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56篇
电工技术   305篇
综合类   182篇
化学工业   1461篇
金属工艺   202篇
机械仪表   327篇
建筑科学   567篇
矿业工程   181篇
能源动力   47篇
轻工业   569篇
水利工程   102篇
石油天然气   519篇
武器工业   51篇
无线电   5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5篇
冶金工业   301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5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616篇
  2011年   581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492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604篇
  2005年   1079篇
  2004年   528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上海化工》2006,31(5):13-13
4月6日,经过吉林石化公司聚乙烯厂分析人员取样分析,吉林石化公司7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乙烯装置新区生产的乙烯产品全部达到设计指标。与此同时,该公司3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也生产出合格产品。这标志着该乙烯改扩建装置一次投产成功。  相似文献   
92.
叶氏油墨有限公司研发成功凹版聚氨酯型复合塑料薄膜油墨,2004年12月顺利通过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93.
不久前,山西省化工研究所合成材料厂开发成功了隔热铝合金门窗用GR-1聚氨酯树脂。它用于铝合金门窗材料的灌注,用于隔断热量的散发。  相似文献   
94.
每产1t钛白粉约需4 tw(H_2SO_4)98%的浓硫酸,同时产生8 t左右w(H_2SO_4)20%的稀硫酸,如何利用这种废酸一直是钛白粉厂的一个难题。我公司已在试验室用钛白废酸和磷矿粉为原料制得工业级的高纯度磷酸一铵,其质量与普通浓硫酸生产的产品相同。试验的主要过程是将w(H_2SO_4)约为20%钛白废酸浓缩到50%以上,并使大部分硫酸亚铁结晶分离,再将浓缩后的硫酸加水稀释到w(H_2SO_4)20%左右,然后与磷矿粉反应,同时加入脱硫、脱  相似文献   
95.
由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开发成功的“α-氯化烃基硅氧烷的制备方法”,日前获国家发明专利(ZL 01131131.2)。  相似文献   
96.
吉林赛诺斯实业有限公司研发了8年的氨纶TPU切片面世。工厂在2005年9月9日晚投料加热,10日正式开车生产,整套装置产能为1.2万t/a,目前装置设备和产品质量都比较稳定。国内融纺氨纶厂家用的一般都是BASF和诺誉两家的切片,价格在5万元/t左右。赛诺斯氨纶切片的研发成功应该会是氨纶切片走向国产化产业化的第一步,也可能是融纺氨纶企业重新振作的契机。  相似文献   
97.
98.
近日,由渤海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莱芜福德机器有限公司共同研制开发的最大口径为930mm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管材机组试车成功。该生产线从原材料配方到挤出、成型一条龙完成。经过几个月的运行表明,该生产线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所生产的管材外表光滑、  相似文献   
99.
《化工进展》2004,23(12):1301-1301
日前,齐鲁石化塑料厂苯乙烯装置日产达到满负荷的600吨,标志着苯乙烯生产技术国产化取得成功。据了解,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苯乙烯装置。  相似文献   
100.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MDI大型化工装置,近期在宁波市大榭岛一次性试车成功;同时,烟台万华16万t/a MDI制造技术在北京顺利通过专家鉴定,从而使我国成为拥有这项技术的4个国家之一。中科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化工专家陈冠荣向记者介绍,这套装置是中国化工界自主创新的最好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