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电工技术   36篇
综合类   125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80篇
建筑科学   30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29篇
无线电   9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3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102.
研究了环境力矩在小卫星姿态控制中运用的可行性,介绍了近几年提出的利用环境力矩实现姿态稳定或控制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还对利用环境力矩实现小卫星姿态控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3.
自从上世纪50年代末,空军的Agena卫星采用重力梯度稳定方法以来,动量偏置系统对于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与稳定一直占据突出的地位。从那时以来,此类系统已经历了许多发展和改进,而且对于当前的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来说,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稳定方法。本文跟踪了Space/Systems Loral公司建造的航天器上所采用的动量偏置系统的一个特别的发展过程,重点讨论三类滚动/偏航控制系统。第一类是在具有动量偏置的早期卫星上使用的WHECON系统,第二类是在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的卫星主要采用了Terasaki控制系统,第三类是高斯线性二次型最优(LQG)动量偏置控制系统,该类系统90年代初引入,并在当前飞行的许多卫星上所采用。  相似文献   
104.
当导弹进入末修段飞行时,需要对俯仰、偏航、滚动三个通道进行调姿.本文介绍了末修段姿控系统的组成及控制原理,以及三通道调姿设计和姿控系统的数学模型.最后,用Matlab进行了末修段姿控系统六自由度半实物仿真试验,验证了数学仿真的正确性,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5.
空间飞行器姿态控制的主流方法是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但它要求建立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当对象模型不精确或是具有非线性、时变特性时,经典控制方法将很难满足实际的设计要求。在分析了空间飞行器姿态运动特性的基础上,引入自抗扰技术,设计了两种姿态控制系统,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自抗扰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同时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水陆两栖机器人推力不稳和环境扰动造成的姿态不稳定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将轮驱动与喷水推进进行复合的可倾转复合推进装置。将该可倾转复合推进装置应用在H构型两栖机器人中,基于推力倾转角分离控制策略和自抗扰控制原理设计了姿态自稳定控制器,并在耦合自由度上采用异步调节机制。使用Simulink/ADAMS联合仿真平台进行姿态稳定仿真验证,并确定了具有较好效果的控制器参数;物理样机运行实验表明,H型两栖机器人可以完成预设运动,姿态自稳定控制器能够将该机器人水下运行时的姿态抖动抑制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07.
卫星飞轮轴承的多目标正交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浩  高岩 《轴承》1995,(4):2-6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导弹和运载火箭姿态稳定与控制技术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性地介绍了我国导弹和运载火箭稳定与控制技术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简述了与国外姿态控制技术方面的差距,并针对我国目前型号研制工作和姿态控制技术发展方向,从近期和远期提出了姿态控制系统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明确了未来5~10年姿态控制系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