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27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50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00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污染问题是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其持续暴露会带来严重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问题。这些污染物具有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体和环境中存在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毒性以及较强的长距离迁移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积累会引起生物体的氧化应激和免疫损伤,破坏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结构,打破肠道菌群的平衡。益生菌能够维持宿主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与稳定,有效提高生物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细胞的活性。益生菌已被证明能够减少宿主体内污染物的积累、提高宿主的免疫功能和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从而降低污染物引起的毒性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对生物体内持久性污染物和重金属毒性的调节作用,旨在为污染物的消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2.
2021年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发表共识,将后生元定义为对宿主健康具有促进作用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成分的制剂。自此,关于后生元的研究进入热潮。相较于益生菌,后生元的益生特性不依赖于菌株活性,使其相较于活体微生物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便于大规模生产及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作者概述了后生元制备技术,主要包括热加工技术(巴氏杀菌、高温灭菌、欧姆加热)及非热加工技术(脉冲电场、超声波、电离辐射),并重点综述了后生元在维持肠道健康、预防肥胖、维护皮肤健康、治疗便秘、抗糖尿病、改善口腔健康等方面的益生作用,以期为未来后生元的工业生产及明确后生元益生效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胆汁分泌及排泄异常引起的病理状态,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使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构建肝内胆汁淤积小鼠模型,探究长双歧杆菌CCFM1077(Bifidobacterium longum CCFM1077)对该症状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B. longum CCFM1077可显著改善ANIT诱导的小鼠肝脏组织损伤,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等主要肝功能相关酶水平以及胆汁酸(BAs)浓度。此外,B. longum CCFM1077可能通过激活肠-肝轴FXR-FGF-15信号通路来上调fxr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BAs合成基因cyp7a1的表达。该菌株可显著提高具有高胆盐水解酶活性的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肠道共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小鼠肝脏中结合态BAs(T-β-MCA、TCDCA、TUDCA)水平,升高游离态BAs(CDCA、CA、DCA、UDCA)水平,进而促进BAs排出体外。B. longum CCFM1077可降低小鼠肠道中志贺氏埃希氏菌属的相对丰度,升高Ruminococcaceae_UCG_014菌属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复合菌株菌落计数的方法,并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得到双歧杆菌选择性计数的最适抗菌素;同时改变培养环境也能对嗜酸乳杆菌进行选择性计数。  相似文献   
25.
本文回顾了益生菌从早期发现和功能相关性研究、功能研究范式形成到肠道微生物群体与人体健康相关研究等益生菌研究模式的转变。重点介绍在肠道微生物群体研究的背景下,益生菌研究的差异化研究策略,双歧杆菌复合菌株对于过敏反应调节作用的优势、婴儿型双歧杆菌和成人型双歧杆菌功能的差别以及益生菌粘附性和血型关系等人群差异化益生菌研发策略。益生菌差异化策略的深入必将带来范式的转变,同时为人群细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干酪乳杆菌LC-15的增菌培养基设计及生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株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C-15的增殖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同时对其在分批培养时的生长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所得增菌培养基配方为0.1mol/L pH6.8的Na2HPO4-柠檬酸配制经蛋白酶预水解的10%脱脂乳冻干粉,再添加0.5%的葡萄糖,1.5%的胰蛋白胨,0.3%酵母浸膏,在此培养基中的最大菌数可达8.8×109cfu/mL,分别比MRS及脱脂复原乳中提高了1.35倍和0.75倍。得到的干酪乳杆菌在优化培养基中分批培养的生长动力学模型为:N(t)=3.4088/(1+e3.3560-0.3254t)。  相似文献   
27.
传统培养技术和现代分子学技术已证明母乳内具有多种微生物,包含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最新研究也证明母乳内的微生物,有些具有特殊的功能如抗HIV、治疗乳腺炎及通过孕产妇肠道到达乳腺等。本文就母乳内微生物的来源、种类、鉴定方法、特殊功能及应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母乳微生物的研究方向,以期能为母乳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8.
为探究益生菌干酪经模拟胃肠道消化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本研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 (2,2’-azino-bis(3-ethylbenzthiozoline-6)-sulph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同时研究添加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bifidum)07-300B、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1.0357的契达干酪消化前后的益生菌 活菌数及产生多肽的变化,从而明确消化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酪经消化后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 (P<0.05),其中添加两种益生菌的干酪抗氧化指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 力、ABTS+·清除率分别为(82.76±3.19)%、0.828±0.021、(44.84±1.36)%,较消化前分别增加了71.42%、 62.35%和51.69%;同时多肽质量浓度也显著增加(P<0.05),达到(2.80±0.02)mg/mL,较消化前增加了 39.30%,其中分子质量小于3 kDa的多肽抗氧化活性最高;而益生菌活菌数显著降低(P<0.05),相对于消化前降 低了16.93%。由此可知,模拟胃肠道消化后干酪抗氧化活性的提高主要与消化后产生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小分子多肽 有关。  相似文献   
29.
背景:近20年来,工业国家的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因此迫切需要研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目的:经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证实,益生素在早期炎症反应有潜在的控制作用.方法:27名平均年龄4.6个月的婴儿(母乳喂养,未曾接触过其他婴儿或其他配方奶粉)确诊患有特应性湿疹.患儿停止母乳喂养后分组,分别服用含益生菌双歧杆菌(Bb-12)或乳酸杆菌LGG(ATCC 53103)或不含益生菌的完全水解乳清配方奶粉.本实验分别检测了炎症范围和程度,婴儿生长和营养情况,循环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浓度,血清中可溶性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甲基组胺和尿嗜酸粒细胞蛋白-X.结果:特应性皮炎评分标准(SCORAD评分)可显示特应性湿疹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母乳喂养期,SCORAD指数为16(7-15),中位数(四分位差).同服用未添加益生菌配方奶的患儿相比,两个月后,服用添加益生菌配方奶的患儿有明显好转;X<'2>=12.27.P=0.002.添加双歧杆菌Bb-12组的患儿SCORAD评分降至0(0~3.8),乳酸杆菌组的SCORAD降至1(0.1~8.7),与未添加组评分形成对比--13.4(4.5~18.2),中位数(四分位差).同时检测发现可溶性CD4的血清浓度和尿嗜酸性粒细胞蛋白X均降低.结论:本实验首次证明特异益生菌种对过敏炎症反应的帮助.数据进一步说明益生菌可能抵抗炎症反应的肠道环境.当宿主体内新产生的抗体敏感性不强时,这些益生菌株联合作用,可帮助婴儿度过断奶期.因此益生菌为过敏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食物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0.
益生菌抗氧化活性及菌体抗氧化相关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乳酸乳球菌的抗氧化活性,分析抗氧化活性较高菌株内与抗氧化相关的成分。方法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以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3种方法评价40株益生菌的抗氧化活性,选出抗氧化活性较高的菌株分析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总巯基化合物(TTG)的含量。结果所比较的40株益生菌的抗氧化能力差别较大,既具有种属特异性,又具有菌株特异性;7株嗜热链球菌和11株乳酸乳球菌中的SOD活性最高[(平均分别为124.02U/mg(蛋白质)和107.10U/mg(蛋白质)]、2株双歧杆菌中GSH的含量最高(平均为311.03μmol/L细胞破碎液),所分析的菌株中TTG含量均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实验菌乳酸乳球菌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其次是嗜热链球菌,所试验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最弱;SOD对益生菌的抗氧化起主要作用;GSH的存在因种属和菌株的不同而差别较大;TTG对益生菌的抗氧化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