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9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264篇
化学工业   40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32篇
建筑科学   443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46篇
水利工程   25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5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1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1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城市道路交叉口行车环境是导致车辆延误的关键环节,为了提高评价城市道路交叉口行车环境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在分析城市道路交叉口行车环境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评价理论,建立了交叉口行车环境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使各交叉口行车环境的评价具有定量性和可比性.为城市道路交叉口以后的改建、扩建以及交通管理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并通过实例分析,使该综合评判模型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包头市主要道路交叉口的调查与分析,介绍了交叉口交通改善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3.
通过对混合交通流通行特征的分析、比较,找到了相位切换时绿灯间隔时间在不同情况下的计算确定依据,通过对其合理的计算,最大限度提高单个交叉口的道路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94.
针对城市单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模糊控制理论的单交叉口交通灯控制器,并给出了基于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完整设计实现方案.通过感应线圈检测器对4个方向的排队车辆进行统计,并以此为输入查找按照模糊控制规则预先离线运算的控制表,得到绿灯延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定时控制方式相比,在交叉口交通负荷较小时的情况下,该控制器可以有效的降低车辆等待延时.  相似文献   
95.
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描述仿真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邹智军  杨东援 《计算机仿真》2002,19(2):82-84,88
提出了一种交叉口多相位信号控制方案描述仿真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及其在仿真时段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为交通仿真模型真实地反映路网交通状态以及利用仿真系统评价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本文提出根据本进口道直、左、右车辆的设计比例解算直左混行车道中左转车所占比例β′_l 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并且指出设置左转专用车道的理论界限。  相似文献   
97.
98.
黄悦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4):5940-5941,5958
结合我国混合交通流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二维细胞自动机交叉口交通流模型,并用VC开发了相应的仿真系统.仿真系统可以对平面十字交叉路口的多种交通流相进行了模拟分析,还能够根据交通密度变化,通过实时改变信号灯控制方案改善交通流运行状况,从而找出一种最优的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99.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交通灯智能模糊控制系统,突破了传统机械的定时模式,利用模糊控制算法对四相位三车道单交叉口的交通灯进行控制,可以依据实时交通流量灵活运行。通过模糊规则,即对当前等待队列长与通行队列长以模糊推理,得到最佳的绿灯延时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方法在车辆延误时间上较之传统定时控制方法大为改善,使公路利用率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0.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ere irradiated with 40 keV Si ion beam to a dose of 1×10^7 cm^-2. The multiple-way carbon nanowire junctions and the Si doping in carbon nanowires were realized. Moreover, the formation processes of carbon nanowire junc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were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