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16篇 |
免费 | 174篇 |
国内免费 | 9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40篇 |
综合类 | 356篇 |
化学工业 | 258篇 |
金属工艺 | 571篇 |
机械仪表 | 1344篇 |
建筑科学 | 427篇 |
矿业工程 | 216篇 |
能源动力 | 101篇 |
轻工业 | 286篇 |
水利工程 | 72篇 |
石油天然气 | 58篇 |
武器工业 | 68篇 |
无线电 | 20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85篇 |
冶金工业 | 154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1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12篇 |
2021年 | 166篇 |
2020年 | 122篇 |
2019年 | 108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103篇 |
2016年 | 99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262篇 |
2013年 | 181篇 |
2012年 | 252篇 |
2011年 | 211篇 |
2010年 | 193篇 |
2009年 | 227篇 |
2008年 | 231篇 |
2007年 | 178篇 |
2006年 | 154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153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158篇 |
2001年 | 137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114篇 |
1998年 | 118篇 |
1997年 | 109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96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85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按照标准图像搜索是红外导引平台的重要功能之一,能够弥补小视场,提高导引头截获目标能力。对于滚仰式两轴平台,分析了采用两轴依次扫描实现标准图像搜索方法所引起的图形畸变。利用四元数递推求解球面直线约束方程,提出了一种分段搜索实现方法,实现了标准口字型的搜索图形;该分段实现方法实现约束少,计算量少,高效解决了分段逼近搜索的求解问题。使用MATLAB 搭建了虚拟仿真模型验证了分段搜索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前半球视场任意位置标准口字形搜索,并可推广至相类似导引头中实现任意形状的搜索图形。 相似文献
32.
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作为柔性坐标测量机标定的优良算法,提出采样覆盖率来评定采样是否充分。转角范围和采样角度是各个关节采样覆盖率的必要求解因子,首先通过模拟实验计算各个关节转角变量对测量精度权的大小,并找出权重最大的关节1和关节2,然后对其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证明,良好的采样覆盖率会使采样更充分,测量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33.
水平井体积压裂簇间距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簇间距是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进一步提高致密储层水力压裂增产效果,沟通水力裂缝和天然裂缝形成复杂缝网,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水平井缝网压裂的簇间距优化问题。通过建立均质各向同性储层内三维水力裂缝的诱导应力差模型,从降低应力影效应的不利影响和利用应力影效应的有利影响两个方面分别建立了最小簇间距优化模型和最大改造体积簇间距优化模型,结合裂缝转向机理确定最优簇间距优化原则。研究结果表明:(1)裂缝偏转角度越小,最小簇间距增大;(2)储层改造体积随着簇间距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改造体积最大值所对应的簇间距即为最优簇间距;(3)同一裂缝流体压力条件下,主应力转向角度变化对最大改造体积簇间距的影响小。综合最小簇间距模型和最大改造体积簇间距模型,可以得出最优簇间距,该方法为低渗透储层缝网压裂时的裂缝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4.
为改善扭转导引的动力学性能,提高无链供弹系统的稳定性,对某供输弹系统的刚性大角度扭转导引进
行分析与改进。通过分析扭转导引的结构及现有问题,改进扭转导引的固定轴线和扭转角随轴线的变化规律,并建
立扭转导引的3 维模型,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扭转导引的虚拟样机模型,仿真分析其在300 发/min 射频下
的运动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弹在改进后的扭转导引中的运动更稳定顺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5.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激光自准直转轴转角定位误差测量的方法,建立了包含转轴运动误差以及安装误差的误差模型,仿真分析了23项误差对转角定位误差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有参考转轴与待测转轴之间的4项安装误差的影响量与转轴旋转角度相关,且只需精细调整其中两项角度安装误差即可保证影响量小于0.2。利用所搭建的测量装置对某分度盘的转角定位误差进行了测量,三次测量重复性偏差约为0.9,与光电自准直仪对比的最大偏差约为0.6。结果表明:利用该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可以实现转轴转角定位误差的全周范围高精度测量,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
通过分析线极化卫星接收天线极化偏转角,提出了垂直极化偏转角与水平极化偏转角的概念,并推导出有关计算公式,同时对实例进行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37.
38.
旋流式滚磨抛光曲轴的探讨太原工业大学机械系师恕兰,汪鸣铮,张银喜1概述曲轴是发动机的重要零件之一,工作时受到交变载荷和周期性弯曲力矩、扭转力矩及扭转振动的附加应力的作用,承受负荷大,工作条件严酷;所以,曲轴应具有很高的强度、刚度、耐磨和耐疲劳性能。特...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