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6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205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152篇
化学工业   551篇
金属工艺   99篇
机械仪表   123篇
建筑科学   247篇
矿业工程   21篇
能源动力   15篇
轻工业   2393篇
水利工程   19篇
石油天然气   53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1篇
冶金工业   26篇
原子能技术   87篇
自动化技术   102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247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文章针对嗜热硫酸盐还原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及硫代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着生长温度的降低,其指数生长阶段的生长速度在降低,稳定生长阶段的时间在延长。并且随着生长温度的降低,其硫代谢的产物发生变化。随着生长温度的降低,该嗜热硫酸盐还原菌的代谢过程有硫代硫酸盐出现,硫代硫酸盐能够进一步被还原生成硫离子。当生长温度降低到30℃时,只有硫代硫酸盐生成,而没有硫离子出现。  相似文献   
82.
田婧  蒙秋华  梁秋云  董敏 《金属学报》2019,24(1):103-110
代谢性疾病与肝癌发病密切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体内胰岛素抵抗、高血糖、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内质网应激、肠道相关菌群失调、血脂异常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治疗代谢性疾病的药物如二甲双胍和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病和复发风险。本文就代谢性疾病及治疗药物与肝癌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3.
铝土矿的细菌浸出及微生物代谢产物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就细菌浸出方式、矿物品格结构、菌种的不同来源及其分解代谢物种类、数量、能力等四个方面对铝土矿的硅酸盐细菌浸硅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五种不同来源的硅酸盐细菌都能较好地从各种铝土矿中浸出硅,硅浸出率范围为35.3%-65.3%,其中JXF-1菌株浸出硅的效果最好;试验采用了四种不同的浸出方式,其中,利用预先在有被浸矿样且含蔗糖的培养基中培养的菌种,然后在有糖培养基质中对矿样进行浸出,硅的浸出率最好,从各种矿样中浸出硅的范围为25.7%-65.3%,比其它浸出方式高10%以上。在各种类型的被浸矿样中,细菌对层状结构的绿泥石浸出效果最好,可浸出其中65.3%的硅,而架状结构的正长石被细菌浸出的硅只有25.7%。硅酸盐细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可以合成大部分的氨基酸、多糖和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等四种主要的有机酸,各种代谢产物均对高岭石中的硅有一定的浸溶作用,试验表明,氨基酸、有机酸、多糖三者混合物溶解高岭石中硅的量比单独代谢产物的溶解硅的量分别高357.99%、291.89%、1186.1%。  相似文献   
84.
王欣慧  王颖  姚明东  肖文海 《化工学报》2022,73(10):4311-4323
维生素A是维持人体代谢的必需维生素,在食品、药品及护肤品等多个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是三大维生素支柱产品之一,应用前景广阔。市场上的维生素A主要来源于化学合成和天然提取。近年来,随着绿色生物制造的发展,维生素A的生物合成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总结了维生素A生物合成的研究现状,并对维生素A生物合成的优化改造方案进行了分析归纳,概述了维生素A发酵生产以及产品组分调控和储存策略,最后对生物合成维生素A的现状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85.
《应用化工》2022,(1):221-225
阐述了微生物对原油蜡组分的降解机理研究现状,分析了微生物代谢产物产生的不同作用,讨论了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介绍了微生物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基于此,指出微生物应重点加强分子降解机理、代谢产物组成与结构、环境影响因素、菌种混合联用等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86.
以葡萄糖和蛋白胨为底物,采用光合细菌PSB-ZF1进行了序批式产氢实验。通过对静态产氢底物的分析,研究了细菌的生长及产气过程中底物与产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对数生长期在接种12 h后出现,氢的产生与PSB-ZF1的生长是偶联的,最大产氢量为475 mL/L底物。底物中TOC、TN含量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产氢末期底物中TOC和TN浓度分别降至初始浓度的27.6%和33.8%。而IC浓度和pH值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120 h时pH值达到最低值5.7。在底物中检测到甲酸、乙酸、丁酸和戊酸等4种低分子有机酸,未检测到丙酸。产氢初始阶段,底物中的甲酸、乙酸、丁酸浓度变化不大,光合细菌代谢产戊酸而不产丙酸,戊酸浓度在96 h达到最大值3.013 mmol/L。产气末期戊酸和丁酸被细菌代谢消耗掉,甲酸浓度上升至2.813 mmol/L,整个产气过程,乙酸的浓度维持在1.101.83 mmol/L之间。  相似文献   
87.
根据肌苷合成的代谢调控机理,选择五种对肌苷合成有促进作用的代谢调控剂—氟化钠、次黄嘌呤、葡萄糖酸钙、氯化钙和柠檬酸钠,并确定了其最适添加量。进而组合添加这些代谢调控剂,对肌苷生物合成过程的多个关键代谢调控节点进行调控,增大流向肌苷合成的代谢流,使肌苷产量得到提高。研究发现,在培养基中组合添加这些代谢调控剂,所得肌苷产量比单一添加代谢调控剂时的肌苷产量有显著提升。其中当组合添加2 mg·L-1 NaF、0.15%次黄嘌呤、15 g·L-1葡萄糖酸钙及10 mg·L-1 CaCl2时,肌苷产量达到了14.01 g·L-1,相比对照组的肌苷产量提高了3.39倍,协同效应显著。继而,对肌苷合成的代谢网络各分支途径的代谢通量进行了测定,证实了组合添加代谢调控剂有利于葡萄糖代谢流由EMP途径向HMP途径发生迁移,实现对葡萄糖主体代谢流分布的调整,促使肌苷合成代谢流增加,从而有利于肌苷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8.
预处理通常是指在常规处理工艺前面采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强化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以减轻后续常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的负担,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预氯化是一种传统的预处理技术,具有助凝、除藻、除有机物等作用,但是在预氯化过程中,氯与原水中较高浓度的有机物作用会生成一系列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卤代有机副产物,而且氯与藻类代谢产物可以产生嗅味,因而其应用逐渐受到限制。二氧化氯预处理也具有助凝效果,但其相当一部分会转化为对人体有害的副产物亚氯酸根,难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9.
探讨棕榈油酸(POA)对高脂血症小鼠的影响。将25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棕榈油酸高、中、低剂量组5个小组,每组5只。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小鼠高脂血症模型,连续给药30 d后,测体重;取血测定各剂量组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表明,棕榈油酸能够有效抑制高脂血症小鼠体重的增长,降低血清中TC、TG、LDL-C水平,增加HDL-C水平。灌胃适量棕榈油酸可以达到控制体重增长,降低高脂血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不同发酵温度(25、30、35、40℃)酱油中代谢产物差异。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不同发酵温度的酱油样品的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统计学分析,筛选不同温度发酵酱油的差异代谢物。结果 4种不同发酵温度酱油样品共鉴定出14类266个代谢物。其中,25℃下发酵酱油中氨基酸和有机酸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而35℃发酵酱油的中氨基酸、脂肪酸类和生物碱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通过OPLS-DA分析研究,鉴定出了37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质(变量投影重要性>1),包括有氨基酸9种,糖类和有机酸各5种,生物碱和脂肪酸各4种,芳香类化合物3种,香豆素类、胺类和酚类各2种,黄酮类1种。结论 该研究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