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6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91篇
电工技术   127篇
综合类   291篇
化学工业   51篇
金属工艺   119篇
机械仪表   1574篇
建筑科学   658篇
矿业工程   128篇
能源动力   31篇
轻工业   20篇
水利工程   143篇
石油天然气   39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7篇
冶金工业   234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25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整流逆变器在港口起重机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清山 《电气传动》2004,34(6):45-48
根据起重机械特点,在港口机械中的交流变频控制系统中,整流逆变器(也称可逆PWM整流器,简称变流器)组合应用,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电能损耗,节省成本.  相似文献   
12.
以鞍钢大型厂房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一种打破常规的空间设计方法,并阐述了大跨度吊车桁架支座、节点等重要传力部位的构造形式及其利弊,可供同类工业厂房改造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石成福 《包钢科技》2003,29(6):35-36,40
论文主要介绍了电机的调速方法、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日本FRNIC500G7型变频器在桥式抓斗吊车上的应用,并分析了使用绕线式电机调速与鼠笼式电机变频调速之间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规程,对带吊车门式刚架、吊车梁、抗风柱及基础的受力特点、设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了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LD型系列起重机之主梁刚度设计,从安全生产角度提出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6.
对塔式起重机载重滑轮组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推出了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式以及My对稳定性的影响。另外,还提供了具体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100 t伸缩臂履带式起重机臂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采用壳单元建立该起重机的有限元模型,用ANSYS计算臂架结构应力和应变,得到臂架的应力和应变分布,验证臂架的强度和稳定性.在起重机性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以减轻结构自重为优化目标,以截面尺寸为优化设计变量,用ANSYS对臂架进行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后的臂架满足设计规范,臂架截面尺寸缩小、自重降低,整机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夏长俊  范文良  李田科 《计算机仿真》2012,29(2):301-304,381
研究起重机吊装轨迹优化的问题,系统缺少对吊装轨迹安全因素的控制。为确保吊装作业安全顺利,提出采用虚拟样机仿真技术检验起重机吊装过程。首先推导了三自由度起重机的正逆运动学模型及起重机的雅可比矩阵,得到起重机各关节的位置及速度对起重臂末端位置及速度之间的映射关系,运用五次多项式插值函数对起重机的吊装过程做轨迹规划。根据吊装过程规划模型,在ADAMS软件上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吊装过程的安全性和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风洞高频天平测力试验,获取抱杆结构在不同风向角和平臂姿态条件下的体型系数;建立施工全过程中典型工况下双平臂抱杆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抱杆结构在多种施工工况和不同风向下的动力时程响应和风振系数,并与高耸结构设计规范的风振系数取值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对于抱杆杆身部分,基于时程分析的风振系数结果沿高度变化规律比规范风振系数更加复杂;对于第一道腰环拉索以上部分,即抱杆顶部悬臂部分,规范给出的风振系数较为保守,显著大于时程分析方法风振系数. 对于抗风最不利工况,抱杆顶部在0°和45°风向角下的时程风振系数分别达到3.05,2.24(45°x向)和2.28(45°y向).  相似文献   
20.
In recent years, information and sensing technologie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o collect and provide rich information to facilitat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es. One of the applications is using location data to support autonomous crane safety monitoring (e.g., collision avoidance and dangerous areas control). Several location-aware wireless technologies such as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RFID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nd Ultra-Wide Band sensors, have been proposed to provide location information for autonomous safety monitoring.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d that imperfections (errors, uncertainty, and inconsistency) exist in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ose sensors and the data imperfections have great impacts on autonomous 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performance. This paper explores five computationally light-weight approaches to deal with the data imperfections, aiming to improv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The authors built a scaled autonomous crane safety monitoring testbed with a mounted localization system to collect location data and developed five representative test cases based on a live construction jobsite. Seven hundred and sixty location readings were collected at thirty-eight test points from the sensors. Those location data was fed into the reasoning mechanisms with five approaches to generate the safety decisions at those thirty-eight test points and evaluate system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precision, recall and accurac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ystem performance can be improved if at least ten position readings from sensors can be collected at small intervals at any location along the moving path. However, by including additional data such as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that may be read from devices mounted on workers, localization error may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se findings represent a path forward to improve localization accuracy by mixing imperfect data from the sensed environment with supplemental inp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