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23篇
化学工业   75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66篇
矿业工程   8篇
轻工业   208篇
水利工程   19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86篇
冶金工业   31篇
自动化技术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童繁秋: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馆长,徽文化文物遗存收藏家。标签:徽文化行走历程:从1981年起开始保护和收藏徽派文物,每个双休日的凌晨两点固定起程,走遍古徽州的大小村镇,收藏徽州木雕、石刻、古建筑、楹联匾额、民俗用品等文物近3万件。安徽合肥,风光秀美的大蜀山下,一座古色凝香的徽派建筑庭院—一安徽源泉文化民俗博物馆格外引人注目,古宅、祠堂、牌坊、亭台、石雕、天井院、六寿亭、临水长廊……处处飘溢着徽味,宛若一座现代都市里的西递宏村。而馆内藏品,皆是馆长宣繁秋历经30年时间,踏遍古徽州的村村镇镇,一件一件搬回来的。宣繁秋,出生于安徽显赫的经商之  相似文献   
62.
悠悠千载,兴亡百代,景德镇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始终是以瓷的光芒来映照的。那么,景德镇的民风民俗,便理所当然地具备了与瓷业崇拜相关的千年血脉。  相似文献   
63.
早在汉代,中国文人就将茶当作长生不老的仙药。西汉的壶居士《食忌》中说:苦茶,久食羽化。南北朝陶景弘《杂录》中说:苦茶换身轻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随着饮茶的普及,以茶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唐代以后,文人士大夫们以茶养生主要是通过两个方式来实现的:以茶为食的饮食调养和以茶为媒介的精神修养,可谓养身与养心的  相似文献   
64.
美用一体化的纳西族民俗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丽江地区纳西族民俗服饰的形成及其特点。针对丽江古城商店服装、服饰商品经营的现状 ,探讨了纳西族民俗服饰潜在的商业价值和商业契机。  相似文献   
65.
程飞 《陶瓷研究》2011,(4):42-43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福、禄、寿、喜、财”的“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而“五福”之中,又有“寿为先”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民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期盼长寿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判断。围绕着这一理念,人们发展出了一整套涉及民俗信仰、民俗活动、伦理追求、艺术审美等中华民族特有的寿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66.
崔西沟村地处关中平原,位于陕西省杨凌农业示范区西北方向,是远近闻名的生态民俗村。全村现有118户、498人,人均土地1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常言道:“贼偷偷一把,火烧当日穷”。几年前的一个夏收时节,邻村一场大火几乎把刚收获的近百亩小麦全部烧光,崔西沟村村民至今记忆犹新。可是过去,家家户户都一门心思想挣钱,村民的消防意  相似文献   
67.
瓷枕虽小,却浓缩了历史与社会。通过瓷枕我们不仅能了解一个时代的制瓷,而且更多地了解了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感悟到古人的思想、情感、希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68.
《Planning》2013,(11)
城市需要体现个性价值,龙门县可以尝试在现今的建设当中融入龙门农民画的造型元素,让城镇容貌更具文化个性,强化特色旅游形象;将农民画与旅游景点相互依托,通过文化节等丰富多元创作载体,让龙门农民画乡文化形象得到更好展现。  相似文献   
69.
《Planning》2016,(11)
民俗艺术是我国文化的一种形态,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象征。民俗文字是可视化符号,人们从它那里可以直观地读取信息并进行思维变化。民俗文字的每一次演变都代表着人类思维的发展变化。文章通过分析民俗婚礼中"囍"字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应用变化,总结民俗婚礼中的"囍"字对于现代婚礼"喜"字的影响,探讨"囍"字如何进行现代化演变,才能继续被传承和使用于人们的婚礼中。  相似文献   
70.
《Planning》2022,(1)
公共民俗学中的"公共"一词往往被学界赋予了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面向公众,并为公众所享用;另一种则是指公共部门。从前者来看,民俗本身就具有公共性,民俗为民众所创造,并由民众集体传承和享用;从后者来看,民俗所包含的政治文化又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随着现代化的急剧演进,"民"的流动性与"俗"的多样性两者所呈现的生活世界几乎处于割裂的状态。这就不得不使我们关注民俗实践中作为文化主体的"民"在时代变化中所形成的实践理性回归,也正是因为有了"民"的实践过程,才会有"俗"的结果产生,也只有如此,民俗学的学科发展才会具有生命力。公共民俗学是民俗实践的发展方向之一,公共民俗实践常常通过介入式的日常实践、激活民众自由意志、建构民间话语体系来达到还俗于民,从而实现"民"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