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22篇
  免费   3545篇
  国内免费   2446篇
电工技术   146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609篇
化学工业   3592篇
金属工艺   7244篇
机械仪表   5588篇
建筑科学   11428篇
矿业工程   6591篇
能源动力   880篇
轻工业   3902篇
水利工程   5053篇
石油天然气   1487篇
武器工业   357篇
无线电   107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72篇
冶金工业   2939篇
原子能技术   139篇
自动化技术   1588篇
  2024年   528篇
  2023年   1849篇
  2022年   2158篇
  2021年   2412篇
  2020年   1895篇
  2019年   1889篇
  2018年   909篇
  2017年   1401篇
  2016年   1659篇
  2015年   1886篇
  2014年   3449篇
  2013年   2686篇
  2012年   3244篇
  2011年   3053篇
  2010年   2739篇
  2009年   2809篇
  2008年   3262篇
  2007年   2724篇
  2006年   2380篇
  2005年   2236篇
  2004年   2061篇
  2003年   1900篇
  2002年   1563篇
  2001年   1484篇
  2000年   1353篇
  1999年   1102篇
  1998年   893篇
  1997年   877篇
  1996年   777篇
  1995年   778篇
  1994年   666篇
  1993年   548篇
  1992年   579篇
  1991年   478篇
  1990年   457篇
  1989年   443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81.
自适应光学校正技术中常用的PID控制依赖于变形镜的响应模型,响应模型易受扰动影响因此标定过程较为复杂。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不依赖变形镜响应模型的变论域模糊控制方法,将哈特曼重构波前中提取的波面评价指标的残差参数与残差差分参数作为变论域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对输出的比例积分微分参数进行自整定,实现自适应控制。利用Matlab进行变论域模糊控制方法与传统模糊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的相关仿真。波前校正实验结果表明,变论域方法校正后波面数据优于传统模糊控制方法,波前残差的均方根值也更小。控制器系统性能实验中,传统模糊控制器的超调量偏大,而变论域模糊控制器的超调量几乎为零,调节时间也更短。变论域模糊控制方法在保证系统的鲁棒性,提升系统的快速性的同时,利用参数自整定的特性克服了扰动因素对变形镜响应模型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校正效率,对于波前校正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982.
面对海量的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快速合理地确定大坝变形预测模型的变量因子能够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的效率和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ion,LASSO)变量选择和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大坝变形机理分析确定影响大坝变形的相关影响因子集。然后,通过LASSO算法剔除不显著的因子,筛选出最优影响因子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并利用LSTM网络建立大坝变形预测模型。最后,以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例,对本文方法进行了验证和讨论。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MSE)与均方根误差(RMSE)均相对较小;与常规预测模型相比,基于LASSO算法的变量选择使模型建立过程更加简单高效,有利于海量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  相似文献   
983.
高精度的变形预测对大坝安全运行和长期维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下方法预测精度低、数据信息挖掘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将变形序列进行变分模态分解,构建大坝变形影响因子与分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搭建不同结构参数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最终提出了一种大坝变形分析模型。该模型综合灰狼算法、最小能量误差标准、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方法等策略,从前端分解、信息提取和时序预测三方面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实现了最优化建模。实例分析表明,相较于常规监控模型,所提出的变形分析模型能够准确模拟坝体形变过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泛化性能,可以为大坝变形安全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4.
985.
混凝土大坝变形预测对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分析方法难以捕捉长期序列时序特征从而导致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文采用麻雀优化算法(SSA)和K调和均值算法(KHM)相结合对监测值进行聚类以捕捉序列时序特征,然后采用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等方法对聚类结果进行降噪处理,最后采用长短期记忆(LSTM)模型对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聚类方法具有较好的长序列特征识别能力,结合基于CEEMDAN分解方法去除序列中存在的冗余信息,从而使LSTM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变形值的时序特性,进而提高预测精度。所提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适应性,可为大坝变形预测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6.
