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95篇
  免费   3347篇
  国内免费   2417篇
电工技术   3326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2907篇
化学工业   519篇
金属工艺   165篇
机械仪表   2068篇
建筑科学   1233篇
矿业工程   1101篇
能源动力   230篇
轻工业   1034篇
水利工程   424篇
石油天然气   548篇
武器工业   212篇
无线电   2489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90篇
冶金工业   296篇
原子能技术   73篇
自动化技术   23732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384篇
  2023年   767篇
  2022年   953篇
  2021年   1331篇
  2020年   1243篇
  2019年   1183篇
  2018年   720篇
  2017年   1344篇
  2016年   1564篇
  2015年   2156篇
  2014年   4460篇
  2013年   3931篇
  2012年   5252篇
  2011年   5023篇
  2010年   4779篇
  2009年   4945篇
  2008年   5105篇
  2007年   3506篇
  2006年   3083篇
  2005年   3094篇
  2004年   2835篇
  2003年   2080篇
  2002年   1409篇
  2001年   943篇
  2000年   657篇
  1999年   354篇
  1998年   305篇
  1997年   269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无线系统(NGB-W)接收机中,采用了二次一维维纳滤波信道估计算法.本文研究了该信道估计算法的性能与滤波器阶数及信道多普勒频移的关系.通过Cocentric System Studio(CCSS)平台进行仿真,得到不同滤波器阶数和不同多普勒频移下信道估计的均方误差.仿真结果表明,TU6信道环境下,采用二次一维维纳滤波算法进行信道估计时,提高滤波器的阶数,尤其在高多普勒频移信道下,信道估计性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2.
设计了一款能产生高输出电压的新型交叉耦合RF-DC整流器。为了最大化输出电压,该整流器在每个充电路径中仅经过一个MOS开关管,降低了串联损耗。采用SMIC 0.18 μm双阱CMOS工艺仿真模型模拟,在输入射频功率-13.52 dBm时,输出电压为1.66 V,转换效率达62%。  相似文献   
993.
针对信标节点漂移情况下的节点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信标节点漂移检测方法,采用节点自评分和协商机制,自动寻找可能发生了漂移的信标节点,同时针对大量信标节点发生漂移后的定位覆盖率下降问题,构建普通节点的定位可信度模型,并在定位盲区内使用一些较为可靠的普通节点作为临时信标节点进行定位。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误检测、定位误差方面性能优于传统算法,具有较低的通信开销、较高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我国广阔的领土及漫长的边防无法实现大范围有效、灵活、低投入的值守警戒,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目标入侵监测系统。以满足恶劣环境下大范围、长时间,信息准确的无人值守需求。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靠性好,功耗低,可实现目标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当前WLAN中AC(无线访问控制器)的容灾特点,然后提出一种基于集中控制模式的WLANAC快速容灾方法。通过定义一种指定控制AC和备份指定AC,并根据WLANAC资源池中AC的负荷/容量占比、CPU利用率、访问带宽等参数信息,计算出最优容灾AC局,有效实现AP(接入点)从当前的故障AC(或断连AC)快速切换至最优...  相似文献   
996.
《微纳电子技术》2019,(4):285-289
将碳纳米管(CNT)粉末以及氧化铜(CuO)粉末掺杂作为传感器的气敏材料,并通过旋涂的方式涂覆于敏感线圈。设计并简化了传感器的结构,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在基底上制备线圈。利用线圈的寄生电容与线圈电感形成LCR回路,分析了传感器LC无线耦合的原理以及混合气敏膜吸附丙酮气体的原理,将性质稳定的Al2O3陶瓷作为传感器的基底。在常温下对丙酮气体的体积分数进行检测,谐振频率的改变反映丙酮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响应和线性度及优良的稳定性,传感器的最低检测极限为5×10-5。  相似文献   
997.
《微纳电子技术》2019,(7):556-563
传统Ag/AgCl湿电极存在柔韧性差、稳定性不高等缺点,已不能满足应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采集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需求。提出一种通过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制备柔性干电极的方法,并针对柔性干电极的特点设计一套便携式16通道sEMG无线采集系统。通过光刻、刻蚀、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形貌转移等工艺制成面积1 cm~2、厚度1 mm、底部直径80μm、高度143μm、中心距160~240μm的柔性微针阵列干电极。无线采集系统将采集到的sEMG进行放大、滤波、A/D转换和无线传输后,由LabVIEW编写的上位机进行波形显示和数据存储。整个采集装置尺寸为6 cm×2.5 cm×1.5 cm,电池容量为200 mA·h,充电5 min可在室外50 m范围内工作4 h左右。该无线采集装置配合柔性干电极提取sEMG具有采集通道多、稳定性好、传输距离远、实时显示波形、生物兼容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8.
《信息技术》2019,(4):124-127
电力无线专网是全业务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要支撑,国家电网公司积极研究提高电力无线专网可靠性、降低网络建设成本的方法,文中基于智能电网中不同业务应用场景和终端的通信需求,研究电力多频段无线通信系统中融合核心网(EPC)的实现方法,提出1800MHz和230MHz双频段融合的无线通信系统架构,设计研制了融合核心网系统,并在现场构建实验网进行了验证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技术可靠,满足设计要求,对电力无线专网的灵活组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赵蓉蓉 《通信世界》2011,(26):30-30
根据LTE无线设备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目前中国运营商的运维习惯,上海贝尔认为采用PTN+CE方式更适合用来实现LTE的回传。目前PTN的规模部署正在加速推进,近日中国移动的三期PTN集采正在紧锣密鼓的进展之中,到目前为止三次集采的总规模部署了近25万端设备。中国联通也充分反复验证了PTN承载技术,并且在网络建设上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继今年3月份外场测试之后,5月在十个地市开始部署PTN试商用网络,6月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