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31篇
矿业工程   10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10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机电安全》2008,(6):1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42.
《Planning》2019,(2)
西方政治哲学对共同体的探讨是建立在"自然法权"这一平台之上的,而马克思则开创了探索"真正的共同体"的历史唯物主义平台,即在"生产关系"的意义上探索人类共同体的历史唯物主义道路。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迄今为止从未建立"真正的共同体",以往的共同体包括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共同体都是"虚假的共同体"。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虚假的共同体"的根本原因: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和分工都成为限制"自由个性"的"异己力量"。因此,"真正的共同体"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与"联合体"的辩证统一,公有制是建立"真正的共同体"的所有制基础。  相似文献   
43.
货币的经济功能已为人们熟知,但对其背后隐藏的社会功能,众说纷纭。马克思用唯物主义特有的历史的、内在批判的方法透视了货币的本质——特定社会历史中人的社会关系。主要从货币的历史形成、货币的资本形态和货币导致的拜物教现象三方面分析马克思的货币哲学思想,并探讨这一理论对理解唯物主义哲学的精髓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变革的非常意义。  相似文献   
44.
据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网民普及率首次突破10%,达到1.57亿人。网络的普及,释放了广大网民的能量,也无限制地放大了由网络的存在而改进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要素在网络时代有了新意。网络的迅速普及以及每个网民寻求的社会认同感,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使网络成为廉价生产的大广场。  相似文献   
45.
“三个代表”思想不仅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而且也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三个代表”思想指明了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正确途径,揭示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关系的基本方法,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企业生产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建立规章制度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修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真正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7.
马克思阐述资本范畴的规定性的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资本是商品市场经济的产物,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资本就有存在的土壤和空间;资本的自然本质就是以赢利为目的,在社会生产运动中不断发生增殖;资本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运行并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所体现的生产关系,总体上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之间要互交换劳动的平等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48.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应当从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以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等方面来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理论与实践证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只会得到巩固和增强,而不是削弱和丧失.  相似文献   
49.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历史前进“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不但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演变,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嬗变。源于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自由资本主义向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第二次科技革命在促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诞生、巩固的同时,也导致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全方位的辐射力促进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经历了一个从巩固、发展到被迫改革的曲折过程。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为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首先冲击了集权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导致社会主义制度在苏东地区出现断层,原苏东社会主义制度向西方资本主义制变演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演变。社会主义在改革中新生。  相似文献   
50.
《Planning》2015,(5):7-1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配置。本文认为生产关系与资源配置是什么关系,必须搞清楚。生产关系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和前提,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存量资源配置,产品分配制度决定增量资源配置,商品交换关系决定流量资源配置。存量、增量、流量互相联系,依次转化,显示资源配置的全过程。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资源配置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