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7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146篇
金属工艺   25篇
机械仪表   31篇
建筑科学   17篇
矿业工程   52篇
能源动力   23篇
轻工业   17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22篇
武器工业   24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38篇
原子能技术   54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31.
以淀粉、丙烯酰胺(AM)为原料,煤油作为连续相,采用分段引发的方法,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高单体转化的淀粉基絮凝剂。考察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引发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淀粉比以及油水体积比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和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质量分数7%,引发温度初期是50℃、后期65℃,引发剂浓度0.008mol/L,单体淀粉比1∶1,油水体积比1∶1,反应时间5h。在此条件下,单体转化率达到99.74%,接枝效率99.8%,特性黏数为571.3mL/g。  相似文献   
632.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结合(SPME-GC-MS)对被污染的具有煤油味的葡萄酒及生产中使用的管道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对不同类型的葡萄酒进行污染情况分析,此外,采用蒸馏和过滤进行去除污染物实验。结果表明,具有煤油味的污染葡萄酒与管道成分十分相似,与管道1和管道2尤为接近,主要为萘、α-甲基萘、β-甲基萘和1,3-二甲基萘,并含有多种苯和萘;干白最易受到污染,其次是经过橡木桶陈酿的干红,桃红受污染最低;过滤和蒸馏都不能完全去除污染物,但是过滤方法明显优于蒸馏。   相似文献   
633.
在12CrMoVG基体上通过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分别采用不同煤油流量制备了NiCrBSi-CrSi2复合涂层。利用 XRD、SEM、EDS、Raman、维氏显微硬度计、电子拉伸试验机和高温旋转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表征了不同煤油流量下涂层物相、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 不同煤油流量涂层的物相组成基本相同,均有γ-Ni、Ni3B、Cr2B、CrSi2和Cr5Si3,但随着煤油流量升高,涂层中的CrSi2和Cr2B的部分会分别转变为Cr5Si3和CrB相。涂层显微硬度和结合强度随着煤油流量的升高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孔隙率和磨损率表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当煤油流量为30 L/h时,粉末熔融效果最好,涂层的孔隙率最低为0.17 %,显微硬度较高达到569 HV0.3,结合强度较高为59 MPa,磨损率最低为2.84×10-14 m3/(N.m)。磨痕表面产生的 Cr2O3、SiO2和NiCr2O4等氧化物以及较高的涂层硬度使得30 L/h的涂层显示出最优的耐高温摩擦磨损性能。涂层的磨损机制以氧化磨损和黏着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634.
燃料再生冷却是最好的航天发动机热防护方法之一,但航天发动机工作时煤油会处于超临界态,其对流换热特性会显著改变,甚至出现传热恶化。为了探究航天煤油在超临界态下对流换热特性,本研究使用Ansys Fluent软件以超临界状态下小管径圆管内RP-3煤油为研究对象,围绕圆管管径、壁面热流密度、煤油质量流率、出口压力等因素对煤油在小管径圆管内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结果对影响机理进行阐述。此外,本研究还设置分组对照的边界条件,对临界态煤油管内流动发生的传热恶化现象进行模拟,并分析了传热恶化的产生机理,发现传热恶化的发生与煤油热物性在拟临界温度附近剧烈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35.
发动机连续地面长程试车过程中,1根Ф11mm×1.5mm的液氧冷却导管断裂,断口位于焊缝热影响区,焊缝断口形貌显示为疲劳断裂。通过晶相分析、动力学仿真、疲劳试验和微观形貌分析,断裂主要原因为导管焊缝背面余高呈现较大散差、焊缝热影响区应力集中,导致寿命裕度降低、在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条件下疲劳开裂。通过控制焊接余高和改为自动焊接工艺,可提高导管疲劳寿命。导管疲劳试验和地面试车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36.
为探索煤焦油作为原料与煤共炼的可行性及反应性能,将煤焦油和FCC油浆按照不同比例混合组成原料油,再与煤粉混合成浆,利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开发的0.15 t/d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料中掺入煤焦油后,仍然能够达到与纯FCC油浆和煤共炼转化效果,煤的转化率保持在94%以上,总的液体收率有所提高。煤焦油供氢性能稍差,加氢效果较差,大于525℃渣油组分转化率稍有降低,保持在83%~86%,而沥青质转化率有所提高,保持在90.8%~95%,表明煤焦油可以作为煤油共炼的原料油,但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637.
石婷  刘安  樊民强 《矿产综合利用》2023,44(1):162-167+176
本文从药剂组合的理念出发,以煤油作为辅助捕收剂部分替代价格昂贵的十二胺,配制不同组成的十二胺-煤油混溶捕收剂,研究了该药剂的对尖山铁矿以及石英纯矿物的分选规律,通过显微图像分析了混溶捕收剂的作用机理,并通过闭路流程实验与传统药剂十二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混溶捕收剂中十二胺的较佳比例为40%,在这个比例下,煤油的增效效果最明显;煤油的加入强化了细粒石英的聚团过程显著提高了细粒级石英的回收率;通过闭路流程实验,以十二胺-煤油作为捕收剂,可以得到TFe品位68.57%,回收率96.72%的铁精矿。与传统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相比,十二胺-煤油选择性更优兼具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8.
煤油共炼技术为煤炭和重质油清洁高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但其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为实现煤油共炼液体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煤油共炼重油(H-CT)为原料,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通过单、双金属改性的HZSM-5对H-CT催化转化制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和萘(BTEXN,B—苯,T—甲苯,E—乙苯,X—二甲苯,N—萘)的性能进行了考察,探究了裂解温度、升温速率和催化剂与原料的质量比对BTEXN峰面积和选择性的影响,利用红外快速加热炉对H-CT的Py-GC/MS结果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单、双金属负载使HZSM-5的强酸酸性减弱,中强酸酸性增强;Mo, Fe及双金属Mo-Fe的负载增大了HZSM-5介孔比表面积;H-CT裂解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0℃、升温速率5℃/ms,催化剂与原料的质量比8∶1,在此最优条件下,催化剂按转化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Mo-Fe, Mo-Ni, Mo, Ni, Fe, HZSM-5;HZSM-5和Mo-Fe/HZSM-5催化转化制备BTEXN的总选择性分别为39.78%和60.30%,修正后的BTEXN产率分别为197.3 mg/g与339...  相似文献   
639.
以某炼化厂的焦化煤油馏分为原料,利用络合萃取工艺精制原料油中的α-烯烃和烷烃等物质.考察了不同络合萃取剂及温度等操作条件对精制的影响,并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选用Ag+试剂1-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络合萃取剂,在萃取温度为120℃、剂油质量比为0.5:1、采用实验室自制吸附剂的条件下,精制效果最佳.通过实验...  相似文献   
640.
《应用化工》2022,(12):2248-2251
将延长石油集团煤油共炼残渣与煤掺配制备水煤浆进行高温气化处理。结果表明,在分散剂的作用下,残渣的掺配量可达到水煤浆总重的5%,水煤浆成浆性良好,气化性能优良,对气化工艺、设备及后续工艺无不良影响,能够实现对残渣的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