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520篇 |
免费 | 4782篇 |
国内免费 | 172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952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3156篇 |
化学工业 | 2315篇 |
金属工艺 | 1923篇 |
机械仪表 | 2592篇 |
建筑科学 | 1812篇 |
矿业工程 | 1123篇 |
能源动力 | 851篇 |
轻工业 | 2339篇 |
水利工程 | 1333篇 |
石油天然气 | 2348篇 |
武器工业 | 931篇 |
无线电 | 550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216篇 |
冶金工业 | 653篇 |
原子能技术 | 385篇 |
自动化技术 | 25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607篇 |
2023年 | 631篇 |
2022年 | 945篇 |
2021年 | 1078篇 |
2020年 | 1042篇 |
2019年 | 906篇 |
2018年 | 933篇 |
2017年 | 1159篇 |
2016年 | 1333篇 |
2015年 | 1290篇 |
2014年 | 1801篇 |
2013年 | 1816篇 |
2012年 | 2324篇 |
2011年 | 2475篇 |
2010年 | 1874篇 |
2009年 | 1856篇 |
2008年 | 1692篇 |
2007年 | 2176篇 |
2006年 | 2109篇 |
2005年 | 1604篇 |
2004年 | 1322篇 |
2003年 | 1236篇 |
2002年 | 877篇 |
2001年 | 762篇 |
2000年 | 732篇 |
1999年 | 610篇 |
1998年 | 528篇 |
1997年 | 397篇 |
1996年 | 383篇 |
1995年 | 319篇 |
1994年 | 271篇 |
1993年 | 244篇 |
1992年 | 186篇 |
1991年 | 119篇 |
1990年 | 115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60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994.
不同物理方法处理对碎米中淀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挤压、微波、超声波三种物理方法对水分含量18%的碎米淀粉进行处理,研究分析碎米淀粉经物理方法处理前后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碎米淀粉经微波和超声处理后酶解力增加,糊化黏度下降,而溶解度、膨胀力、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化不显著;两种淀粉颗粒表面棱角减少,淀粉颗粒晶型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淀粉结晶区降低。挤压后的碎米淀粉变化较大,颗粒形状为片状,凝沉性强,1.0 h后体积仅为3 mL,糊化温度明显降低至55.0 ℃,直链淀粉含量增长为30.75%,溶解度强,为0.59%,酶解力达到45%,X-射线主要衍射峰的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995.
996.
为了分析不同方法提取香椿挥发性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超临界二氧化碳法(SFE-CO2)、超声波辅助乙醚法(UWE)提取真空微波干燥处理后的香椿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利用GC-MS对提取的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及鉴定。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共检测出71种风味物质,主要为烯类、酮类与醇类;超临界二氧化碳法检测出56种风味物质,主要为烯类、醛类与醇类;超声波辅助乙醚法可检测出68种风味物质,主要为烯类。HS-SPME法检测的醛类、含硫类、酮类、醇类、酯类、烃类等相对含量最高,UWE法检测的烯类相对含量最高。HS-SPME法还检测出其它两种方法未检测到的含硫类物质——二丙烯基硫醚和叔十六硫醇,这些物质与其它化合物共同赋予了香椿独特的风味。三种方法在提取香椿挥发性化合物种类、组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HS-SPME法能最大程度的提取香椿挥发性成分,较真实、全面的反映香椿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甘蔗渣浆黑液在超声波能量场中的降粘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波仪对甘蔗渣浆黑液多聚物进行了降粘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60℃时,固含量低的蔗渣浆黑液经超声波处理后,粘度下降幅度较大,而当温度高于60℃时,粘度下降幅度则较小;固含量高的蔗渣浆黑液经超声波辐射后,表观粘度在整个剪切速率范围内(10-1~103s-1)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固含量中等的蔗渣浆黑液粘度则只有在低剪切速率范围(10-1~5×101s-1)内才有显著的下降,高于此剪切速率范围,黑液表观粘度下降的迹象不明显;低频率、大振幅的超声波比高频率、小振幅的超声波对黑液的降粘效果要更好一些.初步推断,声"空化"效应产生的高温和高压极端环境和"空化泡"崩裂时的射流是黑液降粘的主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