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6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红字》是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代表作。黑男人是小说中易被忽略却重要的角色——阐明了霍桑独特的创造手法和观念信仰,利用符号学中编码与解码理论及文本细读,可实现对黑男人的解读。文章通过阐述小说中黑男人每次出现的场景,挖掘背后蕴含的深意,揭示出霍桑的善用伏笔和暧昧不明的清教思想。  相似文献   
22.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审视《红字》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出霍桑独特而超前的自然观。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对待自然的态度各不相同,命运也各不相同。霍桑意在表达对美好之源大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类回归自然的肯定。《红字》中主人公与自然之间存在的这种互涉互动关系,使小说具有了生态文化意义和生态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3.
刘岩 《网友世界》2012,(8):59-60
《红字》是霍桑的杰作之一,是他宗教观的集中体现。作者通过3位译者对《红字》译本比较之后,发现译者对于霍桑宗教观的误解,并试图向读者说明霍桑对于当时宗教的肯定与怀疑以及他呼唤真正道德回归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不朽之作。接受美学确定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为文本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形成了包括作者的创作过程、文本的结构特点、读者的阅读过程新三位一体结构框架。本文从接受美学视角分析小说《红字》的期待视野,探析读者期待视野的发生、发展和演进过程,揭示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5.
为了对《红字》中霍桑所反映的人文主义清教观和人性观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分析霍桑的童年经历和宗教观入手,从身份矛盾和精神矛盾两个方面剖析了男主人公丁梅斯代尔的矛盾形象,进而反映出作者对清教教义的不满。从丁梅斯代尔身上所反映的矛盾揭示了宗教信仰与当时生活的矛盾、人类理性与社会规则的矛盾,以及清教的残酷与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26.
以"红色"为例,用霍桑的小说《红字》中反复出现的红色作为切入点,结合红色在中国的象征意义,从颜色这个方面审视英汉"红色"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27.
《红字》中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早已深入人心,但作品中的看客性格探究在该小说研究中处于缺席状态。了解看客的性格特征有助于深刻地理解主题和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力。笔者认为,《红字》中的看客,由于长期受到清教主义的毒害,是冷酷、残忍、刻薄和无知的,对无辜的受摧残者缺少应有的怜悯之心。但主人公不断进行的善事最终动摇了他们被宗教所铸造的内心壁垒,开始散发出微弱却实在的人性之光,给人们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28.
从《红字》中的各种人物、不同的场景,以及红字本身所蕴涵的象征意义,指出霍桑成功地运用多重象征,从不同的侧面暗示《红字》的主题,赋子主题以具体的形象,从而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红字》使霍桑成为现代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  相似文献   
29.
根据一些女权主义批评理论,霍桑的女权主义意识促使他在《红字》中塑造了一个反叛女性.在《红字》中,霍桑将这种意识融入到了他描绘的反派女主人公海斯特的内心世界.霍桑通过揭示海斯特的社会边缘地位,反映了在清教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霍桑还谴责那种源于男权意识对妇女不平等的待遇.为了恢复女性的主体性地位,霍桑通过他的故事情节和对男女主人公的描写,彻底毁灭了男权文化中的双重对立理念.  相似文献   
30.
分析霍桑小说《红字》的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形象。认为丁梅斯代尔是虚伪宗教的代言人,是圣人与罪人的结合体,是宗教和清教徒的法律毁了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