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3篇
电工技术   71篇
综合类   160篇
化学工业   107篇
金属工艺   44篇
机械仪表   221篇
建筑科学   82篇
矿业工程   128篇
能源动力   29篇
轻工业   60篇
水利工程   75篇
石油天然气   358篇
武器工业   12篇
无线电   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5篇
冶金工业   17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4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分析郑州市浅层地下水埋深统测数据、长观孔数据以及历年降落漏斗面积变化数据,利用ArcGIS空间插值、衬度系数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ARIMA模型,研究郑州市浅层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空间上,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分区呈带状分布,水位埋深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减小,其中10~20 m水位埋深区所占面积最大;时间上,年内,研究区埋深分布特征大致相同,各埋深分区面积有所变化;年际间,2014—2019年,年平均埋深下降2.87 m,下降速率0.5 m/a。2014年以前降落漏斗逐年增大,2014年以后,由于南水北调水入郑,供水结构发生改变,降落漏斗逐年减小。研究区地下水动态类型主要有开采型和开采—气象型,影响因素主要有降雨入渗补给、越流排泄和人工开采。最后基于DPS数据分析平台,利用ARIMA模型建立了数值模型,对2021年12个月的埋深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2.
介绍了液压支架系统中反冲洗过滤站换向阀芯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建立了反冲洗回路的AMESim模型,对回路模型进行仿真得出动态响应结果,并就换向阀芯主要结构参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为换向阀芯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3.
以二连地区阿南油田阿11断块为例,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以注采井组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注采动态曲线分析法,辅之以动液面资料、开发生产数据及油层的储渗特性参数等,由渗流机理推断出注入水的主要波及方向就是最小水平主应力的方位,进而可推断出水力裂缝的方位。经钻井井斜推断法及油藏数值模拟法验证,此方法可信度高,现场可操作性强。它为压裂的优化设计以及注水开发井网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4.
三重孔隙介质油藏垂直裂缝井压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立并求解了三重孔隙介质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数学模型,考虑了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的影响,获得了三重孔隙介质油藏垂直裂缝井的压力解,绘制了相应的压力动态曲线.通过对不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说明了三重孔隙介质油藏垂直裂缝井压力动态的影响因素.三重孔隙介质垂直裂缝井的压力动态曲线综合反映了垂直裂缝与三重孔隙介质油藏的压力动态特征,早期井筒储存阶段结束后出现裂缝的双线性流特征,随着时间的增加和井底压力下降,压力导数曲线出现三重孔隙介质的双凹特征,其压力动态曲线受到垂直裂缝井与3种介质特征参数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5.
低渗油藏开发中确定井距对开发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具有重大影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在现场可以进行的注采实验中,可以根据实验中所得的不同井距状况下采油井的动态情况来确定该低渗油藏的技术极限井距,技术极限井距与经济合理距离四存在差异的,一般技术极限井距稍大于或等于经济合理井距就将该距离确定为低渗油藏的合理井距,可以根据该井距来制定相关的开发设计方案,部署井网等。技术极限距离小于经济合理距离的情况下,是不具备开发条件的,需要对该低渗油藏进行一定的改造后才能进入开发阶段。  相似文献   
126.
利用三维地质建模结果,对复杂断块油藏马厂油田M19块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并进行历史拟合。燃后对该块的小层开采状况,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挖潜等动态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19块构造复杂,非均质性严重,油砂体小而零散,各层压力水平差异和注采状况差异大,层间干扰严重,只注不采或只采不注的砂体多,以往的多次调整措施,只是局部地改善了某些砂体开采的不平衡性,完善主力砂体注采对应关系和缓解层间和层内矛盾是今后调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7.
128.
常规测井解释评价工作主要在于计算模型的建立,从而获得准确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及孔隙结构参数等结果,这些评价方法考虑的对象通常为储层固有的特性,属于一种静态参数。而油气在生成、运移成藏,乃至后期钻探测试、开发过程中,压力资料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解释评价的角度而言,仅依靠单纯的储层物性参数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利用电缆式地层压力测试资料,对流体性质识别、油气藏系统判别和储层测试产能分析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在地层综合解释评价工作中达到静态资料与动态分析的有机结合,提高地质油藏解释评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9.
本文利用多年动态观测资料对西部地区地下水位变化、开采量进行了 分析,提出今后开发利用地下水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西部地区地下水 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0.
平克南 《工程机械》1989,20(3):14-17
动态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广泛注意,然而被人们深刻理解的经典设计思想仍然妨碍着产品设计师对于动态设计的本质认识。本文从工程设计的角度阐述了动态设计的原则,揭示了经典设计,静动态设计和动态设计的本质及联系,并通过具体实例论述了作为动态设计关键环节的结构动态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