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8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8篇 |
综合类 | 99篇 |
化学工业 | 247篇 |
金属工艺 | 445篇 |
机械仪表 | 35篇 |
建筑科学 | 11篇 |
矿业工程 | 66篇 |
能源动力 | 68篇 |
轻工业 | 8篇 |
石油天然气 | 31篇 |
武器工业 | 21篇 |
无线电 | 1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15篇 |
冶金工业 | 217篇 |
原子能技术 | 18篇 |
自动化技术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79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98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86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92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1 INTRODUCTION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oomtemperature type ( < 100 ℃) polymer electrolyte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 as a primary powersource in electric vehicles and portable equipmentsetc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1 4]. Usuallyin a PEMFC system, platinum is chosen as the e lectrode electrocatalyst, however, it results in ahigh cost PEMFC system for commercialization be cause Pt is a high cost, source limit metal. So,looking fo… 相似文献
72.
ZHOU Liu LU Dongsheng LI Weishan HU Shejun CAI Yuepeng TANG Renheng XIAO Fangming 《稀有金属(英文版)》2005,24(4):336-340
1 Introduction AB5-type rare-earth-based hydrogen storage al- loys have widely been used as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nickel-metal hydride batteries due to their inherent advantages, especially high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y, easy activation and lo… 相似文献
73.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as-cast CeMg11 Ni and ball-milled CeMg11 Ni x%Ni(x=0, 50,100 and 200, mass fraction)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homogeneous amorphous phase of CeMg11 Ni x% Ni composite can be obtained by ball-milling, and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ball-milled CeMg11 Ni x% Ni composites differs greatly depending on the amount of Ni introduced during milling. The CeMg11 Ni 200% Ni composite after 90 h ball-milling was found to exhibit a large discharge capacity of about 1 012 mAh/g at 303 K,and it also shows better charge-discharge cycling stability than those with lower Ni content. This remarkable improvement in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ball-milled composites seems to be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n amorphous composite 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urface state of the ball-milled particles. 相似文献
74.
《金属功能材料》2013,(3):5+19+35+40+48
高钴含量Nd(Pr)-Dy-Fe-Co-B磁体烧结特点俄罗斯航空材料研究院А.Ф.ПЕТРАКОВ等人研究了钴含量对Nd(Pr)-Dy-Fe-Co-B磁体烧结温度的影响。对于(Nd1-xDyx)13~17(Fe1-yCoy)余量B5~9(x=0.06~0.71;y=0.02~0.34)磁体,达到99%最高密度的烧结温度Tcn1随Co量增高线性降低。达到Hci最高值的烧结温度Tcn2总是低于Tcn1。烧结时形成液相的主要成分为(Nd,Dy)(Fe,Co)2和(Nd,Dy)(Fe,Co)4B。对于(Pr1-xDyx)12~17(Fe1-yCoy)余量B6~8(x=0.18~0.48;y=0.15~0.47)磁体,当y≈0.26时,烧结温度Tcn1最 相似文献
75.
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Mg17Al12合金,系统研究了球磨时间对Mg17Al12形成过程的影响;并以球磨12 h的Mg17Al12合金为基体,添加5%、10%(质量分数)的Ni、Cu单质,通过机械球磨对合金进行表面复相改性。采用P-C-T测试仪测定合金的储氢性能,研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单质对Mg17Al12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12 h Mg17Al12的吸氢速率较慢,吸氢时间较长,需在1400 min达到最大吸氢量为4.1%(质量分数),接近其理论吸氢量4.4%,Mg17Al12的吸放氢过程是可逆的。Cu对Mg17Al12进行表面复相改性,可以显著改善其吸氢动力学性能,添加5%Cu和10%Cu的合金在623 K,240 min的吸氢量分别为4.07%和3.9%。经过Cu和Ni复相改性后的Mg17Al12具有较好的放氢性能,添加5%Cu合金在553 K放出3%的氢气。Ni对Mg17Al12进行表面复相改性,对其性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和Cu相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6.
为了提高Mg2Ni基合金的储氢动力学性能,通过熔炼方法分别添加金属元素Nd,Zn和Ti来防止镁的氧化和蒸发,将Mg2Ni基合金在有覆盖剂保护的电阻炉中进行熔炼。借助XRD 和 SEM/EDS研究了铸态合金的相组成和微观组织。采用定容法在Sievert’s型PCT测试仪上测试了合金的氢化动力学性能。Nd、Zn和Ti的添加导致了微量相Mg6Ni和Ni3Ti的生成。Nd和Zn溶解在Mg2Ni基合金的α-Mg、Mg2Ni和MgNi2相中。添加Nd元素后,合金的首次吸氢量高于Mg2Ni的,达到2.86%(质量分数)。Mg2Ni基合金的吸氢动力学性能和活化性能均有所提高。在前3次吸放氢循环过程中,添加Zn和Ti的合金吸氢量和吸氢动力学性能均得到提高。采用Hirooka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合金的氢化动力学性能及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77.
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的缺点,需要一个可持续的储能系统来满足需求。介绍光伏-PEM(质子交换膜)储氢系统,将电能转化为氢气储存,后期再通过PEM 燃料电池将氢气转化为电能。该系统包含光伏发电系统、PEM制氢电解槽以及燃料电池等,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氢气在高压下储存在压缩储罐中以备后用,后期系统有需要时,氢气将通过PEM燃料电池重新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电流由PI控制器控制,以稳定电解槽的输入电流。对于光伏-PEM储氢系统,主要问题是对天气条件的依赖。通过系统建模来模拟光伏-PEM储氢系统的运行过程,评估与太阳能光伏输出电流相关的光照强度对氢气生产、氢气储存以及后期氢气再电气化的影响,为后续有助于缓解与太阳能、风力发电和其他间歇性发电相关的储能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8.
通过优化钛的吸氢工艺,成功制备了不同氢氘含量的氢/氘化钛样品;结合XRD分析,给出了钛吸氢前后的晶体结构变化。利用热脱附谱(TDS)技术,通过标准漏孔标定质谱仪的离子流信号强度,实现了钛中氢同位素脱附量的定量测定;TDS法测量结果与压力-体积法测量值之间的绝对误差小于6%。研究结果可为氢能、核能及核技术领域材料中氢同位素含量的准确测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