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1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63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48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氓》是我国古代一篇优秀的叙事诗,古往今来许多学者对此诗有过分析、评价。不同的学者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本文概括了几个有典型意义的解析,进行综述。以此来窥见《诗经》变迁。  相似文献   
22.
"缉熙"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里,是文王的核心思想,被称为"文王之典"。"缉熙"作为符号,是交流形式的符号,是对以言说-倾听为交流结构形式的符号表达。本文借鉴皮尔斯的普遍修辞学原理,对交流的形式进行研究,寻找交流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23.
在《诗经》中存在着一批表达孤独情绪的人物形象群,这些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身份,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但在他们身上却同样渗透出深浓而悠远的孤独感受。具体而言,这些带着孤独情绪的人物形象群主要有如下四种基本类型,即恋爱中的孤独者、天各一方的孤独者、伤痛的孤独者、不为人理解的孤独者。对《诗经》中孤独者形象进行整理分类后,可以看出《诗经》所塑造的孤独者形象几乎涵盖了人类置身于社会所可能面临的诸种基本困境,是普世人类的生命图像。《诗经》中的孤独者形象塑造,丰富了《诗经》的艺术内涵,其孤独书写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举凡后世文学中出现的孤独者形象类型都可以追溯至此。  相似文献   
24.
《Planning》2016,(21):6-8
《一切经音义》源于对佛典专著的训诂释义,分别有两种,一类是唐僧玄应所着,一类是唐僧慧琳所着,而慧琳所着《一经音义》引用了很多古文,兼容并包,囊括万象,很有研究的价值。本文以《续一切经音义》为底本,力图找出其引用《诗经》的例子,对这些例子进行训诂研究。《续一切经音义》含有的《诗经》(毛诗)中的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类:自然景观(旭日)、农作产物(稻粱)、飞禽走兽(螟蛉)等,无一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民俗风情。通过训诂,更理解了这些词语在当时当地的意义,以及其的意义和现在意义的相同和差别之处。  相似文献   
25.
鱼生留香     
鱼生是一种为了追求鱼肉的细嫩清甜口感,将切成薄片的鱼肉混以姜椒蘸酱生食的食品,又名生鱼片,两广一带多称之为鱼生,吃鱼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诗经》中就有吃鱼生的记载。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生是脍的一种,与烤肉一样在当时为人们所喜好。  相似文献   
26.
《诗经》从初期诗篇至未期诗作所体现的民本思想自始至终是有机统一的,既有继承转化,也有突破创新;既是不断克服“敬天”、“明德”神化意识的过程,又始终未能完全跳出代天治民的天幕大背景。  相似文献   
27.
正暮霭烟岚,登临嵩山之巅。"崧高维岳,峻极于天。"无数次在《诗经》中激荡的意绪,就在目前。远处的天空隐隐传来轰隆隆的雷声,脚下的云团缓缓凝聚升腾,变幻成一缕缕云彩飘向天空。松涛阵阵,旌旗猎猎有声,我知道有一阵狂风即将袭来了。灰蒙蒙的云带,系在峻极峰的黑色颈间,如面纱,似裙裾,更  相似文献   
28.
《Planning》2013,(7)
《诗经》中的"弃妇诗"可谓是一支奇葩,而其中描写女性意识觉醒的也不乏其篇。女性的觉醒,固然有激励人心的作用,但在当时礼乐制度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其犹若风中飘摆的烛光,到头来只是一场美丽又辛酸的梦而已。  相似文献   
29.
《Planning》2013,(13)
《诗经》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古往今来广为流传。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做好《诗经》的翻译工作有助于全方位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力开展文化外交,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今笔者对比中外不同名家的译作,以一定的理论作为评判标准,分析各个版本译作的得与失,从而为《诗经》的翻译工作探路。在这里,我们以《诗经》广为流传的一首《关雎》为样板,在前文所述的标准之下,对比不同人的译作,来为《诗经》英译探路。  相似文献   
30.
《Planning》2015,(5):20-27
在《诗经》宏大的社会生活画卷中,马形象虽然微小,但在其反映的战争、政治、祭祀、田猎、婚嫁、远行等社会生活中,却扮演着诸如干城、良朋、知音、见证者等角色,由此足见马形象的丰富内涵。文章通过对出现马形象的篇章的爬梳,分别从马与社会生活、马与主人的关系及马与文学表现等角度,对其予以分析,阐述了它对后世文学的深刻影响,进一步昭示了《诗经》之马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