,使基坑支护工程和土方开挖的难度大大降低。文章以该项目深基坑支护工程为背景,详细论述了真空预压软基处理方法的施工工艺、处理效果以及施工注意事项,其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成功运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0.
建筑物的变形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其变化规律,合理预测建筑物的变形趋势,一直是变形监测研究的热点问题。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建筑物为例,采用GM(1,1)模型对沉降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实测值与预测值吻合较好,充分证实该模型对建筑物的变形预测具有可行性,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