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4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9篇
轻工业   84篇
水利工程   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氟虫腈是新一代苯基吡唑类杀虫剂,近年来关于氟虫腈的生态安全和健康风险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但有关氟虫腈与环境中其他污染物的复合污染的报道甚少.实验以氟虫腈和铜为研究对象,以斑马鱼胚胎为实验模型,采用双因子方差分析法研究氟虫腈和铜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联合毒性.单一毒性结果表明:氟虫腈能够引起胚胎、仔鱼的死亡,以及仔鱼脊柱弯曲.而铜离子对胚胎死亡及畸形没有显著影响,但能够推迟胚胎的孵化.联合毒性结果显示:氟虫腈和铜离子对胚胎孵化的联合作用显著(p<0.05),两者表现为协同作用;对胚胎死亡和脊柱弯曲的联合作用不明显(p>0.05),两者表现为相加作用.研究结果为准确评价氟虫腈在实际环境中的复合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3)
目的观察高铁环境对斑马鱼骨形成的影响,探讨铁过载对骨代谢影响的机制。方法以受精后第2天斑马鱼幼鱼为模型,用不同浓度枸橼酸铁铵(FAC)(0、25、50、100、200μg/mL)干预斑马鱼,受精第6天进行茜素红染色并统计骨矿化面积。在200μg/mL FAC干预6 d基础上,停止添加FAC,加入100μmol/L去铁胺(DFO),第10天行茜素红染色,统计斑马鱼椎体个数,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骨钙素(BGP)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FAC处理后,斑马鱼骨矿化面积成剂量依赖性降低,100及200μg/mL FAC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μmol/L DFO加入200μg/mL FAC干预组后,斑马鱼椎体个数较未加入DFO组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加入100μmol/L DFO组骨钙素(BGP)表达量较未加入DFO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铁环境抑制斑马鱼骨形成。  相似文献   
13.
水能、风能、潮汐能和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和永不耗竭能源.其中,水力发电的成本最低.水力发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本文用实例说明之.水力发电代替火电可以大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和浮尘污染.通过缜密的勘探、设计和施工,地质灾害可以防止或加固.水库水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蓄水前库底清理以及管理局和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力度.回游鱼通过鱼梯上溯过坝到支流产卵,鱼梯技术已很成熟.但幼鱼通过溢洪道、水轮机、旁通管下行人海,技术还不够成熟,国外学者还在继续研究,我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英国红芸豆抗氧化肽组分(BRKBPAPC)的体内抗氧化作用,利用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诱导建立氧化应激斑马鱼模型,研究BRKBPAPC对氧化应激斑马鱼的影响。结果表明:BRKBPAPC能显著提高(P<0.05)斑马鱼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同时BRKBPAPC还具有调节斑马鱼脂代谢的能力,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脂代谢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水平;高剂量BRKBPAPC可使斑马鱼行为轨迹增多,高速运动次数、时间、距离显著上升。高剂量抗氧化肽处理21 d时,CAT、SOD、T-AOC、GSH-Px分别增至(28.29±3.29)、(126.59±6.39)、(2.07±0.18)、(84.75±7.77)U/mg prot, MDA含量降至(3.35±0.29)nmol/mg prot。由此可见,BRKBPAPC具有较好的体内抗氧化作用及脂代谢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马齿苋黄酮的提取条件,筛选出最佳水提工艺;通过测定马齿苋黄酮的还原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AAPH诱导建立斑马鱼氧化应激模型,以仔鱼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率、细胞死亡率和脂质过氧化生成率评价马齿苋黄酮对AAPH诱导斑马鱼仔鱼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马齿苋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55.5 min,提取温度59.27℃,料液比1∶19.28(g∶m L),在此条件下黄酮含量达到16.98 mg/g;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显示马齿苋黄酮具有一定还原力,且对DPPH自由基和·OH均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50~300μg/m L的马齿苋黄酮预处理可显著降低AAPH诱导后斑马鱼仔鱼ROS产生率,细胞死亡率和脂质过氧化生成率(P <0.05),且其缓解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综上,马齿苋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内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研究结果将为马齿苋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芹菜籽、蒲公英、菊苣和玉米须四种药食同源中药联用下的降尿酸活性和作用机制,分析这四种中药复合提取物中具备降尿酸作用的主要效应成分。方法:随机选取5 dpf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通过250 μmol/L氧嗪酸钾和10 μmol/L黄嘌呤钠盐诱导建立斑马鱼高尿酸模型,将已建立的斑马鱼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别嘌醇组(136 µg/mL)和复方提取物低、中、高(250、500及1000 µg/mL)剂量组,每组30尾,连续干预24 h后,测定斑马鱼体内的尿酸荧光值和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1(HPRT1)、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1)基因表达水平;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仪为主要手段,以乙腈-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模式,结合软件数据库搜索及相关文献进行成分鉴定。