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10篇
  免费   12432篇
  国内免费   7020篇
电工技术   9309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1031篇
化学工业   8806篇
金属工艺   8211篇
机械仪表   10821篇
建筑科学   7566篇
矿业工程   5819篇
能源动力   5813篇
轻工业   1453篇
水利工程   4139篇
石油天然气   6349篇
武器工业   3442篇
无线电   92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8578篇
冶金工业   2988篇
原子能技术   1449篇
自动化技术   15759篇
  2024年   515篇
  2023年   1529篇
  2022年   3056篇
  2021年   3432篇
  2020年   3662篇
  2019年   2643篇
  2018年   2737篇
  2017年   3588篇
  2016年   4325篇
  2015年   4724篇
  2014年   7314篇
  2013年   6735篇
  2012年   8603篇
  2011年   9082篇
  2010年   6490篇
  2009年   6422篇
  2008年   6013篇
  2007年   7448篇
  2006年   6330篇
  2005年   5125篇
  2004年   4281篇
  2003年   3354篇
  2002年   2621篇
  2001年   2184篇
  2000年   1715篇
  1999年   1397篇
  1998年   1070篇
  1997年   867篇
  1996年   786篇
  1995年   625篇
  1994年   515篇
  1993年   329篇
  1992年   260篇
  1991年   215篇
  1990年   178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9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59年   22篇
  1951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用计算机数字模拟方法研究了电活性分子多层Z型L-B膜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行为。计算了电极与修饰L-B膜分子第一层之间的电荷转移速度常数K_o,L-B膜分子层间的电荷转移速度常数k_i;对峰电位差△E_p及阳极峰面积Q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各层分子的氧化态分数随扫描时间的变化。为研究和设计电活性分子修饰电极的实际体系提供了大量数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22.
单片机仿真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单片机离线仿真系统的设计方法,其关键技术是:单片机硬件系统(RAMREGISTERS)仿真,指令系统仿真,中断系统仿真,应用系统硬件仿真。  相似文献   
23.
声波全波列测井中的反射纵波可以用来评价高角度裂缝和对井周附近地质结构进行成像。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直接从波形资料处理出发计算裂缝的位置和倾角 ,其可靠性和准确性无从评价和校验。文中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记录了倾角为 6 0°~80°范围内的 8种倾角裂缝的反射脉冲纵波波形 ,自行推导了反演裂缝倾角的公式 ,结合波场分离技术对实验测量波形数据进行了处理 ,计算出的裂缝倾角与实际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文结果表明 ,利用至少 2个深度点的纵波反射波波形资料就可以准确地反演裂缝的倾角  相似文献   
24.
Gabriel Wainer 《Software》2002,32(13):1261-1306
The features of a toolkit fo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DEVS formalism are presented. The tool is built as a set of independent software pieces running on different platforms. Not only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ironment presented, a focus on its use is also considered by inclusion of application examples for a variety of problems. Many models can be defined in an automated fashion, simplify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models and easing their verification. The use of this formal approach has allowed the development of safe and cost‐effective simulations, significantly reducing development time.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5.
Cif2000平台下的核磁共振测井解谱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才志  李宁 《测井技术》2002,26(5):360-363
介绍了在Cif2000多井解释平台下的核磁共振解谱方法与编程实现。解谱采用加入平滑因子后在特征矩阵的奇异值分解中截去小的非零奇异值的方法,可以在低信噪比时得到稳定的弛豫谱,在油田实际应用中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根据该方法在Cif2000平台上编制了完整的解谱处理程序,可以直接用于油田的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26.
In this paper a set of one-dimensional simulations of a-Si:H p–i–n junctions under different illumination conditions and with different intrinsic layer are presented. The simulation program ASCA permits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electrical behaviour of the cell allowing a comparison among the different internal configurations determined by a change in the input set. Results about the internal electric configuration will b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outlining their influence on the current tension characteristic curve. Considerations about the drift–diffusion and the generation–recombination balance distributions, outlined by the simulation,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asic device output, the i-layer characteristics (thickness and DOS), the incident radiation intensity and photon energy.  相似文献   
27.
金刚石膜的计算机虚拟制备技术中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金刚石薄膜形成过程的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简称MD)模拟研究,详细地阐述了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的选取,总结了不同沉积条件下MD的计算模型和几种典型情况下的模拟结果。研究表明:在原子尺度上,MD方法能较全面地提供有关膜生长的信息,对进一步了解金刚石膜形成的微观机制以及为细观层次仿真提供基本信息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文章通过分析多相流模拟井的实际工作要求 ,提出了简单实用的流量自动控制模型。应用成型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控制模块及稳定可靠的流量控制部件 ,实现了各相流量的自动控制过程。该流量自动控制系统调节精度高、速度快、整体造价低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9.
李海阳  吴德隆  张永 《兵工学报》2002,23(4):433-437
本文把中篇建立的间隙铰模型引入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中,得到了一种处理含间隙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对机动武器的发射过程进行了原理性的仿真,验证了前面建立的碰撞模型和间隙模型,并分析了间隙对导弹运动状态的影响.导弹发射过程具有变拓扑的特点,本文方法提供了一种处理这类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0.
In the paper, a model typical for contact situations of automotive brake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ethod of movable cellular automata. The processes taking place at local contacts in an automotive brake system are analysed. Based on microscopic and micro-analytical observations, the following contact situations were simulated: (i) a couple of ferritic steel against pearlitic steel, both covered by an oxide layer mixed with graphite nanoparticles and (ii) the same situation but without oxide layers. The results of calculated mean coefficients of friction of the oxide-on-oxide contact correspond well to expected values for a real braking system, whereas steel-on-steel contact are twice as high. This allows one to make some conclusions; for example, oxide formation will take place more quickly than friction layer elimination, and finally thi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tabilisation of 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