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43篇 |
免费 | 246篇 |
国内免费 | 7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29篇 |
综合类 | 219篇 |
化学工业 | 559篇 |
金属工艺 | 62篇 |
机械仪表 | 270篇 |
建筑科学 | 274篇 |
矿业工程 | 181篇 |
能源动力 | 106篇 |
轻工业 | 1388篇 |
水利工程 | 72篇 |
石油天然气 | 663篇 |
武器工业 | 40篇 |
无线电 | 31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91篇 |
冶金工业 | 76篇 |
原子能技术 | 18篇 |
自动化技术 | 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123篇 |
2022年 | 149篇 |
2021年 | 144篇 |
2020年 | 154篇 |
2019年 | 128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109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250篇 |
2013年 | 221篇 |
2012年 | 229篇 |
2011年 | 247篇 |
2010年 | 222篇 |
2009年 | 244篇 |
2008年 | 253篇 |
2007年 | 217篇 |
2006年 | 215篇 |
2005年 | 190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71篇 |
2002年 | 164篇 |
2001年 | 137篇 |
2000年 | 119篇 |
1999年 | 99篇 |
1998年 | 101篇 |
1997年 | 79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提出了一种缓冲器阻抗动态调整的LDO结构。采用并联负反馈和阻抗动态调整技术,显著降低了缓冲级的输出阻抗,没有增加额外的静态电流,功率管栅极极点始终远在单位增益带宽之外,对稳定性没有影响。该缓冲级增大了功率管栅极的摆率,提高了LDO瞬态响应性能。基于TSMC 0.18 μm 3.3 V CMOS工艺进行设计,该LDO的输出电压为1.8 V,压差电压为0.2 V,最大输出电流为100 mA。仿真结果显示,LDO的静态电流只有5 μA,当负载电流在10 ns内从0 mA跳变到100 mA时,输出欠冲和过冲电压分别为88.2 mV和34.8 mV。 相似文献
22.
23.
油气两相文丘里流量计对气液两相流的流型有很好的调整作用,测量结果准确,且能适应苛刻的操作环境。然而关于流量计测量灵敏度的研究却很少。为此,在介绍文丘里流量计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文丘里流量计流场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流速、压力、收缩锥角、直径比和喉部取压位置对压差比和虚高修正系数的影响;借助正交试验综合分析了结构参数对文丘里流量计灵敏度的影响,得出了流量计的最优结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流体在文丘里管的入口直管段静压值缓慢降低;进入收缩段后静压值迅速下降,在喉管末端压力最低;流经出口直管段后压力趋于稳定;流速不影响流量计的测量灵敏度,其他参数对压差比与液相质量分数关系式中的斜率影响显著,从而影响流量计的测量灵敏度。所得结论可为文丘里流量计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针对文昌A油田低渗疏松砂岩储层易出砂,难以确定合理生产压差的问题,运用岩石力学方法对水平井周岩石进行受力分析,结合Mohr-Coulomb、Drucker-Prager和Hoek-Brown准则进行剪切破坏判定,得到了全井段储层应力破坏理论下的临界出砂生产压差。分析井周储层孔隙内的非胶结砂粒受力情况,结合水平井产出剖面得到砂粒运移理论下的临界出砂生产压差。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出砂受储层岩石强度、砂体粒度、井斜和产量等多方面综合影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文昌A油田,计算12口水平井合理生产压差并配产,生产过程未监测到出砂。研究成果对同类低渗疏松砂岩油藏水平井合理生产压差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26.
本文建立了一套压差式粉末燃料供给系统,通过对流化腔压力、主气路压力、流化气质量流量以及粉末供给质量等数据的实时监测,探究了在不同活塞速度、不同压差下,该供粉系统对于煤粉燃料的工作过程及供粉特性的影响,并且推导了煤粉/氮气的气固两相壅塞流量的半经验公式。得出以下结论:当粉末供给系统的供粉过程处于稳定供粉阶段时,整个供粉系统可以实现对粉末爆轰发动机燃料的稳定输送;随着供粉流量的增加,气固两相流通过音速喷嘴喉部时气相流通面积逐渐减小导致流化腔压力升高;通过不断的减小压差,证明了流化气总压为3 MPa,活塞速度为10 mm/s,主气路总压从1 MPa上升至2.5 MPa过程中气固两相流均处于壅塞状态;根据流化气总压3 MPa的实验结果拟合得到的气固两相声速公式和壅塞流量半经验公式在流化气总压4 MPa时得到了进一步实验验证。因此,该拟合公式适用于压差式粉末供给系统的燃料输送过程中,对煤粉/氮气气固两相壅塞流量的预测计算。 相似文献
27.
利用多区域网络模型,以20层高层建筑为例,分别对各种加压方式下的高层建筑楼梯间及前室加压送风进行了定量模拟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各种加压方式的特征,同时为评价加压防烟系统的效果提供了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模拟结果表明:加压送风量的大小对门两侧的压差值特别是着火层的门两侧的压差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的低功耗带隙基准电压源电路。一方面,通过将电路中运放的输入对管偏置在亚阈值区,大大降低了运放的功耗;另一方面,采用零功耗的启动电路,进一步降低了整体电路的功耗。该基准电压源采用旺宏0.35μm CMOS工艺流片,经测试,基准输出电压的温度系数为33 ppm/℃,总电流消耗仅为12μA。 相似文献
29.
基于绝缘体硅(SOI)0.35μm工艺实现了一款满足IEEE 1596.3和ANSI/TIA/EIA-644工业标准的低压差分信号(LVDS)驱动器芯片。全芯片分为预驱动模块、输出驱动模块、共模反馈模块、使能模块和偏置模块。提出了一种具有低输入电容输出驱动模块电路结构,经仿真验证可有效降低LVDS预驱动模块30%的功耗,同时降低29%的信号延时。芯片利用共模反馈机制控制输出信号的共模电平范围,通过环路补偿保证共模反馈电路的环路稳定性。芯片使用3.3 V供电电压,经Spice仿真并流片测试,输出信号共模电平1.23 V,差分输出电压347 mV,在400 Mbit/s数据传输速率下单路动态功耗为22 mW。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