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复方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极显著降低高尿酸斑马鱼模型的血尿酸水平(P<0.01),且能够有效上调高尿酸斑马鱼体内HPRT1OAT1的相对表达量下调GLUT9的相对表达(P<0.05);初步筛选鉴定出黄酮及其苷类、有机酸、香豆素、萜类等22种活性成分,均为复方提取物中具有降尿酸机制的效应物质。结论:复方提取物可能通过上调模型组斑马鱼体内HPRT1OAT1的表达量、下调GLUT9的表达,发挥多方位降尿酸的作用;所筛选鉴定的化学成分为下一步筛选作用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究四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丙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氰戊菊酯)对斑马鱼神经毒性的作用,并与大鼠毒性结果进行比较,以期为斑马鱼在食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四种农药采用静态暴露方法,分析其在高中低三种剂量下对斑马鱼幼鱼的形态、神经行为的影响;同时以活性氧(Reactive oxygen,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为指标,研究各农药在高中低剂量下对斑马鱼幼鱼神经化学的影响。结果 四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均对斑马鱼幼鱼造成了体长变短、脊柱弯曲等形态变化;除丙烯菊酯外,其他三种农药均使斑马鱼幼鱼出现显著的运动活性降低趋势;在神经化学方面,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四种农药随着浓度增加均使斑马鱼幼鱼体内的AchE活性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但四种农药对ROS活性变化各有差异:溴氰菊酯与高效氯氰菊酯对斑马鱼幼鱼的ROS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而丙烯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在高中剂量下均可导致斑马鱼幼鱼ROS显著增加。结论 拟除虫菊酯农药对斑马鱼幼鱼产生了显著的神经毒性作用,首次发现形态变化和AchE活性的变化与大鼠相关结果体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有望替代大鼠用于更加简便快捷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其余指标与大鼠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可能与两者生物学特性的差别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阳性对照,建立斑马鱼幼鱼脂肪肝毒性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丁酯苯甲酯(BBP)肝毒性危害识别。方法 分析DEHP和DBP暴露后斑马鱼肝脏脂肪信号强度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靶基因CD36的表达,初步构建斑马鱼幼鱼肝毒性模型;基于此模型对BBP进行肝毒性评价,此外采用肝脏表达绿色荧光转基因斑马鱼幼鱼进行肝密度分析、甘油三酯(TG)定量检测以及成鱼肝脏病理检查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应用基准剂量法(BMD)推导关键效应点。结果 DEHP、DBP表现出极显著诱发脂肪肝风险(均P<0.01),显著上调CD36相对表达量(P<0.001,P<0.05),提示造模成功。BBP(0.000 012 5%、0.000 025%、0.000 05%)诱发斑马鱼幼鱼显著的脂质沉积(P<0.05,P<0.001,P<0.001)、显著影响密度(P<0.05,P<0.01,P<0.01)、显著增加TG蓄积(P<0.05,P<0.05,P<0.01)、上调CD36基因表达。此外,BBP(≥0.000 012 5%)诱发斑马鱼成鱼肝脏部位脂质空泡形成、空泡间隙和数量减少,提示BBP具有明显的肝毒性。关键效应为肝脏脂肪信号强度(S),基准剂量下限(BMDL)值为0.013 mg/L。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通过肝脏脂肪信号强度来识别塑化剂肝毒性的斑马鱼幼鱼模型,结合基准剂量法进一步为塑化剂肝毒性危害识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5 dpf斑马鱼为对象,系统研究了其对葡萄糖(GLU)和四氧嘧啶(ALX)耐受性的影响,研究了GLU与ALX联合建立糖尿病斑马鱼生物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斑马鱼对青钱柳(CP)的耐受性并指导开展了CP的降糖作用评价。结果发现,以10 mg/mL GLU与3.60或7.20 μg/mL ALX联合诱导24 h,可显著增加斑马鱼GLU值,分别增加了51.52%(p<0.05)和68.32%(p<0.05)。经200、400和800 μg/mL阿卡波糖治疗处理后斑马鱼GLU值分别降低了27.28%、33.69%和38.75%,差异均显著(p<0.05),表明以10 mg/mL GLU与3.60 μg/mL ALX联合孵育24 h可以有效建立糖尿病斑马鱼模型。另外,研究发现,400和800 μg/mL CP可以显著降低10 mg/mL GLU溶液诱导的斑马鱼GLU值,分别降低了37.59%(p<0.05)和38.57%(p<0.05);200、400和800 μg/mL CP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斑马鱼GLU值,分别降低了27.43%、32.75%和29.20%,差异均显著(p<0.05)。结果表明,基于正常生理和病理生理的斑马鱼生物模型评价,CP具有明显的降糖效应,其在辅助降糖功能饮品开发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沙棘是一种绿色生态资源,在我国北方地区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和沙漠绿化.沙棘叶(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leaf,HRLL)是一种量大的可再生资源,已纳作普通食品原料管理.研究以HRLL为对象,采用5 dpf斑马鱼生物模型,在研究斑马鱼对HRLL水提物耐受性的基础上,开展了HRLL的降糖作用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