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02篇 |
免费 | 1144篇 |
国内免费 | 40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10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737篇 |
化学工业 | 6209篇 |
金属工艺 | 622篇 |
机械仪表 | 305篇 |
建筑科学 | 728篇 |
矿业工程 | 1772篇 |
能源动力 | 251篇 |
轻工业 | 972篇 |
水利工程 | 63篇 |
石油天然气 | 1938篇 |
武器工业 | 14篇 |
无线电 | 26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03篇 |
冶金工业 | 2072篇 |
原子能技术 | 95篇 |
自动化技术 | 9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242篇 |
2023年 | 472篇 |
2022年 | 583篇 |
2021年 | 667篇 |
2020年 | 632篇 |
2019年 | 454篇 |
2018年 | 241篇 |
2017年 | 333篇 |
2016年 | 400篇 |
2015年 | 436篇 |
2014年 | 828篇 |
2013年 | 643篇 |
2012年 | 744篇 |
2011年 | 730篇 |
2010年 | 665篇 |
2009年 | 668篇 |
2008年 | 710篇 |
2007年 | 643篇 |
2006年 | 604篇 |
2005年 | 658篇 |
2004年 | 614篇 |
2003年 | 576篇 |
2002年 | 506篇 |
2001年 | 481篇 |
2000年 | 445篇 |
1999年 | 391篇 |
1998年 | 381篇 |
1997年 | 386篇 |
1996年 | 316篇 |
1995年 | 284篇 |
1994年 | 287篇 |
1993年 | 234篇 |
1992年 | 239篇 |
1991年 | 251篇 |
1990年 | 216篇 |
1989年 | 218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1963年 | 1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硫属元素Q(Q=S、Se、T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Ⅵ族,其独特的成键性导致了结构的多样性,从而使其光电、非线性光学、离子交换、分子筛、化学传感等性能在无机多功能材料中有着异常的表现。本文主要介绍了硫属化合物常用合成方法,包括固相法、助熔剂法、电化学法和溶剂(水)热法。 相似文献
962.
963.
介绍基于微波触发耦合的等离子体无极光源的两个品种——微波硫灯和LIFI等离子体灯的结构和特性,重点讲述近年发展迅速的LIFI等离子体灯的结构、原理及其高光效、高显色性和长寿命等突出优点,指出其在影视舞台照明、景观照明和其他艺术照明领域中比LED更具优势,随着技术的提高和价格的下降,它的应用将更加普及。 相似文献
964.
炉内喷钙脱硫实验研究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炉内喷钙脱硫工况条件下SO2和NOX排放的影响因素。实验表明,SO2和NOX排放与炉内温度、Ca/S、脱硫剂细度、煤种、过剩空气系数等有密切关系,另外还分析了不同煤种在不同钙硫比下对结渣、粘污、灰负荷、飞灰含碳量、比电阻等的影响。图6表6参6 相似文献
965.
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与铜绕组反应,生成硫化亚铜附着在绝缘纸表面,造成绝缘纸电气性能下降从而引发故障。为实现对变压器油硫腐蚀程度的准确评估,本文提出一种由铜失重来定量表征变压器油硫腐蚀程度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砂纸打磨铜片以除去铜片表面氧化膜,然后参照DL/T 285—2012进行老化试验,试验完成后采用稀硝酸除去铜片表面附着的铜氧化物以及铜硫化物,通过比较老化试验前后铜片的质量差来定量表征变压器油硫腐蚀程度。通过添加不同浓度二苄基二硫(DBDS)以及十二硫醇(DDM)的绝缘油样,验证铜失重与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浓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实际运行油样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铜失重质量与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的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油中腐蚀性硫的浓度越高,铜片失重质量越大,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实际运行变压器油的硫腐蚀程度。 相似文献
966.
967.
968.
理论比能量高达2 600 Wh/kg的锂硫电池已经成为锂电池研究热点,然而硫导电性不好、穿梭效应和锂化体积效应较大等问题阻碍了锂硫电池的产业化。将无定型多孔碳材料的高导电性和极性MoS2的固硫作用相结合改善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所得的S@MoS2/C在0.05 C和2 C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 507和406.3 mAh/g,比S@MoS2在相同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1 400和345.7 mAh/g)更高。在循环性能测试中,S@MoS2/C容量保持率为46.9%,要高于S@MoS2(39.1%)。因此,MoS2/C复合材料作为硫载体可以显著改善锂硫电池性能。 相似文献
969.
970.