电力变压器短路时会产生巨大的短路电动力,当短路电动力过大时会导致变压器绕组变形.为研究三相三绕组变压器短路时的电动力分布和绕组变形情况,本文以一台50MV·A/110kV的三相三绕组变压器为例,计算变压器发生短路时的短路电流,将该短路电流作为激励,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绕组的短路电动力,采用磁-结构耦合的方式计算在最大短路电动力作用下的绕组变形和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短路时低压绕组受到向内压缩的辐向电动力和向中间压缩的轴向电动力,绕组中间部分受到的短路电动力大于两端,导致绕组中部的变形程度大于两端.研究结果对研究变压器绕组变形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87.
首蓄期准确预测坝体变形,合理安排蓄水计划对于特高拱坝安全进入运行期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特高拱坝首蓄期坝体变形预测较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特高拱坝首蓄期坝体变形预测混合模型方法,并结合白鹤滩特高拱坝首蓄期坝体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工程实例验证。该模型结合白鹤滩特高拱坝首蓄期三阶段蓄水计划的背景,结合三个蓄水目标下白鹤滩拱坝拱冠梁坝段正垂测点的监测数据量大小,在首蓄期初期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在首蓄期中后期对PLdb18-2到PLdb18-6五个测点采用优化的LSTM模型,对于坝顶的PLdb18-1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本文针对混合模型及全过程采用单一模型的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本文提出的混合模型方法精度最高,误差率不超过4%,且具有较好鲁棒性。  相似文献   
988.
为了研究地应力对凿岩爆破的影响,采用DDA方法模拟爆炸应力波作用下考虑地应力条件时的单孔和多孔凿岩爆破破岩过程。模拟发现,随着初始地应力水平的增加,裂纹扩展半径和破岩区域面积减小,裂纹发育主方向趋于地应力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初始地应力对裂纹的抑制和引导作用明显;初始地应力水平的增加,对拉伸裂纹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从而降低了拉伸破坏对爆破破岩的贡献。模拟也表明,在初始地应力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对爆破载荷和炮孔布置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可以克服地应力带来的影响,并取得预期的爆破效果。本研究对地应力条件下的凿岩爆破工程具有理论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89.
起重机主梁生产线中下盖板与形梁组对时,用人工矫正方法矫正腹板波浪变形会在主梁腹板上留下焊疤,并增加没有附加值的打磨操作。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并高效配合机器人实施定位焊,采用磁力吸附原理进行腹板变形的自动矫正。首先对形梁腹板变形进行测量,并拟合出变形曲线,不同格子间的变形均为凹变形,最大变形值为24mm。接着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磁铁布置方式对矫正效果的影响:在同样的磁铁吸附应力和布置方式下,大筋板间的间距越大,矫正效果越明显;而在同样的大筋板间距下,初始凹变形小有利于矫正;对所有的格子间,永磁铁距腹板下边缘越近,矫正效果越明显,同样的磁铁(长宽比大于1),横放比竖放的矫正效果明显。最后研发了自动矫正执行器的物理样机,其由吸附单元、推拉单元、结构单元、传感单元和控制单元组成,并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结果满足矫正工艺的精度要求(±2mm),同时也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主梁腹板变形自动矫正执行器的研制实现了腹板变形识别、腹板临时连接的建立、矫正过程力感知和矫正运动可控。该装置实现了机器人定位焊前的腹板变形自动矫正,对前道工序的焊接工艺优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0.
细菌耐药危机日趋严峻,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动物的健康和生态环境。本文总结了我国各领域细菌耐药问题的现状,分析了加剧细菌耐药性的直接原因,揭示了细菌耐药问题对国民健康、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可能造成的危害,整理了我国目前开展的防控行动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最后针对我国细菌耐药防控在耐药监测、抗生素监管、危害风险评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多领域合作、多部门联防联控的细菌耐药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